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應該是在校時間最長的,因為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小學生都是上午8點上課,下午三四點放學。我們來看看:
美國兒童每天在校大約6個小時。
德國學生每天在校時間大約7個小時。
日本高中生每天在校時間大約7個小時。
俄羅斯學生每天在校時間大約7個小時。
泰國中學生每天在校時間大約7個半小時。
法國學生每天上課時間約8個小時。
可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學生每天的上課時間都不超過8個小時。那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呢?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小學生每天早上7點半學生上早讀,11點40放學;中午一點半到校上課前輔導,下午5點五十放學,全天在校大約10個小時。這還是小學,如果是初中,在校時間至少再延長2個小時,如果是高中在校時間至少再延長三個小時,很簡單,初高中有早晚自習,孩子們學習的時間更長。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在校時間最長呢?我們怎麼就做不到每天在校時間6個小時呢?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我們的家長不願意,延時服務就是家長提出來的。
我們的教育受家長左右太大,尤其是這些年,為了辦讓家長滿意的教育,教育對家長妥協的太多了,完全不顧教育自身的發展規律。
以前我們的孩子大多數享受的也是每天在校六個小時,在很多大城市,小學生也是每天早上8點上課,下午三點半放學。但是近些年,很多家長提出,學生放學時間太早,家長根本沒空接孩子,給家長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於是教育上就出現了延時服務,要求所有學校每天為家長提供兩個小時的延時服務。但延時服務執行後,大家發現,這兩個小時幾乎全用來上課了,等於學生的學習時間每天增加了兩個小時,學生負擔又增加了。
目前,幾乎全國都在實行延時服務,學生的在校時間比原來整整多了兩個小時,學生負擔自然是越來越重。
第二:我們的孩子課程多工重,放學太早完不成基本的教學任務。
我們的孩子之所以在校時間比較長,上課時間比較長,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開設的課程比較多,考試的科目比較多,如果在校時間縮短,很可能完不成基本的教學任務。
以初中為例,光考試科目多達十幾門,語數外、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如果堅持在校時間8小時,每天只上8節課,一週最多40節課,平均每科還不到4節課,怎麼可能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呢?更別說學生還要鞏固練習測試了?初高中之所以增加早晚自習,就是因為學習任務太重,僅憑白天的時間學生根本完不成。
我們的教育比較注重培養全面人才,要求學生學習的內容較多,這就註定了不可能輕鬆。就算不上早晚自習,學生也要面臨大量的作業,總之學生的學習負擔依然很沉重。
第三:我們的教育有成績考核,學校不願意那麼早放學。
以前,教育部確實要求過,小學生在校時間不得超過6個小時,初中生在校時間不得超過7個小時。但很多學校都不曾執行過,原因也很簡單。
我們的教育是有嚴格的考核制度的,上級對教育部門有考核,教育部門對學校有考核,所以學校對老師自然也有考核,而考核的主要內容就是教學成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升學率。所以成績就成了學校追求的最高目標,而學校和領導為了生存,只能想盡一切辦法追求成就,自然也不願意早放學。
我們這裡,實行延時服務前,小學生也是下午6點左右放學,實行延時服務後還是六點放學,從來沒執行過國家的下午三點半放學,初中高中也是 ,事實上全國很多學校都是如此。為了成績,哪個學校願意那麼早放學?
目前,我們的學生在校時間應該是全世界最長的,這已經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了。怎麼改變?不僅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更需要家長思想觀念的轉變。現在的孩子比任何上班族都累,成人還有《勞動法》的保護,但孩子呢?幾乎所有人都希望把他們圈養在學校好好學習,這種觀念不改變,孩子們的負擔永遠也減不下來!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