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抗日電視劇的時候,總是能發現一個現象:為什麼這些日本鬼子的子彈好像怎麼也打不完呢?
雖然在這些劇中,總會有些杜撰的情節,但以上的這個現象,卻是當年真真切切存在的,日本兵根本不用省著用子彈。
反觀我軍,不僅物資不足,連彈藥配備也不足,在訓練新兵射擊的時候,打的也都是空槍,而即便他們上戰場了,能夠拿到的子彈數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那麼,日本的彈藥配備為什麼這麼足呢?導致他們的子彈好似永遠也不打不完?
(早年戰爭)
一、武器裝備敵強我弱
日本軍工廠的建造和武器的製作,其經費,很大一部分是從中國攫取的。
我們都知道,隨著《馬關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的簽訂,日本從中國攫取了差不多兩億三千兩的白銀,這其中還不包括其他的經濟利益。在中國搶完錢後,日本就將其中的85%充了軍費,到1937年,日本的軍火工業,武器裝備等體系已然成熟。
抗戰爆發後,日本已經實現了軍火裝備的自給自足。我們可以來看一看當時中日兩國武器產量的對比:
1937年,日本生產了火炮七百多口,坦克三百多輛,軍艦五萬噸。
而看看中國,上面所提及的三項,是一項也沒有造出來。
(早年戰爭)
其次,中國軍工廠生產的子彈也遠遠供不上,反觀日本,1945年的前八個月,就生產了槍支四萬支。
自家工廠造不出更多的彈藥,中國士兵們就只能上戰場上撿了,這正是人們口中唱的:“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雖然這也是一個補充彈藥的方法,但撿的數量遠遠夠不上消耗的數量,根本滿足不了戰鬥的需求。
(日軍武器)
並且,這個“撿”也是危險重重,因為日本人正是瞭解了中國軍彈藥不足的缺點,利用彈藥設下陷阱。
撿?會有可能落入日軍的圈套。不撿?戰士們又沒有子彈打了。每每到這個時候,都不得不說日本兵的狡詐,也不得不感嘆,在這種物資短缺又戰鬥需求的雙壓下,中國能夠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有多麼的不容易。
中國的彈藥產量為什麼會這麼少?其中一個原因還不得歸咎於當年清政府給日本等個列強支付的鉅額賠款?因為經濟基礎薄弱,當時,中國只能生產輕武器。
(手榴彈)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當年抗戰的時候,中國的重武器裝備是完全依賴國外採購的,這就意味著,一旦這些國家不賣給中國武器了,中國軍就會面臨無槍可用,無彈可打的境地,真正是應了那句“落後就要捱打”。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中國根本拿不出多少彈藥來打戰,而日本卻能夠源源不斷地向戰場上輸送武器彈藥,如此巨大的武器裝備差異,可不就是“日本人的子彈好像永遠也打不完呢?”
二、1+1+1<3
在一場戰役中,彈藥如若充足,固然會推動取勝的程序,武器裝備的配置和戰士之間的配合依然非常重要。
(白刃戰)
我們不得不承認,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日本就已經意識到了戰隊於戰隊之間配合的重要性,當時,日本就跟上了世界軍事發展的趨勢,將海陸軍結合了起來了,因而在戰場上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僅如此,日本當時和注重了武器之間的相互配合,從而使每隻槍,每門炮都發揮出了最大的效用。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1937年,在淞滬會戰中,我軍拿出了40多門新制德式炮彈,在炮火的猛烈攻擊下,日軍死傷慘重。
(抗戰)
為了扭轉戰局,日軍立刻進行了戰術部署,將多艘戰艦集中了起來,並搭配戰艦上的大口徑炮、陸軍和空軍,成功起到了壓制中軍的效果,真正做到了1+1+1>3。
反觀中國,雖然也有陸空協同、步炮協同等的條件,但因為物資的嚴重不足,以及對德、美、蘇制武器裝備的不熟練,造成了戰場上與這些武器嚴重脫節的情況,最終並沒有發揮出武器的最大效能。
這也就是為什麼1+1+1<3。
武器的不足,再加上並沒有最大化地進行使用,使得我軍在面對彈藥充足,且能夠和武器裝備進行有機結合的日軍之時,覺得日軍的子彈好像怎麼也打不完也就不奇怪了。
(日軍)
三、只帶20發子彈打鬼子
找出硬體上的不足,就要看看軟體上的差異了,也就是中日雙方兵力的數量和質量。
我們先來看看抗戰爆發後,雙方兵力數量的對比。
當時,中國能出動的常備軍只有170多萬,而日本呢?卻有448萬接受了軍事訓練的兵力,兵力數量可謂懸殊。
而這裡說的質量,則指的是兵員的文化程度和戰鬥訓練程度,從這一方面上來看,中國也是比不上日本的。
(機槍)
當時,日本是有一項強制的法律規定的,即17至40歲男子必須服役,進行系統的軍事訓練。
和日本兵員相比,中國戰士們的文化水平是較低的。有很多的戰士都是文盲。有資料統計,1936年底,上完高中,或擁有高中同等知識水平的戰士只有1.7萬餘人,專科以上的更是不到一千人。
有很大一部分的戰士都不識字,連花名冊都點不了,更別說研究戰術,進行戰略佈局了。打仗靠的就只是那一身的血勁和蠻力。
我們來想象一下,當滿腹血氣之勇的中軍,同訓練有素,狡猾陰詐日本兵對上的時候,誰輸誰贏呢?或許,這個答案很難得出,但如若加上中軍的每位士兵只配了20發子彈,而日本配了百發子彈這一條件呢?
(早年戰爭)
沒錯,因為物資的極度匱乏,中軍戰士所能配發的子彈數量是非常有限的,更別說在平常的訓練中,戰士們要訓練槍法只能打空彈,如此的訓練效果也可想而知。
再看看日本,當時的日本規定,新兵在入伍之後,每月用於實際射擊的子彈要超過百發,因此,這群日本兵在上了戰場之後,準頭肯定會比中軍好,更別說他們還配備了數百發的子彈。
戰術上的不足,單兵物資配備的巨大差異,導致我軍戰士們在上戰場上後,只能伸著打子彈,但日本兵卻沒有這個顧慮,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開槍,發射炮彈,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覺得“日本的子彈好像永遠也打不完”。
(早年戰爭)
說了這麼多,日本的子彈真的是永遠也打不完嗎?這肯定是一個誇張的說法,但其背後隱藏的卻是我軍物資不足,軍力質量較低的事實。
但即便日軍能造再多的子彈,海陸空軍協同作戰,士兵訓練的再好又能如何?即便是地獄開局,我軍也能逆風翻盤,讓我們為那些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而英勇獻身的英烈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