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7年7月7日,喪心病狂的日軍制造事端,三面圍攻北平。28日,日軍佔領北平,兩天後佔領了天津。隨後,日軍揚言3個月蕩平中國。
8月13日,日軍22萬大軍開赴上海,準備一戰而勝。然而,中國70大軍浴血奮戰,以犧牲25萬多人的代價,殲滅敵軍9萬多人,把日軍拖到了8月12日。
隨後,在第二年三月,我軍又在臺兒莊,以近30萬的兵力與5萬日軍作戰,再次殲滅日軍一萬多人。三個月後,25萬日軍在武漢遭遇我軍百萬大軍阻擊,4個多月殲滅日軍十多萬。
(中國德械師)
彼時的中日軍事力量有著天壤之別,日軍三個月拿下中國也並非毫無底氣,但是經過這三次大戰,中國為什麼能夠活生生把日本的閃電戰拉向持久戰呢?
一、二戰前德軍對中國軍隊的幫助有多大?
二戰亞太戰場沒有向日軍想象的方向發展,首先是中國全民統一戰線的建立,共產黨部隊先後自願併入國民黨部隊成立八路軍和新四軍,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其次是德軍在戰爭爆發前,對中國軍事進行了全面的幫助,僅僅是裝備就高達40多萬套,而且不要錢。
第三是蘇聯航空志願軍在武漢會戰中加入,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助了一臂之力。
(全身德系裝備的國民黨王牌軍)
大家可能認為是不是我搞錯了,說蘇軍加入能理解,畢竟是一夥的,德軍同日軍是一夥的,他們怎麼可能幫助中國軍隊呢?
完全沒有搞錯。在淞滬會戰中,國民黨出動的軍隊裡面有20個是德械師,而且為這20個師準備了3個月的德國彈藥,後來的多次戰鬥中,差不多都有德械師參戰。
事實上,中德關係在晚清時期就相當友好了。清政府不僅從德國購買了鎮遠號和定遠號戰艦,還大量進口了其他軍事裝備。
後來德國轉而同西方一起侵略中國,兩國關係才開始惡化,尤其是德國佔領我國膠州灣後,兩國關係進入冰點時期。
(佛採而)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原本計劃聯俄聯共。到蔣介石時代,中蘇已經鬧掰。1926年,朱家驊從中斡旋,中德從1928年開始,開啟了長達10年的軍事合作,派遣了5位軍事顧問。
其中第三任軍事顧問團長佛採而,給蔣介石提了13條抗日備戰建議,並親自培養了國民黨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三大王牌部隊。
第四任軍事顧問團長塞克特,給蔣介石提了3條抗日備戰建議:建立自己的軍校、建立自己的軍工廠和發展交通。
同時為國民黨完成了20個師的德械裝備,計劃再裝備10個。按照塞克特的估計,應該裝備60個師從足以抵禦日軍的侵略。
(塞克特)
塞克特在把德軍武器賣給中國的同時,連帶圖紙也拿過來了,希望中國能夠透過仿造建立自己的軍工廠,同時幫助中國在兩廣、貴州和浙江建設廣漢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
國民黨當局也從1928年開始購買德國軍火。當年三月份,陳儀前往德國簽訂了第一筆一百五馬克的軍火等貿易大單。
塞克特來到中國後,宋子文再次前往德國,簽下了5千萬馬克的軍火訂單,宋子文字來想多買一些,但是沒有錢了。
彼時希特勒已經上臺了,如果不是後來發動二戰,希特勒應該是德國曆史是最會發展經濟的好手。他走馬上任不久,就扭轉了德國江河日下的經濟狀況,德國經濟得到了快速復甦。
(德國反坦克炮)
不差錢的希特勒告訴中國,購買德國軍火不用付錢,你們用糧食換就可以了。蔣介石政府高興壞了,1934年試著買了24門大炮和兩萬多發炮彈。
這批大炮和炮彈運回國後,效果非常好。此時的德軍再次對日本侵華進行了預估,這次預估竟然和後來情形大體一致,中方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幾乎開始瘋狂購買德國軍火。
1935年以物換物換回高射炮18門、炮彈近18萬枚,以及各類子彈2800多萬枚;第二年,更是大量換回了裝甲車、坦克、反坦克炮和炮彈等重型裝備。
七七事變後,國民黨對德國軍火的購買幾乎達到了瘋狂的程度,一口氣拿下1.6億枚子彈、1千萬枚鋼芯彈、15萬枚航彈、10萬枚燃燒彈和5萬枚反坦克炮彈,以及70門大炮。
(毛瑟手槍)
德軍還根據我軍海軍薄弱和日本可能發動生化戰的情況,讓我國購買了魚雷艇8艘,每艘配備魚雷8枚,以及防毒面具10萬個,並且催促發1938年的訂單。
1938年的訂單包括30萬隻步槍,每隻配子彈1千萬發、5萬把毛瑟手槍,每把配子彈1千發、2萬挺重機槍,每挺配子彈1萬枚,以及800門大炮,每門配炮彈2400枚等等。
中國這邊看著這兩年巨量的德國軍火著實高興,僅僅是1938年就高達40多萬套,同時也發愁到哪裡去搞那麼多糧食給德國呢?
