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胖妞兒”運-20大型運輸機首飛11週年的紀念日,11年前,2013年1月26日,運-20首架原型機在陝西閻良一飛沖天,我國由此從一個只能生產60噸戰術運輸機的國家,一躍成為可以生產200噸戰略運輸機的國家,也是全球第三個能研製戰略運輸機的國家,正所謂“鯤鵬展翅,直上九天”。
(運-20首飛成功)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軍開始作為獨立軍種出現在戰場上之後,戰略空軍就成為各國追求的目標,而戰略空軍不僅僅有戰略轟炸機,也包括戰略運輸機,而戰略運輸機的意義甚至要比轟炸機更大!早在二戰剛結束不久的1948年,蘇聯和西方因為處理戰後德國的問題產生分歧,蘇聯隨即封鎖了當時西方控制下的西柏林的水陸交通,試圖用這種方式逼迫美英法三國讓步。但是西方國家隨即準備了500多架大型運輸機,24小時不間斷地向柏林空運物資,硬是依靠著運輸機,支撐起了西柏林250萬人的日常生活,而且支撐了近1年時間,最終迫使蘇聯撤去了封鎖,重新開放西柏林與西方的水陸交通。
(1948年柏林空運,德國人直接把運動場改為飛機的卸貨場地)
柏林空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依靠戰略空運,維持一個城市正常生活的壯舉,其在戰術層面充分展示了戰略運輸機的戰術運輸行動,能夠給各國帶來多大的戰略優勢,所以在第一次柏林危機後,世界各國都開始立項研製大型戰略運輸機。而在第一次柏林危機中受到刺激的蘇聯也在1977年非洲之角的衣索比亞與索馬利亞之間的歐加登戰爭中,用戰略運輸機給西方來了一點小小的“蘇聯震撼”:1977年的歐加登戰役期間,蘇聯集中包括安-22巨型運輸機和最新式的伊爾-76戰略運輸機在內225架運輸機,日夜不停給衣索比亞運送武器裝備和彈藥。
(安-22巨型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250噸,有效載荷80噸,是全球最大的渦槳運輸機)
根據統計蘇聯戰略運輸航空兵在4個月時間內就把600輛T-55、T-62和PT-76輕型水陸坦克,300輛BMP-1履帶式戰車、BTR-60和BRDM-2輪式裝甲車,近400門火炮、迫擊炮、火箭炮及其彈藥,外加百餘架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均以散件方式運輸,然後就地組裝)運到衣索比亞,硬是把埃塞軍隊的武器完全換了一茬!然後憑藉著蘇聯先進武器裝備,埃塞軍隊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擊潰了索馬利亞軍隊,並重新奪回被佔領的歐加登地區。
(運-20一號測試機,編號20001)
正是看到了大型運輸機的重要意義,所以我國其實很早就立項要研製我們自己的戰略運輸機,但是由於技術和工業水平的制約,一直到2007年我們才正式上馬研製大型運輸機的計劃,並在全國一院六所的共同努力下,僅僅經過6年時間,我國第一架戰略運輸機運-20就順利實現了首飛,創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蹟。
(運-20身大力大,因此被網友們親切的稱呼為“胖妞”)
運-20大型運輸機的氣動佈局參考了美國C-17和俄羅斯伊爾-76,可以說融合了二者的優勢,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二者固有的劣勢,是中國航空工業技術的創造性發揮。運-20採用了傳統的上單翼、常規氣動佈局,4臺發動機吊掛在主翼下方,尾翼則採用了流行的T型尾翼,可以最高效率的發揮其功能。根據公開的資料,運-20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大約為220噸,最大載荷為55噸(渦扇20已經研製成功,正在逐步列裝,換裝新式發動機後可以提升至66噸),其載荷介於美軍C-17(77噸)和俄羅斯伊爾-76(50噸)之間。
(終生難忘的一幕:2020年的武漢天河機場)
運-20自從正式服役以後,就展示出了戰略運輸機的重要性:在2020年的武漢新冠疫情期間,運-20就從各地向武漢運送了大量醫護人員和各類醫療物資,有力的支援了武漢地區的抗疫行動。2022年4月份,運-20戰略運輸機還起飛多架,連續三天時間,從中國本土向歐洲的塞爾維亞跨洲際運送FK-3型防空導彈,從而展示了中國戰略運輸機的先進效能。
(換裝新國產發動機的運20)
由於飛機是目前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戰略運輸機則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把大批的軍事裝備和部隊投送到指定地點,以維護國家的戰略利益,特別是運-20這樣的戰略運輸機,不但可以運送、空投人員和物資,還可以運送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等重型裝備。在未來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將來需要我們承擔的國際安全責任也會越來越大,所以裝備先進的戰略運輸機,能夠確保解放軍對於全球任何熱點地區做出及時必要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