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邊疆爭鬥不休,位於西北部的準噶爾汗國是一支重要的敵對力量。
然而,相較於勢頭強勁的清朝,準噶爾卻屢敗屢戰。最終,在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努力下,準噶爾汗國滅亡,徹底被納入大清的版圖中,成為了盛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既然打不過東邊的清朝,那麼準噶爾為何不乾脆掉頭向西擴張?
這一切,還得從準噶爾的誕生說起。
歸根溯源:準噶爾的雄心壯志
翻開《蒙古秘史》,便能尋找到準噶爾崛起的蹤跡。
準噶爾原本是漠西蒙古的一部,元代時被稱為“斡亦剌”,明朝人則叫他們“瓦剌”。準噶爾部驍勇善戰,曾經聯合其它部族奇襲鐵木真,實力強悍。因此,“黃金家族”誕生後,準噶爾部成為籠絡的重點,兩個部族間常年維持著通婚傳統。
明朝時,準噶爾部達到鼎盛。
部族首領不但在“土木堡之變”裡俘獲明英宗,威名遠播,更率兵與東蒙古爭霸,掌控蒙古高原。
至此,準噶爾部統轄中亞,甚至連現在的朝鮮地區也臣服於他們的鐵蹄之下。而這也為後來準噶爾的四處征戰埋下了伏筆:在準噶爾人眼中,這些土地本就歸他們所有。
然而,盛極必衰,部族首領也先被害去世後,準噶爾部隨即分裂,形成了大小瓦剌兩股力量。
在整個16世紀裡,在蒙古各部的紛爭中,準噶爾始終處於劣勢,城池連連失守,同時受到東蒙古與喀爾喀各部的侵襲。直到17世紀初,準噶爾各部才重新整合力量,重現部族榮耀。
那一時期的準噶爾部西至中亞頓河流域,東起杭愛山西側,北到額爾齊斯河,南至青藏高原,可謂盛極一時。
但與此同時,滿族也逐漸崛起,沙俄擴張不休,準噶爾部陷入危局。
漠南蒙古各部紛紛依附滿洲,就連漠北蒙古也受到了影響。沙俄鐵蹄不停,不斷向西伯利亞征伐。
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準噶爾實行聯合政治,與喀爾喀等部族簽訂《衛拉特法典》,共同抵禦滿族與沙俄。
然而,17世紀中葉,變故再生,內亂再次來襲,準噶爾又一次面臨著分裂的命運。
但是,危機亦是轉機,一位名叫噶爾丹的貴族橫空而出,迅速集結兵馬平叛,獲得達賴喇嘛支援,統一準噶爾各部,準噶爾汗國正式誕生。
汗國建立後,噶爾丹強化中央集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軍政與司法體系,從根本上鞏固了封建統治。
隨後,噶爾丹便走上了四處征伐的道路,在他的規劃裡,準噶爾汗國將會完成一場史無前例的統一。
首先,準噶爾汗國要征服天山北路諸部,然後再出兵回疆,統一天山南北。隨後,汗國會劍指中亞,將中亞收歸囊中後,再前往漠北,征服喀爾喀各部。如此一來,準噶爾汗國便會成為地跨中亞與蒙古草原的強悍帝國。
然而,天不遂人願,準噶爾汗國最終敗在了東進的路上,成為了大清帝國版圖的一隅。
既然準噶爾本就有向四方擴張的意願,那麼又為何不能率先西進,放棄向東死磕清朝呢?實際上,這與當時中亞的政治局勢息息相關。
困難重重:無法西進的準噶爾
在解決這一問題前,我們首先需要簡單瞭解準噶爾周圍的政治力量。
當時,準噶爾周圍有兩個強國,北邊是沙俄,東邊是清朝。相比於這兩個國家,準噶爾地域有限,就算軍隊能征善戰,恐怕政權的整體實力也無法邁入大國行列。而在準噶爾的西邊,則有一個與它命運相似的遊牧民族政權,那便是哈薩克汗國。
哈薩克汗國位於中亞地區,由15世紀的金帳汗國分裂而成,地處中部高地。與準噶爾相似,身為遊牧民族的哈薩克汗國也歷經了多次政權更迭。而準噶爾與哈薩克的爭鬥也持續了數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準噶爾從未放棄過西征。
地處茫茫草原,遊牧民族的訴求大同小異,一是需要充足的水源,二是需要草場資源,三則是需要商貿途徑。
因此,相同的“出身”決定了兩個汗國不可避免的對立,猶如針尖對麥芒,直到某一方被完全征服,才能停下。
但是,準噶爾的西進策略屢遭挫敗,原因也十分簡單,那就是打不過,動彈不得。
準噶爾歷經了兩次“憋屈”時刻,一次是打不過哈薩克的頭克汗,另一次則是幹不過沙俄。
在頭克汗即位前,準噶爾與哈薩克就曾爆發過一場惡戰,雙方圍繞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草場展開爭奪。
彼時哈薩克正處於極端的分裂中,準噶爾趁勢奪取草場,佔據有利資源。但是,1680年,哈薩克頭克汗即位,情況頓時發生了逆轉。
頭克汗即位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著手恢復統一,他不遺餘力的重建和平,將破碎的汗國重新整合,修訂政治制度,大力發展經濟,賦予哈薩克新的生機。在頭克汗的治理下,到了1690年前後,哈薩克汗國國力日益強盛。
但與此同時,準噶爾汗國內部卻是一片混亂。
噶爾丹發動東侵喀爾喀蒙古的戰爭,但損失慘重,國力大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689年,準噶爾汗國統治階級內鬥。
為了爭奪汗國的最高統治權,策妄阿拉布坦割據一方,積極與康熙帝聯手,左右夾擊噶爾丹,最終在康熙三十六年迫使噶爾丹自殺,掌控汗國。
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奄奄一息的準噶爾汗國再也無力與哈薩克汗國抗衡。頭克汗抓住了喘息之機,主動出擊,奪回了先前被噶爾丹侵佔的諸多城市,徹底粉碎了準噶爾汗國的西進計劃。
