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國封建歷史之上,總共出現了兩百多位皇帝。他們生前至高無上,死後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座座豐厚的寶藏,那便是皇陵。
皇陵是他們身份的象徵,也讓後來的我們得以透過皇陵得以窺探當時社會風貌的冰山一角。我國北京,便有一處極為宏大的皇陵建築群,其中葬著明朝各君主及其後妃,甚至還有兩位太子一位太監。
但是,這座皇陵的名字卻叫做“明十三陵”,其名稱源於該皇陵建築群中所葬著的十三位皇帝。傳承了十六任地位的明朝,為何皇陵之中僅有十三位帝王,這之中,少了哪些人呢?
明朝老祖宗:朱元璋
“明十三陵”缺席的第一位,便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生於元末時期的他,自小生活悽苦,最終透過加入紅巾軍一步步打下江山,可謂是最成功的逆襲者之一。
然而,這位老祖宗大功臣卻沒能葬入北京的皇陵群,可以說是一大遺憾。不過,從皇陵的建造來看,他沒能葬入其中屬實正常。
皇帝們雖然以“九五之尊”自居,且被呼為萬歲,但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真正相信自己能夠活上萬年。
早在生前的時候,他們就在為自己的死後綢繆,尤其是承擔著安葬自己尊貴軀體這一責任的皇陵。每每皇帝在位之時,就已經著手於修建自己的陵墓,因此,明太祖朱元璋自然趕不上“明十三陵”這一熱鬧的場所。
其緣由便是明朝的都城本在南京。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其在位期間首都都是南京。朱元璋自然就不可能將皇陵選擇在北京那種容易受蒙古侵擾的地方了。
朱元璋死後,被葬在南京鐘山向陽的一面,其陵墓被稱為“明孝陵”。
無陵之帝:朱允炆
朱允炆沒能葬入明十三陵,也不知道是該怪朱元璋還是他自己。
朱元璋登基之後,滿心滿眼所認定的繼承者只有一個,那便是他的嫡長子朱標。為了讓朱標成為優秀的繼任者,他讓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功勞顯著的人稱為其臂膀,為他組成了最有力的大臣班子。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讓朱標提前體驗如何做一個好皇帝。於是他自己整日裡沒日沒夜地處理工作就算了,連帶著自己的兒子也不放過,可憐的朱標不僅要好好學習,還得提前過上痛苦的生活。
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之下,朱標身體越來越弱,最終生病而死。可憐白髮人送黑髮人,朱元璋半輩子的心血怕是都沒了。
但是繼承人還得選才行。自己兒子沒了,皇孫可以看看嘛,於是母親被抬為正室趴在父親面前傷心的朱允炆入了朱元璋的眼。
這孩子和我一樣喜歡他爹,就是他了。於是,五個月之後,朱允炆成了朱元璋欽點的皇太孫。而後,為了不讓曾經的朱標的勢力絆住朱允炆登上地位的步伐,他又將朝中的大臣清理了一番,留給朱允炆的能臣並不多了。
朱允炆本就沒有鐵腕手段,也沒有朱標有能力,卻深知加強皇權的重要性。於是剛登上皇位,就忙著削藩,這一下子就給自己惹了個大麻煩。
朱棣逼近南京之後,並沒有見到朱允炆,所見的只是一把大火以及火勢褪去後的幾塊骨頭:
“上入宮,忽火發,皇后馬氏暴崩,程濟奉上變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宮。因指燼中後骨以為上!“《明史·建文帝本紀》
因為屍骨無存,因此關於建文帝是否被大火燒死這一問題一直存疑,民間也流傳著他逃亡出宮的說法。因而,朱允炆並沒有自己的陵墓。即使他沒有失蹤,其陵墓也應該是在南京。
畢竟朱棣即位之後才選擇了遷都北京,更何況無論是朱允炆還是朱棣都不會希望建文帝的陵墓修築在北京的。
最慘皇帝:朱祁鈺
說起明朝的皇帝,最為悲慘的還是景泰帝朱祁鈺,不僅死後沒有諡號和廟號,連自己的皇陵都被朱祁鎮給拆了。
這就要涉及他們兄弟倆的皇位糾紛了。
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庶子,單從這兩個身份來說就註定一生與皇位無緣。因此他打從一開始確實沒有相當皇帝的心思,繼承朱瞻基位置的也是他的哥哥嫡長子朱祁鎮。
但是,朱祁鎮卻給了他一個機會,也算是坑了他一次。寵信宦官王振的朱祁鎮,按捺不住建功立業的心思,不顧朝臣反對,帶著二十萬兵馬想要去擊退蒙古的瓦剌大軍。
結果朱祁鎮自己卻在土木堡被瓦剌所圍,最終還被瓦剌給擄走了。
國怎可一日無君?當時奉命在北京監國的朱祁鈺,就成了朝中大臣瞄準的人物。畢竟朱祁鎮的兒子才兩歲,扶他上位對於當時人心浮動的大明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於是,在朝臣的推舉之中,朱祁鈺登上了他從未肖想過的皇帝寶座。他命于謙等人誓死守衛北京,最終不僅趕走了瓦拉大軍,還沒能讓他們討到一點好處。
瓦剌見朱祁鎮沒啥用,也不想白養著,就想以議和為條件把朱祁鎮還給大明。這一下子就讓朱祁鈺尷尬住了,自己被推上皇位,皇帝當得好好的,正統的哥哥卻要回來了。
於是,朱祁鈺在接回朱祁鎮之後,就將他軟禁了起來,不僅如此,還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野心一旦被餵養出來,也就很難壓下去,結果倆兄弟都難受。
雖然朱祁鈺是弟弟,但不幸的是他死得比朱祁鎮早。透過奪門之變,朱祁鎮重新掌握了皇權,面對這個曾經囚禁自己八年之久的弟弟,他又怎麼咽地下這口氣呢?
於是,朱祁鈺早早修建好的皇陵被朱祁鎮搗毀了,不僅如此,還不承認他的皇帝位置,將其貶為郕戾王,以親王的身份被請出了皇陵。
明十三陵之中,也就沒有景泰帝的皇位存在了。
尾聲
明十三陵是大明王朝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財富,也是留給世界的一筆文化遺產。透過該皇陵建築群,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當時的工藝與技術,更能夠透過皇陵探索曾經發生的故事,感悟人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