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三年(南梁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七月,北魏皇帝元修與高歡決裂後西遷投奔長安的宇文泰。
雖然高歡看元修不爽,但畢竟是自己所立的合法皇帝,這個政治籌碼太重要了,如今落在宇文泰手中是高歡萬萬不願見到的。八月辛酉日(十一日),無計可施的高歡只得親自率軍西行,準備親自迎接元修回來,七天後高歡所部就抵達了弘農,並在此停留。九月癸已日(十三日),高歡派了行臺僕射元子思帶領侍官迎接孝武帝,結果自然是無功而返。為了逼宇文泰交出元修,高歡又在己酉日(二十九日),下令拿下了潼關,並捉住了守將毛鴻賓,隨後部隊進駐在華陰長城,龍門都督薛崇禮率領全城軍民投降了高歡。可即便如此,宇文泰還是沒有要交出元修的意思。
由於此時後方沒有皇帝,把元修逼太緊了也不好,高歡只得退到河東地區駐紮下來。之後高歡開始部署,他命令行臺長史薛瑜鎮守潼關,大都督庫狄溫鎮守封陵,又在蒲津的西岸建築一座新城,讓薛紹宗出任華州刺史並守衛新城,又叫高敖曹兼管豫州的事務。一切部署妥當後高歡率軍回到了洛陽,此時高歡還在試圖勸回元修,他派遣僧人道榮將一份奏摺交給元修,雖然言辭懇切,但元修早已不吃高歡那一套,對此也不作答覆。
眼見元修回來的可能徹底破滅,高歡只得召集文武百官和宗室元老,商議立誰做新皇帝合適。其實在元修出走,高歡再度殺入洛陽城中後,他曾有意元宏的孫子,清河王元亶。在高歡的舉薦下元亶出任大司馬,承接旨意,決斷事務,主持尚書省政務,結果這讓元亶迅速膨脹,以為高歡會立他為帝,於是自己出入排場都按照皇帝標準來操作。高歡對此很是厭惡,加之元亶剛愎自用,唯我獨尊的態度讓高歡擔憂立他為帝會成為元修第二不好掌控,於是找了個藉口把元亶趕了下來。更讓元亶受不了的是,高歡竟然立了他十一歲的兒子元善見為帝,並改年號天平,東魏就此成立。
好不容易確立了新皇帝,高歡還沒來得及舒口氣時,前線傳來了各種不好的訊息。宇文泰進軍攻破潼關並斬殺了薛瑜。行臺薛義等人雖然渡過黃河一度佔領了楊氏壁,但卻被薛端糾集了一幫村民擊退。這讓本就對洛陽做首都不滿的高歡下定決心遷都,以此達到更好操控皇帝的目的。於是高歡以洛陽的西面接近宇文泰、南面接近梁朝為由,提議將國都遷往鄴城,群臣自然不敢反對,於是在高歡遷都文書頒下剛剛三天,遷都事宜就正式開始。
十月丙子日(二十七日),元善見從洛陽出發,四十萬戶人家狼狽地踏上了路途。與此同時高歡又下令徵收了文武百官的馬匹,只要不是陪同元善見的官員都被命令騎驢。至於高歡則是留在後面佈置安排,等到事情結束以後,回到了晉陽。隨後東魏朝廷將司州改名為洛州,任命尚書令元弼為洛州刺史,鎮守洛陽。又任命行臺尚書司馬子如為尚書左僕射,與右僕射高隆之、侍中高嶽、孫騰一道留在鄴城,共同主持朝中的政務。洛陽也正式結束了作為北魏首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