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近日,一項指控多所大學串通操縱學生助學金的訴訟,揭露了精英大學區別對待特權階層與普通申請者的內幕。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Nanson南森留學 (ID: Nansonedu)
文丨藤子 編丨藤子 排丨lulu
美國時間12月17日,「美國名校聯合操縱助學金案」披露了最新細節!
本次提交的訴訟內容援引了多年來校領導高層的私密通話、郵件內容以及大學內部報告,揭示了精英大學如何屈服於經濟壓力,犧牲了更優秀的來自普通家庭的申請者,轉而錄取富家子弟。
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招生主任Stuart Schmill在2018年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MIT當年在時任董事會主席Robert Millard的強推下,錄取了推薦的六名申請者中的四名,其中兩名是“原本不可能錄取的”。
賓夕法尼亞大學
一位賓大前招生辦主任的證詞中證實,賓夕法尼亞大學曾為捐贈者的子女提供了優惠待遇。在她工作的1999-2008年期間,一些申請者會被貼上“真正特殊利益群體”(BSI)的標籤。被貼上“BSI 標籤”的學生的父母基本上都是學校的“鉅額捐贈者”,或者受到董事會成員的擁護。
聖母大學
曾擔任聖母大學本科招生副校長的唐納德·畢曉普(Donald Bishop)在2012年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該郵件已作為訴訟證據提交):“今年,捐贈者對我們的招生決策產生了比以往更大的影響。學校把太多名額給了捐贈者的子女,導致30名原本憑藉自身優異的學術能力可以被錄取的學生失去了機會。”
喬治城大學
多年來,喬治城大學校長JohnJ.DeGioia每年都會選出80名學生列入到“特殊錄取名單”裡。這些學生之所以能被選中,並非其擁有多麼優秀的學術成就或體育才能,而是其父母的“慷慨捐贈”。
訴訟稱,這位校長經常在該名單的頂部寫上“請錄取(Please Admit)”的批示,幾乎可以100%確保這些學生被錄取!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家庭財富和捐款潛力!
對此,喬治城大學、聖母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發言人均表示,學校將積極應訴,並堅稱所有學生都是憑藉自身實力被錄取的。
原告律師RobertGilbert認為,大學在決定錄取誰和提供多少助學金時,應該嚴格遵守“Need-blind”的原則約定,在錄取學生時不考慮學生的經濟能力。而學校優先考慮、偏袒富裕學生的做法,明顯是違反了“Need-blind”的法律規定。
被告校方則辯解稱,在錄取時考慮學生財富並不違反其中的規定。“Need-blind”條例真正要求的是,大學不得因為貧困學生需要經濟援助而歧視他們。
賓夕法尼亞大學回應
賓夕法尼亞大學表示,這起訴訟只會讓大學在一些完全與本案無關的問題上感到尷尬,沒有任何意義。
他說:“根據我們提供的資料實際證明,賓夕法尼亞大學在錄取學生時並不偏愛那些家庭已經或承諾向賓夕法尼亞大學捐款的學生,無論多麼有錢。”宣告補充道。“事實上,大學非常謹慎地確保不會給予此類偏好。因此,只有符合條件的申請者才會被錄取。
麻省理工學院回應
麻省理工學院(MIT)週二還發表了一份宣告,否認有任何關於“招生中偏袒富人子女的歷史。根據MIT官方的記錄顯示,富人的子女也經常會在MIT的申請中碰壁。
喬治城大學回應
喬治城大學發言人Meghan Dubyak在一份電子郵件宣告中表示,訴訟中的檔案存在著諸多對喬治城大學有限且不準確的看法。
此次事件源於2022年年初,17所美國頂尖大學被8名曾就讀的本科生告上法庭,其訴訟理由是:這些名校偏袒有錢學生,合謀進行價格壟斷,抬高學費,並削減對貧困學生的經濟援助數額,違背了其聲稱的Need-blind政策!
17所美國大學List
布朗大學、加州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杜克大學、埃默裡大學、喬治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西北大學、聖母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萊斯大學、範德堡大學、耶魯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按照正常來講,在招生時應遵循怎樣的法律條文?這要追溯到1994年的“568校長集團”。
“568校長集團”來源於美國在1994年頒佈的《高等教育法》第568條。該條文提出,學校可以使用共通的公式來計算申請者所需要的經濟援助。該法條的使用原則是,學校不可以把學生的經濟支付能力作為是否錄取學生的標準之一。
也就是說,各校在錄取評估時,不得衡量學生的財務背景及學費支付能力,只看文書、推薦信、成績單等申請材料,在錄取上都應一視同仁,這也是美國高校普遍採取的“Need-blind”招生政策。
為了防止搶奪生源彼此之間金額越卷越高,本次事件被告中的17所大學就決定“結盟”串通一氣,給經濟援助的獎助學金設定統一的上限,從而節約了一大筆原本平等錄取原則下,應當支出的援助費用。
從學校的角度,這種方法可以提高淨學費收入,但從學生的角度看,有經濟援助需求的群體在錄取過程中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據原告中的律師舉證表示,在過去20年裡,約20萬名學生受到了此等不公平的對待,累積所減少的金額可能達到了數億美元!為此,8名同學憤然上訴,控訴17所高校在招生上的不公。
目前,包括達特茅斯學院、西北大學和萊斯大學在內的十所頂尖院校此前已與原告達成總計2.84億美元的和解協議。有趣的是,雖然已有10所院校願意支付賠償達成和解,但17所大學均否認了指控。我賠償 ≠ 我有錯。
儘管人們早已對精英大學中存在的偏袒現象有所耳聞,但當這些殘酷的事實證據被公之於眾時,仍不禁讓人對“錄取的公平性”產生質疑。
截至目前,仍有七所大學尚未達成和解(加州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喬治城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聖母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
原告表示,他們會繼續堅持下去,並將所得款項將用於向所有受影響的本科生提供現金支付,而不僅僅是那些就讀於已解決學校的學生。
“教育平等”之路道阻且長,但總需要有人堅定不移地前行。無論我們是否接受這樣的現實,美國精英大學依然會為了學校的經濟狀況與捐款者打好關係。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用自己的文書和經歷打動招生官才是我們永恆不變的主題。
參考資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4/12/17/us/lawsuit-georgetown-wealthy-students-admissions.
https://www.reddit.com/r/ApplyingToCollege/comments/1hgrowp/nytimes_suit_accuses_georgetown_penn_and_mit_of/
https://apnews.com/article/wealthy-elite-colleges-lawsuit-admissions-2a00dc01ac370d37b46b2483ddbb1c32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