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周天子分封天下,列為各諸侯國。三千多年前,由姜子牙作為國君的齊國建立。
此後延續多年,但誰也沒有想到,姜氏統治下的齊國,竟然最後被田氏取代。而到了戰國時期,我們熟悉的齊國也正是田齊,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姜太公)
取代姜氏的人原本竟然是陳國公子,他為何沒有在陳國登基,反而逃竄到了齊國呢?誰也沒想到強大的齊國,竟然在田氏的蠶食下,一步步將國家拱手讓人。
一、姜齊的發展,陳國公子完流落齊國
與後來我們所熟知的田氏齊國不同,姜齊的開創者是歷史上著名的姜子牙。
當年伐紂之後,周朝建立,周天子建立分封制,用來獎賞那些功臣們,於是作為周天子的師父,姜子牙自然被分封,國號為齊,地理位置在如今的山東一帶,所以山東也被稱作齊魯大地。
西周時期,齊國在各諸侯國中,地位是很高的,畢竟國君姜子牙聰慧,又和天子關係親近,齊國也常常得到天子的許多獎賞。封國一百多年後,到了齊哀公呂不辰這一代,他一個弟弟呂靜被立為齊國君主。
(齊哀公)
那麼問題來了,也許有人會問,齊國不是姓姜嗎?
在這裡普及一下咱們的中華古姓,在以前,姓和氏是兩個概念,比如孔子是子姓孔氏,名丘,而姜子牙,是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所以又被稱為呂尚。到了秦漢以後,姓和氏才合二為一。
當時齊國政權更迭頻繁,國君屢屢變動,混亂總是發生在幾個兄弟叔侄之間。
但到了公元前702年,齊國聯合他國討伐鄭國,隨後討郕國降紀國,齊國隱隱成為了“小霸王”。
隨著齊國發展得越來越好,武力值也更加強盛,在征戰多國之後,當時齊國的實力得到了周圍許多小國的附庸。
(春秋時期地圖)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呂小白繼位,而他便開創了屬於他自己的霸業。
當時的中原各國受到其他部落的攻擊。齊桓公主動出擊,伐山戎,爭楚國,很快齊國已經成為了中原的霸主,可以說齊國當時達到了事業發展的巔峰。
這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陳國公子陳完,也是田氏代齊的核心人物。
陳完原本是陳歷公之子,而陳完長大後,皇位卻沒輪到他坐,幾個叔伯兄弟輪流坐了一圈,比如陳莊公就是陳歷公的侄子,而陳完只被封為了陳國大夫。
(陳完)
後來陳宣公繼位,原本早早的立下了太子,然而後來得一寵妃,便想改立太子。但是他看太子和陳完兩人關係好,常常往來,就覺得二人一定是在商量謀反之事。於是陳宣公竟然殺了太子,而陳完看在眼內就知道自己在陳國恐怕也無法待下去了,於是倉皇逃離到齊國避難。
而來到齊國後,不僅改變了他的人生,陳完和他的子孫後代,也即將改變齊國。
二、陳完改姓,田氏掌齊
有人說陳完不是姓陳嗎?從哪裡改的田姓的,這就涉及到古漢語了,其實在古漢語的發音裡面,田和陳是同音。而陳完為了隱姓埋名,改姓了田,所以陳完也被稱為田姓始祖。
田完逃到了齊國後,謀了個工正的官,負責工匠的管理,還娶了個齊國大夫的女兒。
(田完)
而田完去世之後,孫子田須無很得齊莊公喜愛。而後田須無之子恆子無宇,在齊莊公時期立下過不少功勞,齊莊公便將自己的女兒許給了他,田氏的地位逐步水漲船高。
齊莊公死後齊景公登基,但齊景公此人奢侈無比,不誤正事,當時的田恆子已經位至大夫,有了一眾門生。當時的齊國內部一團亂麻,百姓民不聊生,吃不起飯,又飽受徭役賦稅之苦。
百姓怨聲載道,然而齊景公對這些卻彷彿視而不見。這時候田恆子站了出來,先是改新制,減緩百姓負擔,比如借五還四。這件事也讓許多普通百姓,心向田氏,田氏逐漸捕獲民心。
