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一位打算申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哲學博士的學生在Reddit(社交媒體)發帖求助,“我收到了學校暫停招生的通知,但我都還沒提交申請,是不是搞錯了?”
學校沒有搞錯,不過是提前通知了這位潛在博士生最終無法逃避的命運。十一月中旬,波士頓大學官方宣佈停招一批博士學位專案,包括美國與新英格蘭研究、人類學、古典學研究、英語、歷史、藝術與建築史、語言學、哲學、政治學、宗教研究、社會學等。這些停招的博士專案無一例外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科,並且都屬於該校藝術與科學學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學院負責人表示,停招這些文科博士專案的直接原因是學校將給博士生漲薪加重了學院的負擔,“(停招專案)博士生是學校教學助理、研究助理等崗位的重要來源,我們沒有預算了。”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波士頓大學在隨後釋出的公告中披露:
學校持續進行的博士學位專案審查發現,(暫停招生的)學位專案畢業生缺乏“長期發展的持續性”,學校發言人科林·萊利(Colin Riley)解釋道,這些專案的博士生畢業後能入職大學,最終獲得終身教職席位的人數越來越少。而進入大學任教是文科博士較為理想的職業出路。學校同時發現(美國)研究生的持續增加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衝擊,對於高學歷研究生人才的需求正在收縮,而(波士頓大學)研究生人數超過18000人,比學校本科生規模更大。學校同時提到,博士生缺乏更廣泛的職業培訓,同時也存在導師指導不足、學生資助不足以及缺乏多樣性等問題。
鑑於此,學校甚至表示,“不排除未來停辦其他博士學位專案的可能性”。
文科博士,找不到工作了?
歸根結底,就業艱難是波士頓大學停招這批文科博士學位專案的主要原因,這也是近年來美國學歷投資回報率走低的體現。前不久,某留學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回國考上了鄉鎮公務員,除了個人選擇以外,就業市場不佳或許仍是重要因素。
正如波士頓大學釋出的公告所言,博士生尤其是文科博士的職業首選就是進入學術界,簡言之,進大學當教師然後拼成果升教授,但美國大學現狀沒有如此簡單。
高等教育專家,曾先後擔任美國杜克大學梅隆講師與寫作中心副主任、波士頓建築學院研究與評估主任的赫布·柴爾德里斯在其著作《學歷之死:美國博士消亡史》中強調:由於高教領域供大於求的客觀事實,博士生數量遠超可提供的終身教職崗位,大量的博士畢業生正在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
為了謀求遙不可及的終身教職,不少博士生畢業後只得委曲求全,從兼職教師做起,希冀有朝一日轉正任教。資料顯示,美國目前有100萬高校兼職教師,儘管這類教師的具體稱謂五花八門,各校不一,但她們享受的福利待遇卻出奇的一致:根據課程或學年安排教學工作,學校不承諾長期聘用,收入相比正式教師差距明顯。
最為致命的是,兼職教師不具備轉為終身教職的資格,即便工作表現優異,也不會因為努力而獲得長期僱傭合同。哪怕是位於美國西北部的中央農工州立學院這樣寂寂無聞的院校,也會在全美範圍內透過公開競爭來選拔終身教職的合適人選。兼職教師並非通往終身教職的起點,因為他們連門都還沒有進。
同時,高教領域博士生供大於求的困境也在凸顯。例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博士學位情況調查》顯示,2014年新增3765名心理學博士,而《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一項職業追蹤研究專案顯示,2013至2014學年,(美國)所有四年制大學總共開設了326個終身制的職位。而這些新畢業的博士生全部進入了這個就業市場。也就意味著,每個崗位將迎來11.5位擁有博士學歷的申請人,競爭異常殘酷。再重疊上近些年愈演愈烈的生源危機,未來高校對於教師崗位的需求情況更加不容樂觀。
如果博士生獨闢蹊徑,去學術界以往的廣闊天地謀求職業呢?這又回到前文波士頓大學學位審查得出的結論:博士生長期接受的學術研究訓練難以支援他們駕輕就熟地踏上非學術發展的道路。
對於文科博士,這一缺陷或者可以稱為特點更加明顯。文科領域博士學位授予數量相對較多,而市場需求相對有限,相比專業壁壘更強的的理工科,文科博士進入就業市場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同時,不少高校對畢業生跟蹤評價發現,相較於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博士,文科博士的起薪通常較低,在職業生涯中的薪資增長也相對緩慢,部分文科博士可能需要在多個崗位上轉換,以尋求更好的薪資和職業發展機會。
從美國博士生現狀來看,可以說,文科博士面臨著更大的就業競爭壓力。 在高校教職需求捉襟見肘的當下,如果不注重多元化發展、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並加強職業規劃與指導,文科博士就業難難以避免。
文科,走向何方?