不僅如此,頭克汗還直接劫掠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商隊,在經濟上給予準噶爾重創。
在額爾齊斯河的亞梅什湖地區,準噶爾人與俄國人有著舉辦市集,進行貿易的傳統。於是,頭克汗在1697年秋天潛伏於此,襲擊了一眾準噶爾商人。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報復,目的就是警告準噶爾,挫傷準噶爾的西進雄心。
頭克汗在位期間,準噶爾無力西進,一直等到頭克汗去世,準噶爾人認為機會終於到來,但偏偏這時候又冒出了實力更加強勁的沙俄,以極為強硬的姿態干涉兩國政治。
哈薩克汗國分為大玉茲、中玉姿與小玉茲,三玉茲雖同屬一個汗國,但內部亦有矛盾,只是在頭克汗的調和下仍能維繫統一。
1718年,頭克汗離世,三玉茲積累多時的矛盾爆發,汗國迅速陷入分裂,實力大幅度下降,給了準噶爾可乘之機。
準噶爾趁機入侵位於南部的大玉茲,成功將其收為己有。但是,沙俄不可能放任準噶爾一家獨大,立刻將目光瞄準了小玉茲。
小玉茲位於準噶爾西部,倘若準噶爾想要西進,第一步便是要踏上小玉茲的土地,而小玉茲與沙俄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令其一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面對如此危局,小玉茲的首領阿布勒海爾汗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在沙俄與準噶爾之間,他寧願選擇前者。
與此同時,他還抱著一絲不切實際的幻想,那便是利用沙俄來抵禦準噶爾。
於是,阿布勒海爾汗主動要求歸順沙俄,請求沙俄正式成為小玉茲的保護國。沙俄答應了小玉茲的要求,並同時向中玉姿進攻,又拿下了部分土地,與準噶爾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
準噶爾忌憚沙俄,部族首領深知,一旦西征,必然會付出不可想象的代價。
從戰略上來講,準噶爾西征的敵人有三個,除了哈薩克與沙俄外,清朝一定會趁亂介入,與沙俄聯手夾擊準噶爾。
但是,倘若準噶爾堅持推進東征,那麼敵人只有清朝一個,因為同為大國的沙俄也一樣忌憚清朝,總想著借準噶爾之力,重創大清。
如此一來,準噶爾執意東征,而放棄西進的原因便昭然若揭。可惜,準噶爾東征的結果註定是一場空。
走向覆滅:準噶爾與清朝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準噶爾與清朝必有一戰,因為它們彼此互為威脅,矛盾根本無法調和。
早在清軍入關前,兩族就結下了樑子。1640年,準噶爾加入抗清聯盟,清朝前期的幾位皇帝也是無所不用其極,試圖以各種方法消滅準噶爾。
康熙年間,準噶爾與清朝因喀爾喀問題交惡,康熙不惜耗費七年時間,三次親征準噶爾。而到了雍正時期,兩族又因青藏問題發生了爭執,戰火再起。
到了乾隆年間,清朝終於敏銳抓住了準噶爾的矛盾,推行“以準擊準”政策,一舉拿下準噶爾。
為了完成這項壯舉,清朝歷代皇帝都制定了相關政策,在軍事與政治領域全面包圍準噶爾。
在軍事上,清朝制定了北部、中部與南部戰略,前後夾擊準噶爾。
清朝北部的防禦體系包括漠北與漠南蒙古區域,康熙曾以盛京為東北駐防樞紐,聯合蒙古各部,在阿勒泰以東的喀爾喀與準噶爾展開數輪戰鬥。
而清朝中部與南部的防禦體系則輻射了甘肅、新疆東部、青海與西藏地區。清廷注重邊防,多次在寧夏埋伏強軍,以應對準噶爾的突襲。
在南部地區,清廷更是重新規劃戰局,不篤信武力,巧妙運用了宗教力量,實現了新疆八旗的成功駐防。
在外交領域,在康熙與彼得大帝相繼去世後,清朝與沙俄展開外交,關係逐漸緩和,這也為征服準噶爾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清朝的計劃便是徹底孤立準噶爾,為此,康熙與雍正先後聯絡土爾扈特部與布魯特,消除了原有的隱患。
至此,清朝已佈下了天羅地網,只等準噶爾乖乖投降。
相比於清朝,準噶爾不光輸在了武力值,更輸在了謀篇佈局上。清朝的軍事行動並非單獨存在,而是聯動政治、經濟、外交多個領域,下了一盤大棋,但準噶爾的軍事行動大多隻依賴士兵戰力,自然略輸一籌。
對於準噶爾而言,西進是死路,東征也絕非坦途。
1757年,清軍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徹底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從此之後,準噶爾地區被納入清朝管轄。1762年,清朝設定伊犁將軍府,這場持續了百年的爭鬥,最終落下了帷幕。
參考文獻:
1、鋒暉.清朝與準噶爾汗國關係再探討[J].西部蒙古論壇,2018,(第1期).
2、佐口透,李大龍.準噶爾的西部擴張[J].民族譯叢,1991,(第5期).
3、趙衛賓. 哈薩克與準噶爾政治關係史研究:1680—1745年[D].新疆師範大學,2010.
4、曾立人.沙俄是怎樣吞併中亞南部三汗國和土庫曼地區的?[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第1-2期).
5、藍琪作;藍琪編. 中亞史 第5卷[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