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陝西考古揭秘周代“南水北調”
中新社西安1月31日電(楊英琦)記者1月31日從陝西省考古學會獲悉,歷經十餘年考古勘探,漢唐漕渠與昆明池遺址不僅揭示出漢唐時期國家水利工程的宏偉面貌,也收穫了周代水利與都城考古的重要發現,揭開了周人“南水北調”工程的神秘面紗。
漕渠是漢武帝為解決首都長安糧食問題而開鑿的運河,昆明池是漢武帝為訓練水軍開鑿的人工池沼。昆明池開鑿後與漕渠相連,共同組成了龐大的水網。
2021年12月,昆明池西岸出水口發掘。(資料圖,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
2012年秋至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在配合陝西省斗門水庫專案建設的過程中,先後對專案涉及的漢唐昆明池遺址進行了大規模考古勘探,獲得了以漢唐漕渠、昆明池等水利工程為中心的一系列重要認知。
經考古確定,漕渠、昆明池的供水,均來自一條從秦嶺石砭峪而下後流至石匣口村的人工河。昆明池唯一的進水口位於石匣口村西側,其位置與文獻記載完全吻合。在石匣口村西側的進一步考古勘探表明,該區域至少分佈有3個不同的漕渠取水口,其分佈規律與歷代鄭國渠渠口的變遷相似,是漢唐漕渠長期在此取水、維護的見證。
2021年7月,漕渠與昆明池出水口交匯處。(資料圖,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
2012年至2023年的考古勘探與發掘,從考古學上確定了攸關漢唐都城糧食安全與社會穩定的漕渠渠首及部分渠線,確定了漢唐昆明池的池岸線和進、出水口,並發現了與文獻記載一致的漕渠與昆明池間的溝渠聯絡。作為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漢唐時期水利工程考古,漢唐漕渠與昆明池考古清晰而明確地揭示出漢唐時期國家水利工程的宏偉面貌。
此外,早在2012年昆明池考古勘探時,在昆明池池底發現一條鎬京遺址附近的溝渠。數次勘探、發掘資料表明,該條溝渠與漕渠、昆明池進水河本為一條人工溝渠,其開鑿於周代。漢武帝時,漕渠從該溝渠開口取水,昆明池開鑿後,從昆明池取水口起至鎬池段的溝渠均淪入昆明池池底。
據文獻記載,該溝渠應是營建鎬京後,在鎬京附近開鑿的滈水(鎬水),是周人“南水北調”解決鎬京用水的重要工程。其發現和確定,是長安地區歷史地理的重要發現。滈水及周都鎬京東界、南界的確定則是周代水利與都城考古的重要發現。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