並非博士,就業難是文科整體面臨的困境,頂尖高校也不例外。
今年夏天,普林斯頓大學都公佈了針對本校2024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結果。資料顯示,該校文科本科畢業生超一半(53%)尚未找到工作,理工科畢業生情況較高,但也有25.4%還沒有落實就業。
受迫於就業難、生源危機和經費緊張等窘境,文科專業的撤銷力度可謂“蔚為壯觀”。
#2023年8月11日(當地時間),西弗吉利亞大學決定撤銷了32個專業,佔總專業數9%,其中外語系被連鍋端;裁掉7%的教職工,共計169人,旨在填補4500萬美元的財政缺口;
#2024年,懷特州立大學宣佈停止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的34個培養專案,涉及藝術史、康復諮詢等專業;
#福布斯(Forbes)今年初報道,豐邦大學將撤銷包括精算學、藝術、全球研究、幼兒特殊教育、醫療管理和宗教研究等在內的多個本科專業,以及藝術、美術等研究生專業。在要裁撤的19個教職職位中,有5位是藝術專業的大學老師。
反觀國內,文科專業撤銷力度也不小。早在2021年9月,清華大學舉行的文科工作會議上。時任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提出,要做好全校人才培養工作,一方面積極發揮文科在通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服務好全校教學工作與人才培養。另一方面要壓縮博士生規模,提高培養質量。
今年研招期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南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等多所高校接連發布公告,撤銷若干文科類碩士研究生專業,包括中科大的法律(非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大連理工的中國語言文學、科學學與科技管理專業等。
在經濟環境和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文科專業的實用性備受關注。這也是國內外高校撤銷文科專業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等教育紀事》等不少機構都開展過有關高等教育價值何在的公眾調查。結果顯示,“畢業後能找到工作,或者更進一步找到高收入工作”成為多數美國公眾對高教價值堅定不移的信念。哲學、歷史、藝術、雕塑、文學、舞蹈、外語等人文領域學科專業,縱有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深厚歷史,也成為民眾眼中“學那玩意兒沒用”的典型代表。
必須承認的是,在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文科專業靠“單打獨鬥”確實很難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與其他專業交叉共生的新文科當是文科專業既能承繼過往的知識積澱,又能把握未來發展脈搏的重要抓手。
探索新文科建設的路徑,以期發掘文科發展的新方向,並構建更加貼合時代脈搏、社會需求及學生成長需求的新文科專業,這要求各方進行更為深入且廣泛的思考。
主要參考文獻:
[1]Boston University suspends admissions to a dozen PhD programs. Mass Live. Nov 23rd, 2024.
[2]PhD college graduates struggle to build sound careers in academia.The Boston Globe. May 21st, 2024.
[3]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等網站.
[4]學歷之死:美國博士消亡史. 知識分子公眾號. 20240815.
宣告:麥可思研究原創內容開放非盈利目的的轉載授權。轉載要求——
1.文首註明“轉載於麥可思研究”。
2.轉載請在文章釋出的24小時後進行。
3.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主體(含高校),獲得授權可轉發至全媒體平臺;其他主體僅限於微信公眾號平臺釋出。
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資料——
☞回覆“月收入”,可獲取2023屆本科、高職月收入TOP30專業名單。
☞回覆“本科就業滿意度”或“高職就業滿意度”,分別獲取2023屆本科或高職就業滿意度較高專業TOP30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