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二戰以來,航母一直是海軍的核心主力,而我國海軍其實從很早開始就已經在佈局發展航母技術,而位於武漢的航母技術驗證設施(也就是俗稱的“水泥航母”),如今幾乎可以看作是中國航母發展方向和計劃的風向標,因為這一設施的任何變動,都將預示著中國航母未來的發展和走向。近日,外媒報道稱,武漢的“水泥航母”如今出現了一次巨大的變化。
(註明該的武漢“水泥航母”,我國航母的眾多技術都是在這艘模型上進行測試和驗證以後,再裝備真航母)
航母是目前海軍中最龐大複雜的軍艦,因此航母的技術探索,往往需要透過相同的模型結構進行摸索,等待技術成熟後,再裝艦測試,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研發費用,同時還能降低航母的研發風險。所以在十多年前,我國就在武漢黃家湖修建了一艘“水泥航母”,透過這個和航母高度相似的建築,來摸索航母的結構和內部設計,從而為我國航母的發展“探路”。從最初建成到如今,這艘“水泥航母”已經經過了多次修整,而其修整的結果,就是後來的“山東”艦和“福建”艦的建造,可見這艘水泥航母在中國航母技術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進行擴建的水泥航母,其加班部署和美國“福特”級航母高度相似)
現在這艘水泥航母又迎來了一次新的擴建工程,從外媒釋出的衛星照片來看,武漢水泥航母的輪廓得到極大擴充套件,其艦體寬度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大約83米的水平,超過了美國最新的“福特”號航母78米的水平,因為美軍“福特”級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已經超過了11萬噸,所以按照這個比例測算,武漢水泥航母模擬的“目標艦”滿載排水量應該在12萬噸以上,明顯超過美國的“福特”級航母。
(福建號和福特號對比,圖片來源:溫哥華的魚)
從12萬噸這個指標上不難看出,未來我國即將開工建造的004號航母極大機率就是一艘核動力航母!因為按照動力標準來看,滿載排水量超過9萬噸的航母,如果還使用常規動力的話,雖然沒有技術問題,但會出現發動機體積過大,佔用艦體內部過多空間,以及艦艇燃料載荷擠佔飛機航空燃料和彈藥載荷的情況。說直白點就是,當航母滿載噸位達到或超過9萬噸的時候,再使用常規動力就會“得不償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改用核動力,而如果我國未來的004號航母滿載排水量達到12萬噸的話,那麼這無疑意味著004號航母必然是核動力航母。
(沈飛六代機上艦CG)
其實004號航母噸位一下子躍升到12萬噸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久前我國剛剛試飛了2種六代戰鬥機,這意味著我國的下一代航母,極有可能同時裝備五代艦載戰鬥機和六代艦載戰鬥機,而無論是沈飛首飛的六代機,還是成飛首飛的六代機,其尺寸和重量都要明顯大於現在的五代飛機,這也就意味著,六代艦載機的尺寸和重量也要大於現在的四代半和五代機,而要裝下更大的六代機,這就意味著004號航母必須大幅提升排水量,擴大艦體內部容積,所以從003的8萬餘噸,一下子躍升到004的12萬噸,也就可以理解了。
(中國未來核動力航母CG,圖片來源:艦聞大包)
而且從目前的改裝進度來看,水泥航母本次配置的艦島位置也有明顯的變化,從此前的右舷中部,被挪到了右舷尾部,其位置和美國的“福特”級航母高度相似,要知道,如果是常規動力航母,那麼就需要設計粗大的煙囪和進氣道,而考慮到常規發動機的位置,把艦島設計在航母右舷中部,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煙道的長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煙道對艦體內部空間的佔用。而核動力航母由於不需要設計煙囪,所以其艦島可以向後挪動,這樣可以儘可能騰出更大的甲板空間,用於停放和排程飛機。
總之,從武漢水泥航母的擴建可以推斷,我國海軍的下一艘航母大機率是一艘核動力超級航母,而且其排水量要超過目前美軍正在建造的“福特”級航母。如果再配合上沈飛的六代戰鬥機,將會在未來10年內,對美國的航母構成壓倒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