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剎海南岸,有一座清朝規模最大的王府——恭王府。這座王府之所以被稱之為“恭王府”,是因為自咸豐元年(1851年)開始,這座王府便被咸豐帝賞賜給了弟弟和碩恭親王奕訢,為恭親王王府。關於恭王府有這樣一種說法: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從咸豐元年開始,到大清結束(1912年),不過只有一個甲子,為何說恭王府承載著“半部清朝史”呢?這其實還要從乾隆朝後期乾隆的寵臣和珅開始說起:
恭王府的第一任主人其實是和珅(嚴格來說還包括和珅的兒媳固倫和孝公主)
只要是提到和珅,我們一般都會想到他是乾隆皇帝的寵臣,但很多不清楚的是和珅不過是出身滿洲正紅旗普通的八旗子弟出身,就怎麼成了“恭王府”的第一任主人了呢?
和珅其實並非姓“和”,而是出身鈕祜祿氏家族。
瞭解清史的應該知道鈕祜祿氏是滿清八大姓氏之一,鈕祜祿氏家族是滿清勳貴家族,如此看的話和珅出身還是十分顯貴的。
但實際上鈕祜祿氏家族中最為顯貴的一支其實是隸屬滿洲鑲黃旗的額亦都家族,至於出身滿洲正紅旗的和珅家族,跟額亦都家族只能算是遠親的關係。和珅同額亦都共同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額亦都得曾祖父薩爾都巴圖魯。
出身鈕祜祿氏族的不同支,而且相隔多年,自然其家族背景完全不同。
而且和珅家族頂多算是八旗中的一個官宦世家:
其祖父爾善,在康熙皇帝在英額門皇家圍場狩獵時,因聰明能幹武藝不凡而被康熙看中,如此一來爾善一家得以從盛京搬到了京城居住。自此爾善便成為康熙身邊的貼身侍衛,20多年後爾善辭官,其子常保,也就是和珅的父親,承襲三等輕車的職。
常保在康熙下江南時,曾隨行護駕;
常保的堂叔阿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一起出徵準噶爾時戰死,被康熙追封為巴圖魯
雖說和珅出身的家族還算不錯,但是和珅從小便過得很苦,和珅3歲時失去母親,9歲時失去父親。若非家裡的一個家丁以及父親常保的一個妾室護著,和珅跟弟弟和琳可能就要流浪街頭了。
正因為從小受苦,所以和珅便立志想要出人頭地。
在鹹安宮讀書的時候,和珅與弟弟分工:和珅學文,琴棋書畫、滿蒙漢藏四種語言都有涉獵,更是精通經史子集;弟弟和琳學武,來日兄弟二人便可“入閣拜相”。
正是因為和珅在鹹安宮讀書時如此顯眼,被大學士馮英廉看中,將自己的孫女馮氏許配給了和珅。正是在妻祖父的幫襯下,和珅不僅承襲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還得以成為粘杆處侍衛,能夠時常見到乾隆皇帝。
有了見到乾隆皇帝的機會,再加上和珅滿腹經綸,自然很快便引起了乾隆的注意。
乾隆四十年,和珅終於得到乾隆皇帝的青睞,開始平步青雲,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便從粘杆處侍衛,一躍成為朝廷重臣、乾隆寵臣;如此快的擢升速度,即便是孝賢皇后的親弟弟傅恆都要“汗顏”
乾隆四十五年的李侍堯案,讓和珅越來越得到乾隆的器重,乾隆得以被擢升為御前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也正是在這一年,得寵的和珅跟乾隆成了兒女親家。
乾隆十分喜歡和珅6歲的兒子,便為此賜名“豐紳殷德”,並且將十公主許配給了豐紳殷德。
成為乾隆準親家後,和珅在朝中的地位便更加穩固。
也正是在這一年的六月,乾隆下旨:將李侍堯的一所房屋賞賜給和珅,作為十公主府邸。
李侍堯原本是雲貴總督,因李侍堯案而被乾隆判了斬監候,其原本在京城的房屋自然被朝廷籍沒。而李侍堯的房屋恰好挨著和珅的府邸,乾隆便將其賞賜給了和珅,讓和珅開始著手修建十公主府邸。
和珅用了最少四年的時間,才修建完成十公主府邸。
乾隆五十二年,和孝公主晉封固倫公主,豐紳殷德便成為固倫額駙;
兩年後,和孝公主正式下嫁豐紳殷德,住在了和珅為其修建的十公主府邸。
而和孝公主的府邸,便是恭王府的一半。
在朝中地位越來越穩固的和珅,不僅結黨營私,而且利用乾隆對自己的寵信斂財;雖然朝中也有大臣彈劾和珅,但是有乾隆護著,無人能撼動和珅的地位。
即便是1795年嘉慶帝繼位,和珅仍舊是權勢滔天,甚至在乾隆因為年邁越來越糊塗時而“挾乾隆”號令群臣,成為名副其實的“二皇帝”;至於嘉慶帝,沒有實權,只是整日侍奉在乾隆身邊的“侍皇帝”而已。
但是1799年乾隆帝剛去世,嘉慶帝便迫不及待除掉和珅。
在固倫和孝公主的求情下,和珅得以自縊而死,而非凌遲處死。
和珅去世後,和珅府邸便被嘉慶帝賞賜給了幼弟永璘,但怎麼又到了恭親王奕訢的手裡呢?
