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1566》中,賀表的存在感很強。作為大明版的小作文,賀表在君臣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天降祥瑞,文武百官都要上表祝賀;血經現世,嚴黨清流藉機明爭暗鬥;嘉靖遷居,被暴打的群臣仍要忍痛撰稿。
賀表就是這樣的神奇,似乎是君臣、dang派角力的載體。
嘉靖四十五年的正月初五,是嘉靖御駕遷居新宮的日子。既然是喬遷新居,儀式感必不可少。在嘉靖看來,賀表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畢竟,皇帝搬家是大場面,場面話自然不能缺席。
參考以往的經驗,喬遷之前,百官的賀表早就應該放在案頭、堆積如山。意外的是,這一次的賀表卻特別少。對此,善於圓謊的黃錦是這樣說的:
“徐閣老送賀表來的時候,就吩咐奴婢轉奏皇上,因擔心每個官員都上一道賀表,太過勞累聖上,就吩咐讓六部九卿部衙,各只上一道賀表,既不讓主子太過勞累,又表達了我大明所有臣民,對主子的一片忠愛之心。”
黃錦這話一板一眼、合情合理,嘉靖卻不買賬。喬遷上賀表,這套流程他比誰都熟悉。以往,文武百官都是漂亮話、彩虹屁怎麼好聽怎麼來,這一次卻個個裝作啞巴、人人縮頭烏龜,這反差,嘉靖比誰都懂——陳洪剛剛暴打了百官,群臣遍體鱗傷、滿腹委屈,這樣特殊的關口,誰也不願意上賀表。
皇上不急太監急。眼看著吉時已到,嘉靖卻並不移駕,連黃錦都開始坐不住了。他連哄帶勸地希望皇上按時搬家。但是,嘉靖並不配合。他釋出了一道聖旨,除了四季常服不過八套的官話之外,核心內容就是一句話——這個家,老子不搬了。
嘉靖終止了喬遷儀式,這讓群臣震驚、一臉懵逼。我們辛辛苦苦籌辦了這麼久,就因為少了一些賀表,皇上居然就雷霆震怒、不搬家了?
不僅徐階等重臣不理解,連我們這些劇外人也不理解。少了國子監李清源等幾棵黃花菜,皇上還湊不齊八大碗了嗎?搬自己的家,讓百官疼去吧!
坦率地講,賀表不過是幾篇小作文、一大堆馬屁,這種東西不過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有了最好、沒有拉倒,嘉靖為什麼一定要百官整整齊齊上賀表呢?
嘉靖有著自己的邏輯。在百官被打的當晚,嘉靖曾對黃錦說過,百官上疏看似是對內閣不滿,實際上是衝著自己來的。
嘉靖比誰清楚,百官欠俸、餓殍遍野,群臣牢騷滿腹、憤憤不平,不上賀表才是大機率事件。百官無辜被打,本就心存不滿,這時候還逼著大家上賀表簡直是自討沒趣。
若在平日裡,嘉靖或許早就順水推舟、就坡下驢了。畢竟,黃錦遞過來一把梯子,自己斷然不會再呆在牆頭。但是,這一次,他一定要百官上賀表、一個都不能少。
一切都因為兩個字——退位。
在百官被打的當晚,嘉靖曾對黃錦說過,等兩宮兩觀竣工入住,就讓裕王繼位,自己專業修道。嘉靖這番話不是作秀,而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想法。
按照他的計劃,兩宮兩觀竣工、自己喬遷新居,就把大明的權杖交到兒子手中。如今,兩宮兩觀落成、良辰吉日選定,就等著搬家退位,誰料卻出現百官不願上表祝賀的事情。
在嘉靖看來,這是他最後一次舉行大型活動,賀表不是單純的馬屁藝術、廢話文學,而是代表自己執政四十五年的總體評價,類似蓋棺定論的性質。
皇帝喬遷新居,百官不理不睬,故事如果就此寫進了史冊實錄,那麼嘉靖的歷史評價好不到哪裡去。
越是謝幕演出、告別專場,就越要熱熱鬧鬧、轟轟烈烈。
嘉靖把喬遷新居當作最後的演出,但群臣卻不買賬、不捧場、不表態、不祝賀。嘉靖的心理期望值提前拉滿,但百官的表現卻太過拉跨。為了自己的五星好評,他只能將喬遷儀式叫停。
事實上,嘉靖對於賀表的執著還有其他的考量。由於做好了主動放權、退居幕後的準備,嘉靖自然要確保退位之前不能出亂子。
不巧的是,環視如今的大明,倭寇作亂、韃靼犯邊、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難免不會出現第二個周雲逸。因此,風評才是重點,穩定壓倒一切。
賀表,是一種態度,也是一把工具。
文武百官,無論是誰,只要上了一道賀表,短期內都不會再去上疏直言弊政、痛罵朝廷。畢竟,大家都是要臉要面的人,前一秒還在恭賀喬遷、盛讚皇上,下一秒卻又大膽諫言、針砭時弊,這種反覆無常、打自己臉的事,一般人都做不出來。
嘉靖之所以要盯著賀表不放,為的就是用賀表為自己收割一波好評,順便把百官的嘴都封上。嘉靖的目的十分簡單——有問題不可怕,只要不是退位之前暴露就行。
一旦老子禪讓、兒子上位,狼煙四起也好,災民遍野也罷,即使洪水滔天,全都與我無關。總之,誰上誰都行,我不背罵名。
可笑的是,朱道長手握著終極王炸,海剛峰卻不按套路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