(影視劇中田恆子形象)
齊景公死後,原本立的是晏孺子繼位,當時田氏掌權的已經是田恆子的兒子田乞。田乞並不滿意這個結果,於是將公子陽生想辦法迎回齊國,將陽生立為新的國君。
齊悼公上位後,田乞官職宰相。這時候的田乞已經獨攬齊國大權,而田氏也更加風生水起。齊悼公之後的齊簡公,而田成子也成為了田家新一代的掌權人。
田成子和監止同為齊簡公的宰相,然而齊簡公十分喜歡監止,田成子心中十分不快,幾度欲除掉監止。然而監止和他的同族,謀劃殺掉田成子,於是田成子先發制人,直接帶兵進宮,對二人趕盡殺絕。
(田成子)
而造成這一場面的齊簡公,竟然也出逃,於是田成子的部下追擊,遂及齊簡公身亡。到了田氏田襄子這一代,田氏已經掌控齊國,田氏歷經幾代皆為齊國立下豐功偉績,田襄子的孫子田悼子去世後,田和掌權了田氏。
彼時的齊國其他世族早已被掌控,田氏獨大,只差一個冊封的機會。
於是田和找了魏國的魏文侯幫忙遊說,周天子隨即對田和冊封,田和正式為齊侯,掌權齊國,而姜氏呂姓也被田齊取代。
三、田氏代齊,那些舊世族如何?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當時的田氏在齊國頗得民心,風評又好,更重要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皇帝不做實事,其他的門閥士族也只知道壓榨百姓,田氏就顯得格外突出。當時齊國宰相晏子出使他國時,就曾說過,齊國的政權恐怕最後要到田氏的手中。
而這話也的確沒說錯,當時的齊國背後還有呂氏、高氏等等,這些都是齊太公的旁支,掌權齊國多年,甚至是直接由周天子任命,就連齊國君主也對他們十分信任。尤其是呂氏,可以說是田氏鬥爭中最大的敵人。
那麼這些世族最後的結局又如何了呢?
首先我們把目光聚集在呂氏身上,呂氏本來就是齊國的皇族,他們姜姓呂氏,所以除了皇帝那一脈以外,其他的呂氏和田氏的爭鬥,早在這爭權路上便分出了勝負。
(齊康公)
就拿姜齊最後一任皇帝而言,齊康公此人不務正事,驕奢淫逸多年,在田和上位後,如果殺了齊康公顯得不賢德。於是就給他劃分到了海邊的一座城池,史書上記載“食一城”,就是說這個城池內的吃的,你自己管自己的溫飽。
也算是對他的流放,齊康公倒也戰戰兢兢的活了幾年。卻沒想到後來這座城池也沒收回,沒了城沒了地,齊康公最後只有在坡上挖個洞當灶,一直持續到公元前379年,齊康公身死。有的人說他是被餓死的,也有說是自然死亡的。
但是一國君主最後淪落到這個地步,也令人唏噓不已。
而呂氏的這一脈最後一個皇帝,也身死,呂氏再無翻身的可能。而當時和呂氏一同保齊的,還有國氏與高氏,這三家算是互相合作,也互相忌憚。
(相爭的世族 圖文無關)
公元前545年,田氏聯合其他幾個世族,這其中就有高氏,將執政的慶氏打敗,隨後共推欒氏、高氏上位。這一步棋也讓執政的慶氏失去了鬥爭的權利,第一個世族徹底出局。
公元532年,田氏又利用高氏和欒氏的矛盾,讓兩黨爆發。
當初齊景公病重之時,他便任用了國氏和高氏的大夫,要他們立晏孺子登基。然而田乞自是不願,他想立陽生為君,於是田乞假裝擁護國、高兩人,實際上卻暗中挑撥,說著朝中沒人想立晏孺子為皇帝的,又拉攏齊國大夫站在他這一邊。
隨後田乞和鮑牧二人率兵進入宮廷,想奪取先機,高氏聽從這事立馬去救晏孺子,結果失敗了,而最後高氏據史書記載是逃亡到魯國去了。而另一位國氏則是倉皇逃亡到了莒國。另一位大儒晏嬰的兒子,也倉皇逃離。
(鮑牧、陽生、田成子)
至此,國、高二氏也被踢出局,甚至失去了回到齊國的機會。
幾個大魚解決了,那些依附大魚的小蝦米自然是一網打盡。而從田完到田和,田氏歷經多代數百年的時光,也終於成功的取代姜齊,開創了自己的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