慶親王時期
永璘是乾隆皇帝最年幼的皇子,是令皇貴妃魏佳氏在乾隆三十一年所生。魏佳氏本就是乾隆十分得寵的妃嬪,永璘又是幼子,所以從永璘出身起便註定了備受寵愛。所以乾隆為永璘挑選的嫡福晉人選,出身也是十分高貴,是果毅公兼戶部尚書、戰功赫赫阿里袞的女兒鈕祜祿氏。
乾隆四十九年時,永璘跟隨父皇一起南巡;
乾隆五十四年時,永璘被晉封為貝勒。
永璘雖然從小十分得寵,但是他書讀的不好,騎射功夫也不是十分嫻熟,所以想要永璘在朝政上有所作為還是很難得,永璘也很清楚自己資質一般,還是最年幼的皇子,自然是最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所以永璘從小便沒有做皇帝的願望,一心只想要和珅居住的大宅子。
在嘉慶還未登基、和珅還是乾隆寵臣時,永璘便說道:
天下至重,何敢妄覬,唯冀他日將和珅邸第賜居,則願足矣。
永璘之所以看中和珅的宅子,而非其他大臣的宅子,是因為和珅府邸所在的位置確實是一塊風水寶地。而且和珅在此處居住了二三十年的時間,不斷地擴建,不僅規模很大,而且還是仿照紫禁城內寧壽宮的規制來建的,跟皇宮都有的一拼。
乾隆寵愛幼子,在永璘分府的時候也是擔心永璘的日子會過得艱難,所以便給了永璘一家當鋪。
嘉慶帝是永璘的同母胞兄,自然也會十分疼愛幼弟。
嘉慶四年和珅被處死後,嘉慶帝便將和珅府邸賞賜給了永璘。
不過此時永璘得到的只是單純的和珅府邸,並不包括和孝公主的十公主府邸,畢竟和孝公主與額駙豐紳殷德尚且在世,嘉慶帝對和孝公主充滿愧疚,自然不會為難和孝公主與額駙。
除了得到和珅府邸外,永璘還得到了和珅的半數財產。
在整個嘉慶朝,永璘確實沒有多大的作為,不過在嘉慶二十五年永璘病重時,嘉慶帝還是將其晉封為慶親王。死後被追封為慶僖親王,因和碩慶親王爵位不是鐵帽子王爵位,所以其子綿愍只能是降襲郡王爵位。
綿愍是永璘第三子,繼福晉武佳氏所生,因永璘前兩子夭折,所以綿愍便是永璘實際上的嫡長子。嘉慶七年時,綿愍封輔國公,嘉慶二十四年晉封為固山貝子,嘉慶二十五年其父永璘病逝後,降襲慶郡王爵位,並且奉旨在內廷行走。
道光帝繼位後,綿愍因為為人清正忠孝,而得到了道光帝的器重:
道光三年,綿愍被賞賜戴三眼花翎,掌管中正殿、雍和宮事務。
而且這一年固倫和孝公主病逝,其十公主府邸,被朝廷收回併入慶郡王府。如此慶郡王府到此時,才是完整的恭王府規模。
道光十四年正月綿愍漢軍鑲黃旗都統,這年十二月被道光帝授予內大臣一職。
道光十六年五月,開始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
在綿愍正得重用,要建功立業時卻去世了,年僅40歲。
而且可惜的是,綿愍雖然娶妻但是並未生下兒子,所以綿愍並無子承襲爵位。
為了讓慶郡王一脈後繼有人,道光帝便下旨將乾隆皇帝第八子、和碩儀慎親王永璇的孫兒、儀順郡王綿志的兒子奕彩過繼給綿愍為嗣子,來承襲郡王爵位(並未降爵)。
然而道光二十二年時,奕彩因為在服中納了一位妾室,而被道光帝奪爵歸宗。
隨後道光帝便讓叔叔永璘的第五子鎮國公綿悌來承襲爵位,但是後來綿悌因做錯事而被降為鎮國將軍,道光二十九年時去世。
綿悌去世後,永璘還有一個在世的兒子綿性,原本綿性可以承襲慶郡王爵位;但是在道光二十二年奕彩在被削爵後,綿性為了承襲慶郡王爵位居然行賄,道光帝得知後,不僅沒有讓綿忻承襲爵位,而且將綿性發配盛京。
道光二十九年綿悌去世後,道光帝下旨將綿性的兒子奕劻過繼給綿悌為嗣子,降襲輔國將軍爵位
也就是說,到了道光朝後期,永璘這一脈的爵位已經降到了輔國將軍。
輔國將軍又如何能居住在規模如此大的府邸呢?(和珅府邸加十公主府)
所以府邸便被朝廷收回,奕劻則是帶著家人搬到了府邸西側的琦善舊宅。
即便是原慶親王府北收回,怎麼就到了恭親王奕訢的手裡呢?
