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大學生根本不用為就業發愁,還沒畢業就有用人單位上門要人。學校就會給學生分配工作,學校和用人單位無縫銜接,這也是很多家長對考大學抱有執念的根本原因。
隨著教育環境的變化,一部分學生開始不滿足於高校分配的工作崗位,想要自己闖一番天地。再加上高等教育擴招,大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用人單位也改變了招聘方式。
學校推薦的學生,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如同開盲盒,能否符合用人標準也是未知,還不如透過校招的方式擇優錄用。企業和學生雙向選擇,更人性化,也更符合市場需求。不過這種改革,也增加了學生就業的難度。尤其是應屆生越來越多,用人單位卻開始減員增效的階段,就業難的問題就會愈發嚴重。
這類畢業生有福了,官方提供保障,符合條件可享“有編有崗”
根據大學生就業情況來看,學生的就業難度不光取決於所在院校的層次、學生本人的能力,還與所學專業的熱度有很大關係。熱門專業招聘需求量大,相對來說就業機會就多,找到工作的機率就越大。但這仍舊需要透過層層選拔,才能獲得好的就業機會。
還有一類專業,仍舊保持分配工作的傳統。學生只要按時完成學業,畢業後不用考編就能享受體制內工作。這對學生和家長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公費師範生,不僅有就業保障,而且不用繳納學費,對於三無家庭或貧困家庭的學生而言,可謂是最佳選擇。
有些學生並不在乎是否免學費,更看重畢業後分配工作的機會。但是近年來生源人數有下降趨勢,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學校,學生都去大城市讀書了,公費師範生擔心畢業後工作沒有著落。也讓2024屆高考生,不確定是否還要堅持報考公費師範生。
教育部門在做好2024屆部屬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生就業工作時,發表通知,要求各級部門保障所有符合就業條件的公費師範生,享受“有編有崗”的待遇,嚴禁“有編不補”,全部落實任教學校。
公費師範生掛科算違約嗎?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拿到公費師範生的錄取通知書,就一定會有滿意的體制內工作。前提是學生不能違約,才可享受就業保障。近年來不少公費生在學習或安排就業的過程中,違反約定,不僅丟了體制內的教師編制,還要繳納違約金。
有一類違約的學生比較可惜,那就是因為掛科或者畢業論文畢業答辯沒有透過,導致延期畢業。按照規定這類學生是不享受就業保障的,原則上是不算違約的。除非是學生不想履行約定,到偏遠地區學校任教,才故意掛科無法畢業的。
正常來說公費師範生的高考錄取分數線都很高,能被錄取的學生學習能力都不差,即使偶爾懈怠掛科,透過補考或者畢業前的清考都可以達到畢業標準,修滿學分,若是這樣還不能畢業,很有可能是學生故意而為之。
公費師範生入學是需要簽訂培養協議的,畢業後需要到指定學校任教6年才能調動。有些城市裡的學生畢業後才發現根本接受不了農村學校的環境,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就想毀約,寧可掏違約金。這不得不令人反思,公費師範生的就業政策,對學生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公費師範生的就業政策,算是優待還是枷鎖?
公費師範生錄取分數決定這些學生若報考其他熱門專業,完全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選擇公費師範生,未必是出於對教育事業的敬畏和熱愛,或許只是為了編制而已。
當這些高考600多分的學生,畢業後居然要去偏遠地區任教,年收入可能都不足5萬。對比那些在一線城市任教的老師,不僅教學環境好,收入也高,他們當然不甘心。
尤其是女生家長,擔心在偏遠地區任教不安全。家長寧可交違約金,也不想涉險。即便將違約納入政審範圍,以後學生本人,和他們的兄弟姊妹,以及他們的後代都無法考編,也攔不住他們違約的意願。
當初令人嚮往的優待政策,最終變成公費師範生的枷鎖,教育政策也變味了。這恰恰說明,這些學生當初報考盲目性太大,沒有具體瞭解公費師範生的性質,為了就業就報名,這才是關鍵所在。
公費師範生本就是鼓勵大學生到鄉村任教而設立的,只不過很多人只想索取不想奉獻。學生違約,也嚴重影響了鄉村學校的師資力量。浪費的教育資源,不是違約金能夠彌補的。公費師範生雖好,但不適合所有人。好的政策只有用在對的人身上,才能發揮出優勢。
今日話題:如果分數允許,你會報考公費師範生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