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別稱春城,雲南省轄地級市、省會、昆明地處中國西南地區、雲貴高原中部,處在南北國際大通道和以深圳為起點的第三座東西向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昆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三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滇池周圍生息繁衍;楚頃襄王十九年(前278年)滇國建立,定都於此;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詔國築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時期,南明永曆政權在昆明建都。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昆明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吧,歡迎各位朋友補充,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人。
鄭和(1371年?—1433年?),一說本姓馬,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世稱“三保太監” (又作“三寶太監” ),雲南昆陽州(今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昆陽街道)人。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年輕時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後在靖難之役中有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1405年(永樂三年)至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鄭和六次作為正使太監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後,鄭和任南京守備太監,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說在途中於1433年(宣德八年)卒於古裡國,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鄭和下西洋,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對中外經濟、文化交往起到了積極作用;鄭和本人,也在這一歷史事件中展現出其外交才能、軍事謀略以及精神品質,並贏得世人的尊重和紀念,後來關於鄭和的研究獲得迅速發展,但不少重要課題仍無定論。
莊蹻(?—前256年),又作莊豪、莊嶠、企足,戰國時期楚國將軍,楚莊王之苗裔,古滇國建立者。
莊蹻是楚莊王的後代,戰國時期楚國將領,楚國國君楚頃襄王(《史記·西南夷列傳》、《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皆誤作楚威王)在位時期,派遣將軍莊蹻率領軍隊順著長江而上,奪取巴郡和黔中郡以西的地區。莊蹻一直打到滇池(今雲南省昆明市一帶),滇池方圓三百里,旁邊的平地肥沃富饒,方圓有幾千裡,莊蹻憑藉軍隊的威勢平定那裡,並且使它歸屬楚國。楚頃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莊蹻打算返回楚國報告,恰逢此時秦國攻打併奪取楚國的巫郡、黔中郡,道路斷絕不能通行,因而留在滇池,莊蹻於是就靠其軍隊在滇地稱王,建立滇國政權,定都在今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莊蹻改變自己的服飾、順從當地的習俗,成為滇人的統治者。
莊蹻作為有史料記載的中國內地第一個開發雲南邊疆的歷史人物,將楚國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帶到滇池地區,加速了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為秦、漢時期在雲南設定郡縣創造條件。
楊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應寧,號邃庵、石淙、三南居士,雲南安寧人,明代名臣。
楊一清年少時聰慧過人,七歲時便被視為神童,特准入翰林院學習,成化八年(1472年)中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山西按察使司僉事、陝西提學副使、太常寺少、南京太常寺卿、陝西巡撫、三邊總制等職。正德初,他得罪權閹劉瑾,遂以“冒破邊資”的罪名被逮入錦衣衛詔獄。在大學士李東陽和王鏊的幫助下,楊一清得以出獄,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起兵於寧夏,楊一清再被起用,總制軍務,平叛期間與監軍太監張永相處融洽,在察覺張永和劉瑾的矛盾後,利用張永扳倒劉瑾,他也升任戶部尚書,加太子少保。翌年改任吏部尚書,後進少傅銜,正德十一年(1515年)入閣,但翌年因得罪朱厚照的寵臣江彬、錢寧而被逐出朝廷。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後,禮遇楊一清,楊一清亦在大禮議中支援世宗,得以在嘉靖朝再次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並出任內閣首輔。嘉靖八年(1529年)遭張璁陷害而去職,翌年被奪官,憤懣而終,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恢復官職,諡號文襄。
楊一清多才多藝,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同時學識廣博,尤其精於邊境事務。他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提出的解決陝西邊境茶馬貿易的建議,被視為極具建設性。楊一清善於發掘人才,提拔了仇鉞、王守仁、王廷相,被比作唐代名相姚崇。著作被整理為《楊文襄公集》等。
楊維駿(1922年3月— 2020年6月9日),雲南省昆明市人,雲南省民盟原副主任。
1925年他的父親滇中名將楊蓁在廣西遇刺身亡,隨母遷入上海,1937年回到昆明。1945年,畢業於雲南大學政治系,受黨指示,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9年協助勸說盧漢起義。1949年-1959年,任雲南省政協副秘書長,1978年復任雲南省政協副秘書長,後任雲南省政協副主席,1993年任雲南省民盟副主任,1998年離休。2020年6月9日18時03分在昆明逝世,享年98歲。
著有《對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的商榷》、《杜文秀的晚節》等文章。前文根據大量史料對郭沫若的古代史分期論點,逐一提出質疑;後文根據史實,為受冤屈的民族英雄、農民革命領袖杜文秀恢復歷史本來面貌,還著有《中國近現代史上幾次偉大的反封建浪潮》。
顧品珍(1883年—1922年),字筱齋,雲南昆明人,民國初期滇軍將領。
1902年顧品珍留學日本,在宏文書院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騎兵科學習,在校時參加同盟會,後回雲南任講武堂教官,1911年10月參加雲南光復之役,後歷任滇軍第一師師長,雲南講武堂堂長。1916年護國戰爭時,任滇軍第一軍第三梯隊司令,進兵四川瀘州。1921年2月舉兵驅逐唐繼堯,任滇軍總司令,同年12月被孫中山任命為雲南北伐軍總司令。1922年2月率軍北伐,設大本營於宜良,4月,所部被唐繼堯策動譁變,並遭雲南土匪吳學顯部包圍,與部下數十人一道被殺。
