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一代明臣諸葛亮離開人世,蜀漢的未來瞬間黯淡了下來。然而,厄運並沒有結束,不久後,因為諸葛亮留下的遺計,魏延含冤被殺。當司馬懿得知這個訊息,更是哈哈大笑,蜀漢一下子少了一文一武兩大支柱,從此徹底放心。
作為諸葛亮一生的對手,司馬懿可謂是最瞭解諸葛亮的人。對於諸葛亮的才華,司馬懿十分認可,更是當中稱其為“天下奇才”,然而對諸葛亮的其中一個方面,司馬懿一直都是嗤之以鼻的,那就是在識人用人方面。
諸葛亮的一生提拔了很多人,尤其是在《出師表》中提到的董允、向寵等人,臨終前更是向朝廷舉薦了蔣琬、費禕兩位繼任者。但是縱觀他的用人,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地域差距,而這也是諸葛亮與劉備用人的最大差別。
劉備在世時,他不看地域,不看派系,只看你有沒有足夠的能力。而正是如此,才會在拿下漢中後,將漢中的防禦交由魏延,而不是更加信任的張飛。而魏延也不負劉備所託,在他生前,魏軍根本進不了漢中一步。
此外,劉備還提拔了霍峻、張南、傅肜等將領,只可以這些人有的英年早逝,有的戰死在夷陵之戰中。如果他們不死,絕對能支撐起後來的蜀國。
再看諸葛亮提拔的人,主要有蔣琬、費禕、楊儀、馬謖等人,裡面沒有一個益州本地人,也就費禕從小在益州長大,算是半個益州人。此外,這些人中除了費禕得到劉備的看重,其餘人都沒得到劉備的重用。
難道這是劉備沒有識人之能嗎?
當然不是,蔣琬確實有才華,但是年輕時為人倨傲,做事不著邊際,讓劉備不喜,還因為喝酒誤事差點被斬首,因此讓其進行沉澱;楊儀根本進不了劉備的眼中;馬謖就不必多說,劉備臨終前還專門叮囑諸葛亮“不可大用”。
但是諸葛亮不聽,將這些人一一提拔。其實這也是諸葛亮的無奈之舉。自從擔任丞相以來,諸葛亮事無鉅細,親力親為,相比於益州人,他當然更加信任荊州人,再加上益州士族喜歡在背後搞小動作。因此,在諸葛亮生前,一直壓制著益州本地人,不願讓他們在官場有所作為。
在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等人沒有諸葛亮這樣的威望,自然無法阻擋益州人進入朝堂。
我們再看魏延之死。要知道魏延可是劉備生前最喜愛的大將之一,更是讓其獨當一面。然而諸葛亮對魏延的性格很不喜歡,如果不是因為魏延作戰勇猛,早就讓他卸甲歸田了。後來,魏延與楊儀之間存在巨大的矛盾,諸葛亮不僅不調解,反而拉偏架,幫助自己的親信楊儀,這就造成兩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在諸葛亮死後,按照當時軍中的官職來說,軍隊應當由魏延統轄。但是在諸葛亮臨終安排退兵之時,就刻意避開魏延,將軍權交由楊儀。
當魏延聽聞軍隊由楊儀接管,更是氣憤不已,在他看來,諸葛亮雖然離世,但是不能輕易放棄北伐大業,再加上當時的局勢確實不錯,完全可以由自己統軍,繼續與魏軍交戰。至於諸葛亮的遺體,可以先一步送回去。
楊儀得知魏延果然如諸葛亮預料的那樣不聽號令,不顧魏延率軍離開。魏延得知大怒,被迫回師。雙方在回國前,各自指責對方造反。
後主劉禪拿不定主意,於是詢問蔣琬,要知道蔣琬與楊儀同為諸葛亮親信,幫誰不必多說。就這樣,魏延被定性為謀反,最終被冤殺。蜀漢碩果僅存的猛將就這樣死於小人之手,確實可惜。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識人用人的能力確實比不了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