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我選擇放棄20w年薪去讀研”“我34歲65w都放棄了,年底考研衝一把”“為了讀研,辭去體制的工作,我換了另外一種活法”……這是幾位大齡考研人近期在社交媒體發表的自述帖子和評論。
截圖自小紅書
類似這樣的大齡考研青年,在現實中不在少數。據報道,一位52歲的肖大爺,曾是貴州正安縣高考理科狀元,今年一戰考研398分;還有今年已58歲的張大爺,兩次考研失利,選擇繼續衝刺他的“北大夢”。他們或對職場的激烈內捲心生倦意,或欲想和18歲的自己和解,故而加入考研的泱泱大軍中,期待透過“二次考試”重返校園,積攢新能力,尋找新跳板,開啟人生的新起點。
一般來說,碩士研究生的入學年齡是22歲左右。心理學、教育學相關理論認為,年齡相差4年,其思維方式、閱讀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與另一個年齡段的人群有明顯的區別。因此,超過27歲讀研便可稱為“大齡”。
對絕大多數大齡青年來說,辭去工作考研,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
逆社會時鐘而行,掙扎
自2014年起,教育部取消了考研不得超過40週歲的年齡限制,大齡青年的考研熱不斷升溫。
資料統計,大齡研究生在一些地區高校的比例有19%左右。今年,各高校公佈了2024級碩士研究生新生資料,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28歲及以上碩士研究生新生比例達到13.7%,廣西大學27歲以上的碩士研究生新生佔比達15.9%。
另外,武漢大學和同濟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新生中,35歲及以上(70後、80後)群體的佔比均逼近7%。可見,大齡讀研已成普遍現象。
社會心理學家曾提出“社會時鐘”的概念:“什麼年齡幹什麼事”成為普遍被認可的觀點。但對於大齡研究生來說,他們就像按下了人生“變軌”鍵,“逆社會時鐘”而行。不得不承認,大齡考研是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們不僅要承受來自外界和自我的諸多壓力——比如來自父母和配偶的質疑:“都已經工作5年了,這時候讀研,有什麼用”,還將耗費大額的金錢成本。
為了在考研備考期間提高學習效率,他們不惜在輔導報班等方面“花重金”。某考研機構稱,單科學費為8800元,各科統一價格;有網友透露,他花了15000元報了一個1對1保過的輔導班;還有人在家附近包了一個考研自習室,6個月便花掉了10800元。
當然,最直接的金錢壓力,來自讀研的高昂學費。網友普遍認為,適合上班族考研的熱門專業主要是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會計(MPAcc)、旅遊管理(MTA)、工程管理(MEM)、教育學、心理學、法學等,這些專業的研究生尤其是專碩往往學費不低。以工商管理(MBA)全日制碩士為例,不少頂尖名校的學費在20萬-30萬左右,最高近37萬。
此外,讀研期間(全日制)所損失的正常經濟收入,亦是隱形的代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3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20698元和68340元。按照研究生學制普遍為2年或3年計算,讀研期間失去的工資收入最低超過13萬,最高達36萬。把這些零零種種加起來,大齡讀研的淨成本,估摸在40萬。有人半開玩笑地說:“由奢入儉難,我不確定自己還能不能過每個月1500元的生活。”
除了經濟上的壓力,“越努力,越焦慮”是大齡讀研青年的真實心理寫照。作為離開學校多年的人,學習能力不如以前,記憶力下降,身體素質變差,還要被生活打斷學習進度,大齡研究生們求學的焦慮與不自信時常伴隨,他們完成自身的學業任務需要付出超越普通人的努力。再加上身邊的同學都是00後年輕大學生,作為他人口中的“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與之同處一間教室,尷尬總是難以避免的。
在旁人的目光注視下,大齡讀研人就像一個無視教育規律序列的存在,重新投入知識的海洋。他們勇敢而脆弱,勵志而特立獨行,哪怕前方是未知的泥濘,也毅然決然地踏進。
年齡,是跨不去的檻
許多人都曾被一句“我年紀比你們都小,我還有很多機會,我的人生還有希望”而狠狠戳到,似乎社會上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周圍環境對年齡過分重視,在包裹著自己。
據統計,在120篇大齡考研的相關帖子中,疑慮年齡過大的帖子便佔了19.5%。他們最擔憂的一點,是大齡畢業的未來就業問題。在網上,時常會刷到大齡畢業生抱怨“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讀研找的工作還不如先前”等帖子,這或許和整個就業環境高度強調年齡的重要性有關。
一項調查發現,87.6%的大齡研究生認為部分單位存在隱性的年齡偏見。有些時候,這一偏見還會以顯性的條件限制表現出來——部分國企體制內的招聘公告設定了碩士應屆畢業生的“年齡門檻”。
比如今年,某知名國企總部在2025年高校畢業生招聘公告中明確提到,碩士研究生年齡一般不超過28週歲。某民航公司也指出,2025屆人員招聘中,碩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 27 週歲。除了國企校招,編制崗位也有同樣的情況。湖南某市轄區2024年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職位計劃,幾乎全部限制為30週歲以下的人報考。國考許多公安局和海事局的崗位也規定,報考年齡不得超過30週歲。
截圖自小紅書
在越來越多的年齡“標識牌”面前,大齡讀研的價效比是否在下降?
很多人之所以冒險選擇辭職考研,是因為職業技能遭遇瓶頸、社會資本不足、升遷的天花板過低,他們不計機會成本加入讀研行列,期望未來有個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在就業招聘被卡年齡bug的現實處境下,本著追求“高學歷”目的所帶來的高收益便無法直觀體驗到,一些人不禁懷疑當初大齡讀研的選擇是否正確。
“學無止境”、“學到老,活到老”的古言告訴我們,學習本身是一件有巨大意義的事,讀研所獲取的新知帶給自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毋庸置疑的,且無法量化。但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大齡研究生的就業問題,是一個避不開的難題,亟需妥善解決。
當前,打破年齡門檻呈現出加速之勢,這一改革風向是有現實依據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人口平均年齡已達38.8歲。同時,隨著延遲退休政策的即將實施和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斷延長,繼續設定年齡門檻愈發不合適宜。
在社會的呼聲下,國家大力推動年齡放寬的政策,為這些大齡群體提供了向上流動的更大可能。2025年公務員考試中,不僅是國考,上海、江蘇、山東、浙江等地省考也明確,碩士以上應屆畢業生,報考者年齡可放寬到40週歲以下。可見,體制內研究生年齡放寬已成大趨勢。鑑於公務員招錄具有較強的示範效應,這一改革將有助於打破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年齡歧視。
此外,在人才引進政策和科研專案申報等方面,同樣傾向放寬年齡限制。11月18日,廣州市發展改革委釋出《廣州市戶籍遷入管理規定(修訂稿)》,全面支援高層次人才入戶,博士、碩士、本科入戶年齡條件均放寬5歲。此前釋出的《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專案申報公告》也指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專案將女性申請人的年齡要求放寬至40週歲,為女性科研者提供更大便利。
改革之路,漫長而艱難。“改變”社會固有觀念不是一朝一夕便可達成的,這將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能夠做的,是給政策多一點耐心、多一點信心,相信曙光終有一日到來。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與社會時鐘相順,或相逆,並不重要。每個人的時鐘都是不同的,學習再晚也不遲。真正的遠見是看清自己的方向,勇敢地上路,不徘徊在許多假設性的框框中,嘗試、再嘗試、不害怕所有的新鮮事。
距離考研已不足30天。勇敢的人,率先享受世界。大齡考研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