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曉斌 編輯| 昭明
朝鮮的“桀驁”在國際上是出了名的,就連蘇聯與美國也只能無奈唱“歎服”。
可就是如此“桀驁”,誰也不服的朝鮮,全民上下卻永遠都記著三個中國人。
他們不僅將這三個中國人主動寫進教科書,還為他們樹立了銅像。
01紀念信仰,行動與思想的指導
1950年,朝鮮半島突然爆發南北民族戰爭,奮勇的朝鮮人民軍一路南下,直打的南朝節節敗退。
美軍想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國際警察”,總擺出一副要維持區域和平的模樣。看到南朝在北朝的手中毫無還手之力,當下便決定參與朝鮮戰爭。
可朝鮮軍的義勇超出了美國的想象,就算有美軍做助力,南朝還是難改敗相,一路退至釜山附近。
美軍無奈,只能暗中操作聯合國,而後組織15國,組成聯合國軍進行參戰。
至9月15時,聯合國軍在南朝仁川登陸,而後參與戰爭,至此戰局突然逆轉,聯合國軍及南朝軍隊將戰線一路推至中朝邊界。
“桀驁”的朝鮮將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寫進了教科書,併為毛主席樹立了銅像。
面對南朝軍隊和聯合國軍的施壓,北朝無能為力,只能在生死存亡之際,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給中國寫信,希望中國能出手幫一幫。
可對於此時的中國而言,中國剛打完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軍民皆處於疲憊的狀態中。
加上蔣介石逃至臺灣,還對大陸內部虎視眈眈,在這樣的情境下,中國又怎麼能騰出手來幫助他們呢?
沒有任何意外,當毛主席將我軍高階將領集結到一起時,幾乎所有人的意見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反對出兵朝鮮。
可毛主席清楚,於當時國際之形勢,中朝之間的關係猶如唇齒。
倘若真的放任南朝和美國將北朝吞併,不假時日,美軍很可能以朝鮮為跳板,將戰場擴充套件至中國。
戰爭總是要起的,與其將戰場放在國內,倒不如抑制在國外。
為了新中國能在國際上站住腳跟,毛主席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那就是出兵朝鮮。
與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相比,志願軍的情況已經不能用“簡陋”來形容了。
同一支軍隊裡,槍支彈藥無法統一也就算了,可10月份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時,北朝已經進入了冬季,而很多志願軍戰士連個禦寒的衣服都沒有。
就這毛主席還要求全軍簡裝上陣,以最快的速度潛進朝鮮,打聯合國軍和南朝軍隊一個措手不及。
戰爭起始,裝備的差距令志願軍吃了不小的虧,為此中央甚至對志願軍提出了批評。
為了讓志願軍在他國戰場上不再失利,毛主席令志願軍要以朝鮮戰場為課堂,在戰爭中學習,採用新的戰法去應對新的敵人,邊打邊學。
在毛主席的英明指導,至1953年7月,聯合國軍只能無奈與中朝雙方簽訂停戰協定。
為了永記毛主席的英明決斷和指導思想,他們自願將毛主席寫進課本,而後為其樹立雕塑。
02紀念友誼,私人與國家的情感
讓朝鮮人民自願將其寫進課本,併為其樹立雕塑的第二人便是周恩來周總理。
1950年9月15日,當金日成已經無力再戰時,他向中國發出了求援密信。
周總理看完金日成的密信後,知道茲事體大,不能擅自妄斷,便徑直走向毛主席的臥室。
在毛主席的臥室中,兩人分析了國內外的形勢,一致認為,抗美援朝戰爭不僅要打,而且必須得打贏,打得漂亮。
為此,周恩來建議毛主席,可以在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前,先派遣12個邊防師潛入朝鮮境內,而後再根據戰時所需,派遣其他增援部隊進入朝鮮戰場。
