圖源@《凡人歌》
教育應該是農業不是工業。
養孩子這件事就像培育種子。需要家長按時施肥澆水,提供必要的生長條件,讓他按自己的節奏成長,長成他本應該成為的樣子。
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批次生產,最後所有孩子都長成一個樣。
作者:啾啾的媽媽;本文來源: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ID:pkumum)。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一、
最近刷影片,被普及了一個新詞“爛尾娃”。
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從爛尾樓延伸出來的。
爛尾樓大家都聽過,開發商資金不足、房子蓋到一半全面停工了。
而爛尾娃說的也是前期投入精力、資金,在雞娃路上猛加料,但是最後發現孩子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
簡而言之,就是後勁不足、人生“爛尾”了。
我發現大家普遍認為的爛尾娃,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父母雞到一半,認清現實放棄了。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當爹媽的都對孩子充滿了高期待,只要稍稍比同齡人進度快一點,就覺得孩子天賦異稟。
會翻身了,就是“我孩子真棒”,會說話就是“我孩子真是個天才”。
再到後面,孩子學會背幾首古詩、認幾百個字、算對幾道數學題,都認定有某種學霸潛質。
在自己家怎麼比都是優秀,但隨著孩子進入學校,在一堆牛娃裡面就沒那麼亮眼了。
有人管著成績還能看,不管就一塌糊塗,家長雞娃雞到心力交瘁,孩子呢,還是打一鞭子動一下。
到最後家長無奈認清現實,教育不是付出就有回報的事情,也就徹底打消了雞娃的念頭。
第二種,經濟能力跟不上,主動“斷供”。
我在網上看到,有位二胎媽媽發了一個帖子:
原本家裡條件還行,所以給孩子安排了出國路線,誰知道老公突然失業,房貸能不能還上都成問題,國際學校每年二十多萬的學費也拿不出來,只好給孩子斷供。
第三種,成績沒爛尾,但人生爛尾了。
這種就更讓人唏噓了。
孩子寒窗苦讀十幾載,家長也好不容易供出來,本以為前途一片光明,結果畢業即失業。
這一類孩子,要麼躺在家裡當全職兒女,要麼一直在找工作的路上。
至於什麼時候能經濟獨立、考編考研什麼時候上岸,都是未知。
在很多人眼裡,這些孩子的人生就算“爛尾”了。
可是,孩子的人生才剛開了個頭,現在就認定“爛尾”,是否有點草率?
二、孩子不是工程,
也不存在那麼多的爛尾娃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我個人非常不喜歡“爛尾娃”這個詞。
這種想法,本質上還是把養孩子這件事當成了一個工程,而沒有把他當作一個真正的人去看待。
而且我一直很好奇,爛尾的標準是什麼?
難道成績不好、沒考上好大學、沒找到好工作,人生就爛尾了嗎?
如果用這個標準來衡量,那可能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點沾邊,或者說都有一個爛尾的階段。
因為大多數人學歷和工資都一般,也不是世俗認定的“成功人士”,可是我們都能憑本事養活自己、養活孩子,這樣的人生,難道就是爛尾了嗎?
當然我也理解,其實很多家長說孩子是“爛尾娃”,多少有點自嘲的成分在,覺得自己為了孩子辛辛苦苦付出,卻沒有得到期望的反饋。
關於這一點,我覺得大家還是要想清楚,孩子的人生是不是隻有學習這一條路。
高考分數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18歲時的智商、學習能力、自律性,也能夠說明至少在這個階段,孩子是同齡人中比較靠前的。
但是人是會變的。
也許有的人就是晚熟,在人生的後半程持續發力;
也許有的孩子高考考的很好,但他不懂得進入社會要跟人合作、不珍視伴侶、跟父母斷絕往來。
這難道不算爛尾嗎?
我反而覺得,無論我的孩子學習好壞、成就高低,只要她熱愛生活,活出了她自己想要的樣子,就是不錯的人生。
舉個例子,假如我的孩子她將來很熱愛廚藝,就是立志要在家門口開面館,那也很好呀。這也是一項謀生的能力,而且我每天還能見到她,還能時常去蹭飯,這不也是一種很不錯的人生麼?
所以,換一種角度來看,也許根本就不存在那麼多的爛尾娃。
三、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
我們要允許一顆幼苗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
葉聖陶說過一句話:“教育應該是農業不是工業”。我非常贊同。
養孩子這件事就像培育種子。需要家長按時施肥澆水,提供必要的生長條件,讓他按自己的節奏成長,長成他本應該成為的樣子。
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批次生產,最後所有孩子都長成一個樣。
道理大家應該都明白,但難就難在,我們是在工業時代成長的一批人,不知道怎麼用農業的方式養孩子。
所以,比較迫切的是,需要不斷摸索出一種新的養育模式和標準。
具體的標準我也很模糊,但至少有三點我是比較篤定的。
1、 不拿某些模子和標準來套在孩子身上
我曾在文章裡寫過,養女兒沒有標準答案,為此我把女兒養成身體、精神都很“野”的孩子。
我希望她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如果遇到糟心的人和事的時候,能有戰勝一切的能力。
其實不光是養女兒,教育本身就不存在什麼標準答案,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適用別的孩子的方法,也許並不適合自己家娃,盲目生搬硬套,不僅親子關係容易受到影響,還可能出現其他隱患。
所以還是那句話,不給孩子上套子,留給他們更多成長空間,讓花成花,讓樹成樹。
2、 不過早給孩子下定義
前段時間有個“中專開局,爆改人生”的故事在網上很火。
這個女生的前半生,真的是挺曲折的。
18歲中專畢業去大城市工作,結果發現學歷低,只能去當服務員或者進工廠。
然後不甘心人生就這樣,把自己關在出租屋學習,這期間參加了函授大專並自考本科,也經歷了失敗,23歲拿到本科畢業證,25歲考研上岸。
舉這個例子,不是給姐妹們打雞血、分享女性爽文,而是想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不必焦慮別人家孩子更早成功,或者更快取得成績,因為無論如何,孩子這棵苗總有開花結果的時候,如果一直不開花,那他就是一棵樹。
3、 對孩子和未來都保持開放的心態
咱們這屆家長,大多活得很焦慮,歸根結底還是太看重“唯成績論”。
當媽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未來的世界很可能會變成我們想象不到的樣子。
而面對更多元的時代,也許我們應該用更加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孩子的成長。
比如不必只聚焦於成績,而是更聚焦於發現孩子身上的獨有優勢,有的孩子游泳特別厲害、有的孩子在人群中很會交朋友、有的孩子很喜歡畫畫……
也許他們不是拔尖的,但只要比大多數人強,都可以成為孩子日後養活自己的一技之長。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也得清楚,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課題,未來的路還是要孩子自己去走。我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引導,一起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本文選自“三個媽媽六個娃”(ID:pkumum),三個北大媽媽,三個職業女性。六個萌娃四男兩女,每家兩隻。每天原創分享科學育兒知識、素質教育心得、品質生活理念。探討親子關係、家庭關係。吐槽家長裡短、社會百態。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長按複製ID, 新增好友, 申請加入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3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