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百年,關於中國小麥起源,西方主流觀點是:大約1萬年前,西亞開始人工栽培小麥,此後傳播到中國,即“中國小麥西來”。
美國學者費正清斷言:中國人使用的鐵器、戰車、馬匹、麥子、家畜與象形文字,全都是“從近東由中亞路線傳入”。可以說,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學者普遍認為,中華文明的最重要因素,全都源於西亞原型,包括本文所談的小麥,所以西方認為“中華文明西來”。
當然,如今考古已經推翻了“中華文明西來說”,也證實中國漢字源於本土,不可能源於西亞楔形文字,還有水稻也被證實源於中國等。但在另一方面,還有不少被普遍認為源於西方,其中就包括小麥。
然而,中國小麥到底是不是西來,以現有研究來看,其中還存在不少疑問,尤其本文所談的三點,在沒有搞清楚的情況下,關於中國小麥起源探索,還是讓子彈再飛一會,而不是匆忙的就下定論。
首先,西方斷代問題
所謂信史,至少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元素,記錄事件有一套規範。因此,信史標準相當於今天的學術正規化,你質疑司馬遷怎麼知道一些密謀的,這一點的確不好說,但司馬遷記錄的事件很規範、且基本又不超自然超現實,那麼事件本身沒法證實卻也沒法證偽,因此依然可以劃為信史行列。總之,信史的第一要求是時間清楚。
探索史前歷史,首先在於斷代,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把明長城斷代為2000年的秦長城,那麼秦朝就了不起了。因此,對於史前遺址,首先要搞清楚距今大致年代,斷代一旦出現重大錯誤,那麼一步錯、步步錯,接下來的歷史研究就必然謬以千里。
碳十四之前,靠主觀判斷斷代,西方構建了世界歷史年代體系,但在碳十四出現之後沒什麼變化,當然安特生估算仰韶遺址時卻出現重大錯誤。因此,西方對西亞、歐洲、古埃及等的考古斷代,到底準不準,其實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
比如,黍的起源錯判就很難不讓人多想。過去,西方考證認為“黍起源於西亞”,這些都有相關論文,看起來非常嚴謹、專業、科學,但本世紀中國科學檢測發現,“西亞黍”、“歐洲黍”同時被西方高估了至少1500年,“西亞黍”距今不超過4500年。問題是:為何西亞與歐洲兩地斷代同時錯誤,且錯的如此離譜,黍所在的遺址斷代還可信嗎?
因此,談論中國小麥起源問題,甚至其他很多發明發現起源時,是不是要重新審視一下過去西方構建的年代體系?中國誠實斷代,其他國家隨便拔高,那麼最後怎麼搞都是“中國xx起源於西方”。
其次,傳播路線問題
完整考證起源問題,除了比時間先後外,還要考證傳播路徑等問題。比如,印第安人的某些發明發現,儘管晚於歐亞大陸,但因為地理隔絕的原因,因此就極有可能是獨立起源。考證小麥起源問題,也要將傳播路徑搞清楚。
按照常理,如果西亞小麥傳播中國,那麼理論上率先到達的應是中國西部,然後逐步東傳。但問題是,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小麥在新疆,其次是在山東,陝甘地區的小麥晚於山東,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現在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小麥在新疆北部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距今大概5200年,但屬於二粒小麥,而不是六倍體小麥;第二早的在山東青島膠州趙家莊遺址,距今大概4600年曆史,比河西走廊等西部地區還早600年。
需要說明的是,甘肅、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出土了很多5000年以內的史前大型遺址,如果小麥從西至東傳播,這些大型遺址勢力最可能獲取,理論上留下的痕跡應早於山東,但事實上卻是這些地區的小麥晚於山東出現。
於是,中外很多學者認為:西亞小麥透過歐亞草原,透過中間的諸多部落,如同接力賽一般,一路向東傳播,透過東北跨過渤海灣,最終抵達了膠東半島。但這一傳播路線也存在問題,因為既缺少足夠的考古證據支撐,同時為何不先在遼寧河北等地種植?這些疑問如今還沒有答案。
總之,山東小麥西來的歐亞草原通道說,邏輯前提是認為中國小麥起源於西亞,然後以此推論,但中國山東的小麥為何不可能是本土起源,為何不是中國人培育而出的呢?
第三,小麥演化問題
小麥並非天然存在,而是不斷進化而來的,雖然有些證據說中國六倍體小麥源於西方,但也有很多證據表明本土起源,比如陝西省社科院學者陳恩志在《中國六倍體普通小麥獨立起源》論文中有詳細說明,筆者簡單摘取兩點:
其一,談及起源問題,如今遺傳學上最常用的理論之一,就是源頭地帶種類必然更豐富,支流上顯得單一。因此,考證源頭問題,可以考證地區品種與變種多寡情況。
在中國黃河流域,存在大量與栽培小麥親緣最接近的小麥草,且小麥草密集分佈區域,發現了很多原始社會遺存;同時,中國小麥地方品種與變種之多是最罕見的,總計6000多個型別、86個變種,種類之豐富遠超西亞。
其二,小麥大麥的起源,就如現代人起源一樣,西方普遍認為是“單一起源”,但中國不少學者認為“多地起源”。那麼,現代人起源暫且不談,小麥真的是西亞單一起源嗎?先看看大麥起源考證。
上個世紀,在四川青藏等地區,先後發現六稜大麥、二稜大麥、瓶形大麥等栽培品種的生物原型。透過研究發現,二稜野生大麥是真正的野生種、最原始的祖先,六稜野生大麥是原始栽培種,栽培大麥的直接祖先。即,大麥的西亞單一起源說被推翻,中國也是大麥起源地,大麥實質是多地起源。既然如此,六倍體小麥還一定是單一起源嗎?
陳恩志的論文,詳細論證了“中國六倍體普通小麥獨立起源”,內容比較專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除了陳恩志,還有農業科學家李璠等很多學者支援本土起源,都有詳細論述,在此就不一一再談。
客觀地說,關於中國小麥起源問題,就目前研究情況來看,無論“本土說”、還是“西來說”,兩者都各有證據、也各有不足,因此都是可能性之一,而並非就是定論。
在還有爭議的情況下,就匆忙認定“中國小麥西來”,如果對了還好,如果錯了,那麼不僅抹殺先民努力培育小麥的貢獻,而且也會貽害子孫,可謂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起後代。因此,學術研究可以探索西來或本土,但媒體上還應客觀一些,兩者都要提及,而不是隻談西來說不談本土說。
參考資料:《陳恩志——中國六倍體普通小麥獨立起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