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廣東省中小學美術教研員能力提升崗位研修活動(第二期)在廣州舉行。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陶旭泉教授、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美術教研員鍾國榮及相關專家,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的專(兼)職美術教研員,省基礎教育美術學科教研基地成員及中小學骨幹美術教師代表等近200人參加本次研修活動。
本次研修活動圍繞美術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美學理論學習與研究三大模組,設定典型教學案例研究、美學理論學習與研討、聽評課研究與指導等課程,以專家講座、教學研討、經驗分享及沙龍交流等形式展開,為廣東省中小學美術教研員及骨幹教師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平臺。
主題一:聚焦評價 專題講座
本次研修邀請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陶旭泉教授及相關專家基於核心素養的美術評價思路進行深度解讀,提供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為美術教學實踐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方向,使參訓教師對美術素養評價的內涵與外延有了更為清晰而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拓寬了我省各地市美術教研員的藝術評價視野。
主題二:集思廣益,深研評價
全省21個地市分組進行評價練習活動。各組分別按照評價點要求對四年級和八年級開展評價練習。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各組教師集思廣益,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提出了許多富有創意的評價方案。隨後,各地市的代表分別對評價方案進行詳細的闡述,分享了方案的思路、方法和預期效果。
專家們認真聽取了各地市代表的方案,基於美術核心素養的視角,對各地的方案進行深入地評價,並指出了評價方案中的亮點和優勢,針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建議,鼓勵各地市的美育工作者繼續拓展評價的廣度和深度。
21地市代表分享評價方案
主題三:聚焦經典,教學研討
近年來,廣東省中小學聚焦中華美術經典賞析教學持續開展探索實驗。本次活動的同課異構教學展示部分,圍繞中華美術經典作品《簪花仕女圖》展開,分別由韶關市第一中學的張佳鑫老師和廣州市番禺區石樓中學彭堅斌老師執教。兩節課例以不同的教學切入點,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探索中華美術經典賞析的教學路徑。
張佳鑫老師以影象闡述的形式分析了作品的妝容、髮髻、頭飾和服飾等內容;用形式鑑賞的方法分析了作品的佈局、用線、設色和造型等美的法則;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作品的藝術及歷史的價值與意義。
彭堅斌老師的課例則以“簪花”為切入點,從佈局、重構和再創三個環節引申出大唐的時、景和情,微觀地展示了唐代時期背景下的藝術文化,最後拓展為以花喻人、以花明志和以花寄情的文化情懷。
張佳鑫老師執教《大唐風韻——簪花仕女圖》
彭堅斌老師執教《以花寄情——簪花仕女圖》
案例分享環節,來自廣州實驗中學的郝同超老師分享了題為《沉浸式美術教學》的教學案例。郝同超老師強調,教師應成為學生與知識之間的橋樑,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和體驗知識。他認為,只有教師自己對課程內容充滿熱情,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郝同超老師採用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原則,即從大量的資料中精準地選擇最合適的部分來進行教學;在教學方法選擇中,他提出沉浸式美術課堂教學方法,並透過具體的教學課例闡述。郝同超老師的講座不僅展示瞭如何引導學生追求審美,還強調了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文化理念的重要性。
郝同超老師作《以沉浸式課堂為追求的中小學美術課程設計思路》主題分享
主題四:專家研討,教學指引
課後,圍繞高中美術鑑賞教學主題,專家們展開沙龍研討。研討活動由廣州市番禺區教師發展中心美術教研員戴錦霞主持。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美術教研員鍾國榮,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陶旭泉,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專職副書記賴榮幸,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美術書法教研員陳芳,韶關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美術教研員黃曉芳分別發言。專家們圍繞課例,從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教學評一體化、深入課堂構建、如何提升鑑賞課教學質量以及美育浸潤等多個維度進行了深度探討,並予以執教、分享老師高度的評價與寶貴的建議。
最後,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鍾國榮老師對此次研修活動做出總結。他提出兩點建議:其一,各地市教研員會後繼續學習專家們的講座內容,組織骨幹教師開展學生藝術教學評價活動與評價結果運用研究;其二,各地市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搭建更多的學習交流平臺,策劃更多的示範教學展示交流活動,以點帶面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