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冬日,儘管寒風凜冽,北京的校園中卻洋溢著別樣的溫暖。師生用毛線、舊玩具等材料,親手為校園裡的樹製作了五彩斑斕的“保暖外套”,幫助植物順利越冬,並透過擁抱樹木、藝術創作和趣味互動,將德育、美育、勞動教育融入進充滿創意的活動中,同時也為冬日的校園增添了濃濃暖意與勃勃生機。
把“校園吉祥物”穿在樹的身上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穿了毛衣的大樹裝扮著冬日的校園。與別處不同,這裡的大樹毛衣是由學生提供創意、退休教師參與編織的,不僅別具匠心地體現了校園特色,背後故事也很暖心。
校園內,圖書館、逸夫教學樓和教工餐廳門前共有8棵大樹都穿上了毛衣:有用多國語言寫著“你好北外”的毛衣、“長”著針織胳膊的拉手毛衣、掛著小熊和鸚鵡等卡通形象的玩偶毛衣……
“鸚鵡學長玩偶是我們北外特色的文創紀念品,每年都會給畢業生髮放,看到感覺特別親切!”大二學生小張說:“還有一件樹木毛衣是為了紀念意外離世的校園流浪貓貝拉而專門設計的,用白灰黑三色線交織出了小貓的立體形象,讓它與草地上的夥伴們相望。”樹木毛衣今年首次亮相校園,特別受大家歡迎,朋友圈都刷屏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物業管理中心副主任張澤鵬介紹,這些樹木毛衣將陪伴樹木度過今年冬季,未來還會重複利用,並將邀請更多同學和老師參與到新的創作中來。
與“樹朋友”說說悄悄話
北京景山學校師生分別將三棵象徵不同學段的樹用絲帶、彩燈、手工裝飾等進行包裝,為樹木注入了藝術的靈魂。每棵樹都成了同學們心中的“秘密朋友”,象徵著成長的陪伴與守護。
兩個校區也同時開展了“抱抱樹”活動,在“樹說心語”環節,學生們透過抽取“樹葉”,收到來自“樹”的暖心寄語,這場奇妙的“對話”,讓校園充滿了治癒與美好。同學們不僅感受到樹的包容和堅韌,也藉此機會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夢想。在樹木的靜默陪伴下,學生的心靈也得到了慰藉。在印章打卡環節,同學們打卡記錄自己與“新同學”的每一次互動,為日常生活增添了特別的儀式感,還設計了獨特的貼紙,讓每一位參與者帶走專屬回憶。
學生手中環抱的玩偶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象徵著立德樹人的Leader和Sure也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未來,學校還將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師生提供更豐富的心靈成長體驗,讓校園更有溫度、更具活力。
變廢為寶 為樹添衣
入冬後,北京第一師範附屬小學釋出了“衣‘舊’暖冬,為樹添衣”徵集令:“我們向充滿愛心的您發出徵集,讓廢舊材料為大樹披上溫暖的‘冬衣’!”
“我們希望帶給孩子們對於美與溫暖的感知。”一師附小副校長李輝表示,學生們將顏色鮮豔的舊毛衣、圍巾、彩色布條和舊玩偶帶到學校,在老師們的帶領下為小樹披上“冬衣”,用自己的巧手和創意扮靚校園,點亮冬日。學生們還為裝扮的大樹起了名字“故事樹、雪花精靈、滑梯公主、憨小熊王子……”美妙的名字和裝扮一新的大樹,伴隨著孩子們每日上下學的歡樂時光。
變身“小裁縫”給樹“做冬衣”
冬天來了,大樹會不會冷呢?朝陽區東窯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帶著疑問和好奇,近日開展了“大樹的新衣”活動。
在決定給大樹穿上衣服後,小朋友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我們應該給大樹穿什麼樣的衣服呢?”小朋友們根據自己在冬天的穿著,“腦補”著給大樹穿的衣服,化身小小設計師,為大樹設計了衣服。在設計過程中,孩子們與大樹建立起了情感,將大樹擬人化,把大樹當作自己的“好夥伴”,加入了自己對大樹的情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著情感的表達。有了設計圖,大樹的衣服又從哪裡來呢?在一次談話活動中,孩子們說到自己的小衣服可以拿來改造,給大樹穿上漂亮的冬裝。就這樣,舊衣物收集令發出了,還迎來了家長的積極參與。
近日,順義區北石槽中心幼兒園開展“我為大樹穿冬衣”冬日暖心活動。
編織樂趣、萌發愛心,季節交替、感受寒意,發起倡議、收集素材,著手準備、變身“裁縫”,愛心行動、溫暖過冬……在豐富的活動環節中,教師、幼兒、家長志願者們變身為大、小“裁縫”,透過自然物測量、用簡單工具測量等多種方法記錄樹木高度和維度,為樹木量體裁衣,幫助大樹溫暖過冬,讓愛護樹木、保護自然的種子在北幼萌娃心底萌發。
專家觀點:
給大樹穿冬衣,不僅將生命教育融入生活、融入課堂,也創新了多元美育的實施途徑,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性思維,以及實踐與動手操作的能力。
“生命教育是一種生命體驗的拓展。”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桑國元表示,學生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加強對學科本質的認識,以及跟學科和生活世界、生命本質的認識。透過這樣的專案式學習,也能更好滴讓學生連結生活和世界,能夠學以致用,清楚學習可以解決生活當中的很多問題。
樹木不僅為校園帶來生機,更可以賦予更多的教育內涵。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美育研究中心主任趙方軍認為,學校應拓展多元美育的實施途徑,在校園的色彩、公共空間、建築、公共藝術、綠化等方面,打造具有獨特書香文化品質特色的優美環境氛圍,打造特色的美育環境,建構全面系統的“大美育”格局。
“創意實踐類的活動可以培養孩子審美情感、創造性思維和藝術表達能力。”北京市正高階教師、特級教師張尊高老師表示。她以DIY手工藝術舉例,學生透過親身參與探索,無論是製作小工藝品還是繪畫,都能培養其創造力與耐心,豐富孩子的美育體驗。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的同時,促進創造力的發展,而這些獨特的手工作品也將成為孩子美好的回憶。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策劃:趙翩翩 智雨荷 姜思瑤
編輯:姜思瑤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