恭親王時期
道光三十年,道光帝病逝,其第四子奕詝登基,史稱咸豐帝。
咸豐帝登基,便按照道光帝遺囑將六弟奕訢冊封為和碩恭親王。奕訢被封親王后,自然需要恭親王王府,咸豐帝便將原慶親王府邸賞賜給了六弟居住。
至於奕劻,則是在咸豐二年被晉封為貝子,兼奉慶良郡王綿愍之祀。
正是在這一年的四月,咸豐帝陪著養母康慈皇貴太妃博爾濟吉特氏,駕臨奕訢的恭親王府,咸豐帝還特地為六弟的府邸殿堂題寫了很多的匾額。
整個咸豐朝,奕訢只有在咸豐三年到咸豐五年間曾得到咸豐帝的重用,被授予領班軍機大臣,位極人臣;然而自咸豐五年奕訢在生母康慈皇貴太妃病重時,居然“挾制”咸豐帝將其生母博爾濟吉特氏進封為康慈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畢竟是咸豐帝養母,咸豐帝也不好推脫,只好下旨將養母進封為皇太后。奕訢本就是道光朝後期同咸豐帝“爭儲”之人,再加上此次“挾制”,讓咸豐帝開始冷落疏遠奕訢,一直到咸豐帝病逝。
咸豐帝病逝後,其年僅6歲的皇長子載淳繼承皇位。因載淳年幼,咸豐帝為兒子留下了八位顧命大臣,這八位顧命大臣大多與奕訢不和,甚至其中一位協辦大學士肅順曾向咸豐帝提出“去母留子”,除掉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慈禧)。
載淳的生母葉赫那拉杏貞本就野心極大,即便是得以被尊為聖母皇太后,仍舊不滿足。
畢竟要受到八位顧命大臣的掣肘,而且不可以垂簾聽政。所以慈禧便說服慈安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一起發動辛酉之變,除掉八位顧命大臣。就這樣,奕訢成為同治朝最有權勢地位的親王,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也正因為如此,和碩恭親王爵位成為大清十二大鐵帽子王爵位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也正是在同治朝時期,大權在握的奕訢大規模修繕府邸的後花園,並且為其取名為“朗潤園”。
光緒二十四年,奕訢在恭親王病逝,終年67歲。光緒帝與慈禧太后親自前往恭親王府祭奠,並且為其戳朝五日,將其追封為和碩恭忠親王。在整個大清,除了睿親王多爾袞的諡號為“忠”,唯一的一位便是奕訢了。而慈禧給奕訢的殊榮不僅限於此,慈禧准許奕訢配享太廟,位置緊挨著和碩怡賢親王胤祥。
在奕訢去世後,其孫溥偉承襲和碩恭親王爵位。作為大清第二位恭親王,自然有資格繼續住在恭王府。
1911年,武昌起義後袁世凱東山再起,溥偉與良弼(努爾哈赤幼弟巴雅喇後代)堅決反對袁世凱;在良弼去世後,溥偉不得從京城離開,逃往青島避居。
1912年2月溥儀退位,大清結束,恭王府第一次成為王公們可以隨意處置的私產。
12年後溥偉帶著家人重新回到了恭王府花園居住,1936年溥偉病逝;次年恭王府被拍賣,1938年溥偉的弟弟溥儒離開了恭王府。
結語
從乾隆朝後期和珅崛起開始修建擴建其府邸(包括十公主府邸)開始,一直到大清結束,一百三十年左右的時間。而整個大清存在276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恭王府從和珅時期開始到大清結束,確實佔了大清王朝一半的時間,也難怪恭王府會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