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以來,隔海相望的倭寇不斷地侵擾我山東沿海;到了明朝,倭寇的侵擾不僅沒有停止,而且還愈演愈烈。1398年為加強海防建設,朱元璋批建寧海衛(今牟平區)"奇山守禦千戶所"。
這裡的“衛”“所”是明朝軍隊的軍隊編制,帶有兩字的地名,都是駐軍之地。當年,朱元璋當吳王時開始設衛,地盤佔到哪裡、衛就設到哪裡。具體到山東,當時設立了寧海衛(牟平)、萊州衛、登州衛(蓬萊)、青州衛等四個衛。
衛、所兩級的軍隊編制,對應的地方政權是“府”。明朝山東設有六個府,即所謂東三府、西三府;西三府是濟南、東昌、兗州(濟寧),東三府是青州、萊州、登州。一府設所、幾府設衛;衛設指揮使,統兵士五千六百人。衛下有千戶所(一千一百二十士兵),千戶所下設百戶所(一百一十二士兵)。
後來,山東沿海增設七個衛:鰲山衛、威海衛、成山衛(榮成)、靖海衛(榮成)、大嵩衛(海陽)、靈山衛(膠南)、安東衛(日照)。
奇山千戶所設定時,在三面環海的北海岸的一個荒丘(當地人稱北山)上設了個熨斗墩,亦稱“狼煙墩臺”、“烽火臺”。一旦發現發現敵情,晝則升煙,夜則舉火,以為警報和求援的訊號;這個"狼煙墩臺"被簡稱為煙臺,北山也就被當地人稱為“熨斗山”“煙臺山”,後來的煙臺市就是由此得名的。
煙臺市車牌為“魯F/魯Y”,電話區號為0535,身份證前4位(行政區劃程式碼)是3706,郵政編碼是260000,目前下轄5區6個縣級市。下面逐一介紹十一縣區的由來吧
蓬萊區
春秋時屬萊子國,漢朝時屬黃縣。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東巡至此處,望神山不遇,遂築一座小城名為“蓬萊”。唐朝時設定蓬萊鎮,屬黃縣。唐神龍三年時登州治所遷移到蓬萊,蓬萊升為縣。
萊國(萊子國)在先秦時期,一度是個有實力的諸侯大國,是今天的山東省內曾經存在的四大文明“齊魯萊莒”之一。
長島綜合試驗區
以長山島而名,長山島以長山而名,即島長且多山。
棲霞市
於霞光之中的意思。1131年,南宋時期、金國扶持的“大齊皇帝”漢奸劉豫,將原屬蓬萊的陽疃及萊陽北部部分割槽域單獨析出置縣,稱棲霞。據棲霞市人民政府官網介紹,棲霞因詩句“日曉輒有丹霞流宕,照耀城頭霞光萬道”而得名。
另據光緒五年版的《棲霞縣續志》記載,棲霞是因為城頭朝霞而得名,“五更平明,海日東昇,照耀城頭,霞光萬道”。
海陽市
山南、水北為陽;此地因位處黃海之北,故名“海陽”。
招遠市
招遠,取“招來遠人”之意。1129年,因連年戰亂、民眾多有流亡,偽“大齊皇帝”劉豫從掖縣析出羅峰鎮單獨置縣,為招集流亡者回鄉安心農耕,遂取名“招遠縣”。
萊陽市
萊陽市因地處萊山(今旌旗山)之南,故稱萊陽。
芝罘區
因芝罘島而得名,“芝”即靈芝,“罘”即屏障。芝罘島橫臥在黃海之中,有“靈芝”的形狀,有“罘”的作用。
福山區
因福山得名。1127年,偽“大齊皇帝”劉豫曾登此山,稱附近兩水鎮一帶為"福地",名此山為“福山”,將蓬萊縣兩水鎮單獨析出置福山縣。
萊山區
800多年前,在今萊山大地上,一夜間來了一座小山,當時取名“來山”。後因山上草木叢生,遂演變為萊山。
牟平區
以“牟山之陽,其地坦夷”得名。今牟山位於牟平縣城西北。
牟平又稱寧海。1131年,偽“大齊皇帝”劉豫在牟平縣置寧海軍;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寧海軍為寧海州。寧海軍系“海不揚波”之意。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浙江寧海重名,改回牟平縣。
龍口市
縣內有龍口鎮,龍口鎮有龍口港,因而得名。
龍口舊稱黃縣,黃縣的起源是:一千四百餘年曆史的潢川黃國,被楚成王滅後,齊國徙黃國之宗族子民安置於萊國舊地,黃縣之“黃”因此得名。
萊州市
夏稱萊夷地,商為萊侯國,周屬萊子國。萊州的名字始於隋朝,之前叫做光州。
萊州舊稱掖縣,最早見於《戰國策》:(齊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單)夜邑萬戶。《說苑》作掖邑,以掖水得名。《元和郡縣誌》:掖水出縣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縣取為名。《前漢書·地理志》注:掖水北流入渤海,其所入處,正當萊州灣之南岸。實渤海之右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