結果中國完全多慮了,德國國防部說,我們先教你們仿造出我國的馬克沁重機槍,你們不能老是找我們買。
(馬克沁重機槍)
至於那40萬套裝備,你們不用給錢了,用你們的三樣東西來交換就可以了。這到底是哪三樣東西,值得德國花這麼大的血本來換取呢?
二、德國為什麼要如此賣力援助中國?
一戰結束,各戰勝國開啟分贓狂歡模式,要求德國賠償八千億金馬克,相當於今天的80萬億人民幣。僅僅是賠償法國的1320億金馬克,就需要兩百多年才可能還清。
德國忍氣吞聲還到1923年時,連利息也還不起了。法國和匈牙利一怒之下,把魯爾地區給瓜分了。
德國的經濟原本就指望透過魯爾工業區翻盤。失去魯爾工業區,相當於是德國的經濟徹底崩潰了,馬克應聲暴跌,一美元可以買到1300億馬克。
(一戰後德國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
美國一看,法國和匈牙利這不是讓大家的賠償都泡湯了嗎?趕緊在第二年成立國聯,希望透過貸款給德國,讓德國免得一口氣喘不過來,所有賠償都泡湯了。
德國開始也擺爛,管你什麼聯,反正我是沒錢了。但是,一些有遠見的德國政治家突然想到,去亞洲尋找合作伙伴,或許可以東山再起。
德國首先想到的是日本。仔細考慮後,認為日本既不靠譜,又沒有資源,轉而考慮中國。可是中國也有兩個現實問題令德國頭疼,中國有資源,但是沒技術沒錢。
其實這個時候的蔣介石也憋著一股氣。一戰德國戰敗,本來把膠州灣還給了中國,但是日本又根據21條搶去了,後來又同蘇聯交惡,美西方看熱鬧不出手。
(蔣介石)
彼時的中德兩國相當於是一對難兄難弟了,雙方一拍即合,打算聯手對付蘇聯、日本和西方。
找到出路後,德國也能屈能伸,加入了國聯假裝繼續還款。但是計劃沒有變化快,1929年美國經濟又崩盤了。
不過,好在美國經濟崩盤前,德國從美國那裡貸到一大筆錢,隨後強人希特勒上臺,德國經濟應聲雄起。
強人自然是狠人,賠錢是不可能的,只准擁有10軍隊也是不可能的。希特勒開始開足馬力生產軍火,準備時機成熟找一戰後瓜分德國的國家算總賬。
(鎢礦)
但是希特勒很快就遇到了一個巨大的問題,生產軍火的鎢、銻和錫沒有了。德國原來在洛林和阿爾薩斯有這些礦產,但是這兩個地方被法國拿去了。
裝甲車要擁有更高的承重能力,就必須使用金屬錫。而幾乎所有軍火中的齒輪,都必須使用添加了金屬銻的合金,才能夠達到相應的抗性和強度。
金屬鎢在軍工生產中更是必不可少,採用鎢合金製造的裝甲車可以抵抗更高的溫度,生產的槍管強度更高耐高溫效能更強,而德國發明的鎢芯穿甲彈自然更不能沒有金屬鎢。
(錫礦)
德國原計劃在歐洲購買,但是英法都是死對頭,給再高的價格也不賣,西班牙等一些小國雖然願意賣,卻獅子大開口。
德國派往中國的軍事顧問知道中國這三樣東西特別多,而且中國的軍工太落後了,根本用不上,希特勒知道後十分高興。
三、差一點就改寫二戰歷史了
40萬套1.44億馬克的裝備不要錢了,我們拉一些鎢礦、銻礦和錫礦回去就可以了。蔣介石聽了更高興,咱不是沒錢嗎,那破玩意兒咱也不知道能幹啥,能抵賬的話隨便拉。
(銻礦)
按照佛採而和塞克特的意見,德國不能同支持過自己的美國交惡,不能同不要命的蘇聯的交惡。只有繼續同中國深化合作,幫中國建立起強大的工業和軍事,讓這三國幫德國東山再起。
然而,希特勒沒有聽進去。1936年與日本合作反共,並佔領萊茵,宣佈廢除洛伽諾和凡爾賽兩個條約。此時英法沒有反對,美國也沒有吱聲,局勢還算有利於德國。
1938年,德國履行了最後一批合同後同中國終止了合作。第二年德軍入侵波蘭,局勢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可控制,在1941年,中國不得不對德國宣戰。
日本也正如佛採而和塞克特所預估的那樣,全面侵略中國、挑釁蘇聯、惹毛美國。希特勒才發現日本已經把自己帶向了絕路,但是他已經沒有退路了,只有聽天由命了。
(用德式裝備武裝的中國戰士)
如果希特勒聽進去了佛採而和塞克特的意見,二戰的歷史必然會改寫,德國也不會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就中德雙方而言,只有三次德國元首犯渾導致關係惡化:一是威廉二世搶奪我膠州灣,還加入八國聯軍:二是希特勒終止雙方合作:三是克倫茨1989年參與制裁中國。
其他時期的德國元首都非常明智,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有力地促進了雙方在軍事和經濟方面的長足發展,是中國在西方為數不多的真誠朋友。
參考資料
安悟行,張勁.法西斯德國是"朋友"嗎——存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1935至1941年間國民黨政府的檔案[J].民國檔案, 1989(2):12.
王益.一九三五年德國對"調解"中日關係的態度[J].近代史研究, 19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