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在回家了,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已經撤離中國空間站了!只不過,這個撤離之後,還要進行繞飛,然後才會返回地球。
而在返回的過程之中,有一個過程是很多人比較擔心的,那就是黑障區,因為在這個過程之中,會出現通訊中斷,也就是完全與飛船出現“失聯”,那我國如何來掌握飛船的動向呢?
這方面的技術,可以說對中國來說,已經不是難事情了,沒有通訊一樣可以掌握動向,那究竟如何做到的,下面就詳細來看看。
在回家了!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已撤離空間站
沒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已經乘坐飛船,撤離了中國空間站,這也意味著航天員們已經在回家了。
只不過,這個回家的路時間還有點長,並不是立馬進入到返回地球過程。
我國採取的是快速返回方案,需要先繞地球飛行約5圈,耗時約7.5小時後返回地面。
返回著陸過程包括制動離軌、自由滑行、再入大氣層、開傘著陸等4個階段,預計耗時約50分鐘。
那麼,其實整個時間就是數個小時,這對飛船上的航天員們來說,真的就是進行太空環遊了。
所以,現階段還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在回家路上,還是在起步階段之中。
當然,在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人乘組在軌期間,也給我國帶來了不少的實驗成果,比如:開展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包括材料艙外暴露實驗裝置組裝、測試及第二次出艙安裝相關工作。還進行了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專案,即“太空養魚”。
航天員發現斑馬魚在微重力下表現出腹背顛倒游泳、旋轉運動、轉圈等定向行為異常現象,後續科學家將利用返回的回收水樣、魚卵等樣品,結合斑馬魚空間運動行為影片等,開展空間環境對脊椎動物生長發育與行為的影響研究,同時為空間密閉生態系統物質迴圈研究提供支撐等等。
而這一次返回的時候,按照正常情況來說,也將帶一部分實驗成果會地球,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而具體的返回,落地的時間點,按照說明情況來看,預計是在11月4日1點多落地。
所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的時候,大家要熬夜觀看,在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返回的時候,大家又要熬夜觀看了。
但作為我國少有的航天直播,大家熬點夜也無所謂了,為中國航天的發展點贊。
好,對於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來說,在返回的過程之中,要經歷黑障區,也是很多人最為擔心的區域。
黑障區與飛船“失聯”!如何跟蹤測量?
的確,黑障區是神舟飛船返回過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而這個區域也是最為危險的區域。因為在飛船返回地球,經歷黑障區的時候,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溫度劇增,導致氣體分子與飛船表面被燒蝕的材料均發生電離。
這些不斷產生的電離氣體包裹在飛船周圍,形成等離子體鞘套,對電磁波產生吸收衰減、折射、反射、散射等效應,導致飛船內部與外界的無線電通訊異常乃至中斷,。
也就是會出現中斷,會與飛船出現“失聯”,那對飛船來說,走到什麼地方,什麼狀態等等,都完全是不知道的。那我國如何跟蹤測量呢?
的確,曾經我國沒有什麼辦法處理,只有等到飛船出了黑障區之後,才會再次建立連線,在這個過程之中,完全是依靠航天員們自己,也不知道飛船的情況。
但在神舟十五號飛船任務的時候,我國就已經實現了全面突破,徹底打破了對黑障區的跟蹤,測量問題。
我國“優化了黑障區雷達跟蹤方案託底,完善多雲天氣下光學跟蹤策略求精”的總體思路,在雷達和光學兩個方面形成合力,圓滿完成了飛船在黑障區的跟蹤測量任務。
所以,現階段我國已具備了黑障區穩定跟蹤飛船的能力,而且在有這個能力之後,對出黑障後的飛船測控引導,及時預報飛船落點都極為重要,這也是我國搜救人員能夠做到“落地及到”的原因之一。
中國航天技術越來越好了
的確,從這些方面的改變情況也可以知道,我國航天技術是越來越好了,並且在空間站領域發展之中,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技術出現。
所以,每一次任務執行之下,都期待有不一樣的突破性成就,這就是原因。
而事實也告訴了大家,那就是隻有在更多的實驗之下,才有可能實現更多的突破,這就是為什麼要不斷突破研究的原因之一。
很顯然,也就期待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亮點,並且神舟十九號的航天員乘組配置,還有點不一樣,特別是女航天員王浩澤。
她是一位研究新型火箭發動機的航天員,在太空之中,如果能夠帶來發動機方面的材料科學等方面的突破,那必然對未來我國航天領域的發展, 也具有重要意義。
所以,一切都是讓大家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