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錘子買賣-初始訪談
可以從“一次性治療”的角度把握
曾經有人做了一個這樣的統計:在接受過心理諮詢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只接受過一次。比例如此之高,可能表明很多人只需要一次心理治療。
這樣,每個人來,就都當他只來這一次,在這一次的時間裡做足功夫,比如說,儘可能表達你的態度,傳遞你對他的理解,等等。我認為,訪談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沒有區別,一定要說有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把它限制在一次性,諮詢師需儘可能多地表達理解。
他一進來,每時每刻都在互相打量,透過你的回應,他在接收著你對他的理解和支援,諮詢師只當他來一次,要有打起十二分精神,放開手腳,大幹一場的感覺。我們都在說“理解”,但做到不容易。
態度不是唱高調,我覺得,共情是你跟他共同站在一起,看他的問題。
你對他有好奇、有耐心,讓他把他的所謂問題都充分描述出來,這是跟他此前經歷的完全不一樣的態度。
比如,當你問他“你是怎麼看你的問題的?”
這個時候傳遞的便是對他的尊重,尊重他作為獨立的個體的思考和努力。
初始訪談
諮詢師要調整頻道
初始訪談是定一個基調,通俗地說,我們見了一面,之後再見就是熟人了,而且是一見如故的熟人。
調整頻道讓他感覺這個諮詢師就是他正要找的人,心理諮詢是他一直想要做的事情。表面上看是一次見面,看不見的是諮詢師的頻道調整。
頻道調整的意思是,讓來訪者感到放鬆、自然,諮詢師要調到一個頻道,接上頭。
我會讓他感覺,他是可以以他的方式把事情說清楚的,他可以感覺到我的耐心。調頻道,還有另一層意思:有的來訪者風格不同,有的嚴肅,有的跳躍,這需要諮詢師做一點調整。既要保持一定的張力,也要靈活。
比如,有的人說話聲音很小,你可以對他說:“不好意思,我聽不到,聽起來很費力,可不可以說大點聲?謝謝。”
有的諮詢師會覺得這會不會太直接,會給來訪者帶來圧力,其實來訪者可能願意這樣被要求,因為這會讓來訪者覺得他在被認真地對待。
在初始訪談時,更需要我們快速調整。信任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動力、能力,相信個案,放開手腳就好了,有的時候是我們做得太拘謹了。
澄清把問題說清楚
在諮詢的過程中,我強調澄清,讓他可以把問題(或者“症狀”)說清楚。
我做督導,好多個案例我都發現雖然己做了許久,但個案的問題都還沒有得到澄清。我要來訪者說清楚,不允許模糊。
一般,我會在初始訪談中圍繞這5個問題去澄清:
問題在什麼情境下出現?
問題的表現是什麼?
它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你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你對解決這些問題做了哪些努力?
以他的問題為中心,讓他有時間把問題說明白。
在此澄清的過程中,看他是如何表述的,諮詢師要去思考,對他的問題要有理解,或者說諮詢師要從個案的問題裡看到了這個人。
澄清的過程,也是從問題層面拉到探索層面的過程。這其實也是來訪者找到諮詢師的目的——探索自己。
在此前提下,我試圖對他這個問題進行回應和反饋。
一個好的初始訪談,不存在來訪者來不來的問題,而是下次什麼時候來,一個禮拜來幾次的問題。
其實,來訪者進了諮詢室,他就做了長期工作的準備,關鍵是諮詢師準備好了沒有。
3個圓圈
幫助瞭解初始訪談的結構
1)內圈是“問”,即澄清和聚焦問題
你在問的時候,你就相當於透過問,把他的經驗組織起來,按時間順序,按因果邏輯等等。
2)中間的圈是“看”,相看兩不厭
在這個過程裡,他看到了你工作的態度,你也看到了他是怎麼描述,怎麼思考的。
3)外圈是“說”,表達你對他的理解諮詢師需要乾淨、利落,你說的每個字對我都很重要,沒搞明白的需要搞明白。
比如,一個考試焦慮的人,表現出心慌、發抖等症狀,
我會問:這種症狀是在什麼時候產生的?是在考試過程中還是考試前?對你有什麼影響?你對它作過什麼努力?
這個來訪者可能會說我做過放鬆訓練,也看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書。
✔這時候諮詢師可以說:
“我看到你透過……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說明你是一個有反思能力、行動力、執行力……的人,同時也反映你有求完美、敏感……等特點。”
在任何的澄清過程中, 都可以看到來訪者的自我功能、心理學頭腦、領悟力、探索的動力等,這一切都是順手推舟,很自然的事情。
因為他就隱藏在他的問題之中,並需要被看到。
預約諮詢:+V drmxinli
電話:4008202621
初始訪談是一個序曲
如果用敘事的角度看,初始訪談是一個序曲,會有很多資訊在這個序曲中,後面的工作都是在這裡的某些點展開。
比如,持續多年的諮詢,如果回過頭來看,其實我們一直在初始訪談時來訪者定的框架中工作。
又比如,在具體諮詢中,第二次諮詢裡(第二次見面就是熟人了),我會問:“對上次交流,回去你都想些什麼?”
來訪者說:“我對你上次說的一句話特別有感覺。”
我:“願聞其詳。”
就此可以展開很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