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位於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間的巨大島嶼,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超過 200 萬平方公里。一般來說,島嶼的形成有三種方式,第一是從原本大陸漂移出去,形成大陸島。比如臺灣島、斯里蘭卡島、海南島等等。第二是由火山噴發產生的岩漿所積聚成的火山島,比如歐洲的冰島、我國的潿洲島,美國的夏威夷島,都是火山噴發形成。至於第三種,則是由珊瑚礁不斷堆積而形成的珊瑚島,比如著名旅遊勝地馬爾地夫,就是珊瑚島。而格陵蘭島的形成,則是基於第一種。
在高考地理中,格陵蘭島常涉及以下知識點。
一、自然地理特徵
1.位置:位於北美洲東北部,介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是連線北冰洋與大西洋的重要橋樑,西部緊鄰加拿大,北部瀕臨北冰洋,南部面向大西洋,東部透過丹麥海峽與冰島遙相呼應。
2.地形:80%的面積被冰蓋覆蓋,冰蓋平均深度達2300米,最深處超3400米,島嶼中部為厚實的冰雪高原,沿海地區有狹窄的平原。
3.氣候: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極圈以北,氣候極度嚴寒,全年氣溫一般在零度以下,最冷的中部內陸地區最低可達零下70度,南部受西風帶和暖流影響,相對溫暖溼潤。
4.資源:島上及其周邊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稀土、鈾礦、鐵礦石等礦產資源,漁業資源也很豐富,周邊海域盛產鱈魚、北極甜蝦等,此外,島上的冰川還蘊藏著巨量的淡水。
二、人文地理特徵
1.人口分佈:人口稀少,約5萬餘人,主要分佈在西南沿海地區,因為該地區緯度相對較低,處於極地東風背風地帶,且有暖流經過,氣候相對溫暖溼潤。
2.經濟發展:經濟曾長期依賴漁業和旅遊業,2009年獲得自治權後,政府推出優惠政策招商引資進行礦產資源開發,但工業基礎薄弱,配套產業不完善,基礎設施也不完善,交通不便。
3.歸屬問題:歷史上,挪威、丹麥等國曾統治過格陵蘭島,1933年,丹麥獲得了格陵蘭島的全部主權。1979年,格陵蘭獲得內政自治權,2009年正式自治,擁有了部分外交事務權,但丹麥在防務和外交事務上仍擁有最終決定權。
三、環境與全球變
1.冰川融化: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島冰川加速融化,邊緣融化比中心快,南部融化比北部快,這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產生重要影響,還會影響全球氣候和大氣環流。
2.生態影響:冰川融化導致當地動物棲息地減少,影響生物多樣性,此外,開發冰川資源可能會消耗能源、排放廢棄物,帶來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四、考點分析
1.氣候型別與特徵考點
(1)格陵蘭島大部分處於極地氣候區。其氣候特點是終年嚴寒,降水以降雪為主。這是因為緯度高,太陽高度角小,獲得太陽輻射少。在高考中可能會考查該地氣候的成因,如分析其寒冷的緯度因素、大氣環流因素(受極地東風控制)等。
(2)同時,可能會涉及到氣候對當地自然景觀的影響,比如極寒氣候導致島上大部分地區被冰川覆蓋,冰原景觀廣佈,進而形成特殊的生態系統。
2.冰川融化及其影響考點
(1)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島的冰川融化是重要考點。冰川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其融化的冰水注入北大西洋,可能會對北大西洋暖流等洋流產生影響。例如,大量淡水注入可能會減弱北大西洋暖流的勢力,進而影響歐洲西部的氣候,使其變得更加寒冷。
(2)從生態環境角度,冰川融化會改變當地的生態系統。許多依賴冰川生存的動植物棲息地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在考試中可能會讓考生分析冰川融化後某一物種的生存困境,或者闡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後的連鎖反應。
3.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考點
(1)格陵蘭島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鐵、稀土等。在高考中可能會考查資源開發的條件,包括有利條件(資源豐富)和不利條件(如氣候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生態環境脆弱)。
(2)還會涉及到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例如如何在開發資源的同時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平衡。可能會讓考生提出合理的開發建議,如發展綠色礦業,提高資源開發的技術水平,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等。
4.地理位置與戰略意義考點
格陵蘭島位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其地理位置在全球地緣政治和海洋戰略中有重要意義。從海洋運輸角度看,它控制著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間的重要航道。在考試中可能會考查其對國際貿易、海洋航線佈局的影響,比如分析格陵蘭島附近航線的重要性以及對北極地區航運開發的戰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