同時,考慮到美軍裝備精良,還有強大的空軍力量做支援,周總理建議毛主席,還應當在派遣軍隊的同時爭取到蘇聯的支援,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此時的蘇聯並不想真的與美國開戰,於朝鮮戰爭一事,他們只想放任自流。如果北朝敗了,他們更希望中國可以支援北朝在東北地區為其建立新的政府。
顯然這個結果是中朝雙方都無法接受的,為了轉變斯大林的想法,周恩來與斯大林兩次商談,最終還是爭取來了蘇聯的支援。
1950年12月,金日成秘密趕至中國北京,這是金日成與周恩來的首次會面,只這一次,雙方便被彼此的人格魅力折服,而後便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1952年,中朝蘇三國領導人在蘇聯秘密商談時,斯大林邀請周恩來與金日成共進晚餐。
宴席上,三人推杯換盞,相談盛歡,直到4個小時後,周恩來與金日成才互相攙扶著走出房門,而後又藉著誰先走的問題互相調侃玩笑。
抗美援朝之後,朝鮮國內百廢俱興,按理說這是朝鮮人自己的事,可為了這深厚的革命友情,周恩來代表中國再次伸出了援助之手。
1953年,金日成公開訪華時,給了周恩來一個大大的擁抱,而周恩來也給了金日成很多關於國家建設和投資的建議。
此外,周恩來還引導兩國政府簽下七份合作協議,最大限度地給了朝鮮幫助。
1976年,當週恩來離世的訊息傳至朝鮮時,金日成悲痛不已,淚流不止。
為了紀念這位好友,他親自執筆寫了一副輓聯。而朝鮮也於鹹津市為周恩來樹立了一座銅像,而這遠比我國在總理故居樹立的銅像還要早。
03紀念救星,戰時與和平的守衛
於朝鮮人民而言,彭德懷是他們萬萬不敢忘記的人。
1950年9月,為派兵支援北朝,毛主席與周恩來召開政治局會議,希望可以得到我軍高階將領的支援。
可我軍高階將領並不同意,一來是國內連年大戰,軍民疲憊,百業待興,而支援朝鮮所需的物力、財力誰來支付、後續供給如何運輸都是問題,抗美援朝勝算不大。
二來是國民黨退守臺灣,兩岸仍在對峙,美軍又派遣航母在臺灣駐守,中國還要做好防備美軍的準備,沒有多餘的兵力。
中國是一個民主制國家,絕大多數高階將領都不同意出兵朝鮮,毛主席和周恩來也是沒有一點辦法。
至9月底,聯合國軍及南朝軍隊攻破漢城,並大舉越過三八線,無奈中央又召開緊急會議。
沒有任何意外,與上次商討的結果相似,絕大多數將領仍然拒絕出兵朝鮮,毛主席和周恩來縱使知道出兵朝鮮的重要性,可眾位將士的擔憂也並非沒有道理。
正在毛主席和周恩來陷入兩難的境地之時,彭德懷趕來了,在大會上,他拍案而起,直接點破抗美援朝的關鍵。
直呼如果現在不出兵,等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站穩腳跟,將會隨時發起侵華戰爭,屆時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可不再會給中國共產黨什麼機會。
抗美援朝的重要性哪個高階將領不知道?只是都在權衡其中的利弊罷了,彭德懷的一句話直接打消了很多高階將領的顧慮。
在彭德懷的力挺下,大會最後通過了發兵朝鮮的決議,而彭德懷本人也被中央委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的重任。
聯合國軍的總指揮是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他眼中,無論是彭德懷還是志願軍,都是一群烏合之眾,哪有實力與他所指揮的正規軍作戰。
可當彭德懷進入朝鮮戰場之後,憑藉著他超越常人的指揮作戰能力,一而再,再而三地抽打了麥克阿瑟的臉。
而彭德懷也憑藉著志願軍一場又一場的勝利,獲得了朝鮮軍民的認可。
然而彭德懷對朝鮮援助還不止於此,當彭德懷將聯合國軍打上談判桌時,彭德懷竟真的出現在了談判桌上。
並與李克農等人懟得美國談判官啞口無言,令美帝國再難起囂張氣焰。
有如此功勳和貢獻在朝鮮,朝鮮軍民又如何能忘得了彭德懷。
材料來源:北晚線上、中國網文化、環球網、澎湃新聞、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