戴永年(1929年2月9日—2022年1月27日),雲南省通海縣人,有色金屬真空冶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1948年,戴永年加入“雲南民主青年同盟”,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雲南大學復學後,回雲南大學繼續學業;1951年畢業於雲南大學礦冶系,獲得學士學位;1951年—1954年,在雲南大學礦冶系工作;1954年隨雲南大學礦冶系調整至昆明工學院工作;1956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冶金工程系,獲得碩士學位;1956年—1978年擔任昆明理工大學冶金系教研室秘書;1978年—1983年擔任昆明理工大學冶金系教研室主任;1983年—1986年擔任昆明理工大學冶金繫系主任;1986年成為昆明理工大學教授;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22年1月27日,戴永年因病醫治無效,在昆明逝世。
戴永年長期從事真空冶金和有色金屬材料的真空製備研究工作。截至2014年10月,戴永年發展了金屬真空氣化分離理論,形成了有色金屬真空冶金理論體系;為首研製成功粗鉛火法精煉新技術,簡化了精煉過程;發明了內熱式多級連續蒸餾真空爐,在中國國內40多個單位及美國、英國、巴西、玻利維亞和東南亞等國家推廣應用60餘臺/套,改革了錫、鉛、鋅冶金部分傳統生產技術;研製成功臥式真空爐及相關工藝技術,在寶鋼、鞍鋼、韶關冶煉廠、金沙公司等均建立了大型有色金屬真空冶金車間,先後完成了30餘項科研課題,在有色重金屬真空冶金領域的研究成果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繆雲臺(1894年3月23日—1988年9月3日),原名繆嘉銘,字雲臺,雲南昆明人,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動家。
1913年留學美國堪薩斯州西南大學、伊利諾大學、明尼蘇達大學;1920年回國後任雲南箇舊錫務公司經理,雲南省政府委員兼農礦廳廳長等職;抗日戰爭期間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雲南經委主任;1946年參加重慶政治協商會議;1947年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國大代表、立法委員;1950年赴美國,1979年回國定居;曾任對外經濟貿易部特邀顧問,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1983—1988年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出版有《繆雲臺回憶錄》。
繆雲臺先生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他追求民主,期望國家富強,早年嚮往康、梁維新,擁護孫中山先生提倡的西方民主,擁護辛亥革命,曾參加雲南的護法戰爭;從美國學成回國後,在主持雲南財政經濟工作中,提出成立進口特捐局,對進口商品徵收特捐;1935年經他建議,雲南省政府釋出命令禁止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在雲南發行的越幣,他就任富滇新銀行行長,又實施外匯管理,為維護國家關稅主權、金融主權,與外國侵略勢力進行了艱苦鬥爭,並取得了成績。抗戰勝利後,繆先生出任行政院處理美國救濟物資委員會主任,做出了成績,到美國後,臺灣當局特意邀請他去臺灣,被他拒絕。1979年回國後,繆雲臺先生擔任了對外經濟貿易部特約顧問,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他把自己的專長、學識貢獻給社會主義的祖國。
石聲漢(1907年11月19日—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籍貫湖南湘潭,農史學家、農業教育家和植物生理學專家。
1924年入武昌高等師範生物系,1928年於中山大學結業,1933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求學,獲植物生理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原西北農學院(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同濟大學理學院、武漢大學教授,1951年後任原西北農學院教授、古農學研究室主任,曾長期從事生物學和植物生理學的教學與研究,是最早用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哺乳類動物的學者之一,1955年後致力於中國古代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先後撰寫了《齊民要術今釋》《四民月令校注》《農政全書校注》等15種專著,是中國農史學科重要奠基人之一。
張在明(1942年7月4日—2009年12月4日),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籍貫河南濟源,岩土工程與工程勘察專家,教授級高階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勘察大師,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建設部全國建設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
張在明1965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土木建築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1982年至1984年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訪問學者;1990年至1991年在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學做高階訪問學者;1965年以來,在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從事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方面的生產和研究工作,曾任該院副院長、總工程師、顧問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在明從事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專業生產和研究工作,負責重大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專案的策劃、實施與審定。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承擔重大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專案的領導、策劃與審定。負責重大工程在百項以上,包括奧運會場館、國家大劇院、北京商貿中心CBD區的北京電視臺(BTV)和中央電視臺(CCTV)及國貿三期等超高層建築專案及若干重大地下工程,曾受建設部委託主持制定行業科技進步與技術政策要點。
昆明市人文地圖
⭐️歷史名人錄整理標準,以本篇為例,本地籍貫古今歷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貢獻,在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程序中有積極重大的影響,在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其事蹟在民間中廣為流傳等。
⭐️排名不分先後,資料僅供參考,歡迎網友們補充、建言獻策~
丨宣告: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外,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路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絡刪除。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