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許多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不知道蘇聯陸軍曾經裝備過英國坦克。
作為《租借法案》的一部分,英國向蘇聯提供了大量坦克和裝甲車輛。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蘇聯陸軍裝備了“瑪蒂爾達2”“瓦倫丁”“”步兵坦克,甚至還有“領主”空降坦克。可能許多人都認為蘇聯接收的英國坦克數量最少的就是“領主”,畢竟它只有20輛,但是實際上數量最少的是“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只有十幾輛坦克提供給蘇聯。這種1942年研製的英國新型坦克,為什麼被蘇聯嫌棄,沒有大量裝備?
本文為俄羅斯博主“Novate”撰寫的評論文章,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
1916年,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事最激烈的時候,英國研製成功了納菲爾德“自由”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成為未來幾十年間英國坦克的主要發動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的主要中型巡洋坦克仍然是“十字軍”,其效能已經與當時戰場需要不太相符。從發動機到武器,“十字軍”巡洋坦克有很多問題。所以,1940年,英國開始在已裝備的坦克基礎上研製一種新型巡洋坦克。
英國首先決定為新型坦克配備更先進的發動機,這款發動機以“噴火”戰鬥機上使用的“默林”航空發動機為基礎,為滿足坦克效能需要進行改裝。於是,600馬力的“彗星”發動機應運而生,並在測試中表現出相當不錯的效能。原型車配備新型發動機之後,駕駛員並沒有預料到坦克的行駛速度會這樣快,以至於在測試過程中失去了控制撞上大樹。儘管效能出色,但由於種種原因英國在1941年無法批次生產這種新型發動機,所以將發動機圖紙給了美國,讓美國代為生產5000臺。
實際上,這種新型發動機也是“克倫威爾”與“十字軍”的關鍵區別之一。“克倫威爾”的研製工作一直持續到1942年,而批次生產直至1943年秋天才開始,戰爭結束時這種巡洋坦克宣佈停產。在此期間,英國生產了約4000輛巡洋坦克,其中約25%都從“十字軍”改裝而來。老式車體安裝新型發動機,從而讓這種坦克擁有更快的行駛速度和更好的機動性,同時耗油量也顯著增加。
最初,“克倫威爾”配備了“十字軍”的Mk III型57mm主炮。不過,在1941年的北非戰場上,英國坦克兵就已經指出這種主炮已經落後,無法滿足作戰需要。1942年,英國開始緊急研製新型坦克炮,直到1944年才開始做好批次生產的準備。儘管如此,“克倫威爾”還是配備了75mm主炮,這是將法國1897型75mm野戰炮換裝英國Mk III型57mm的炮尾之後臨時拼湊的坦克炮。“克倫威爾”的輔助武器仍然保持不變,配備兩挺機槍,通常為7.7mm布倫機槍或7.92mm貝莎機槍。
除了採用新型主炮、發動機和一些小的修改之外,“克倫威爾”基本上保持了“十字軍”的相同設計佈局。如果英國設計師能夠把用在主炮和發動機上的精力稍微拿出一些放到裝甲設計上,那麼“克倫威爾”就不會採用如此糟糕的炮塔。正面垂直裝甲厚度為64mm,側面裝甲厚度為32mm,儘管透過螺栓進行加固,仍然無法提供足夠可靠的防護能力。14mm厚的車底裝甲很難保護車組在遭到反坦克地雷時能夠全身而退。
結果就是,英國人確實得到了一輛“比現役型號更好”的坦克,但僅此而已。英國坦克兵們對這種新型坦克持相當懷疑的態度,認為租借美國“”坦克是一種更可取的方案。在“克倫威爾”完成之前,英國已經向蘇聯提供了916輛“瑪蒂爾達2”、253輛“丘吉爾”和3332輛“瓦倫丁”,自然還想向蘇聯提供“克倫威爾”。1942年,英國首次向蘇聯採購代表團展示了尚處於研製階段的“克倫威爾”。據蘇聯代表團團長康斯坦丁·奧爾霍夫斯基回憶,這種新型坦克非常粗糙,以至於讓他認為這是英國試圖繼續向蘇聯推銷“瑪蒂爾達2”和“瓦倫丁”的策略。
1944年,只有6輛“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抵達蘇聯,這種新型坦克配備了75mm主炮,蘇聯專家立刻著手測試這種英國最先進的巡洋坦克。結果這種坦克給他們留下了好壞參半的印象。首先,他們注意到英國主炮效能不錯,可以在500~600米距離上,擊穿德國“虎”式重型坦克的炮塔側面。相比之下,蘇聯F-34型76mm坦克炮只能在100米距離上,才能擊穿德國“虎”式重型坦克的炮塔側面。然而,與蘇聯和美國新型坦克的其他方面相比,英國坦克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1944年英國陸軍最快的坦克,在機動性方面已經不如蘇聯全新制造的T-34/85。“克倫威爾”最高速度為52千米/小時,T-34/85最高速度為55千米/小時。當然,“謝爾曼”比“克倫威爾”要差,最高速度只有48千米/小時。但是,“克倫威爾”的機動性被巨大的油耗歸零。美國M4A2“謝爾曼”的100千米油耗量約180升,蘇聯T-34/85約170升,英國“克倫威爾”高達280升。加之“克倫威爾”的生存能力明顯低於蘇聯和美國坦克,綜合這些因素,蘇聯採購代表團認為不應該選擇“克倫威爾”巡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