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年十月,金朝發起了對北宋的戰爭,派出兩路大軍南下,並在第二年正月包圍了汴梁城。之後,金朝接受了北宋方面提出的議和請求,並且班師回朝。也就是說,此時的金朝並沒有滅掉北宋的想法,可是後來卻發生了靖康之變。那麼在這段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金朝改變了對北宋的戰略呢?
一、城下之盟
由於宋徽宗統治期間,北宋朝政腐敗、軍備廢弛,所以金軍第一次南下非常順利,僅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從幽州打到了開封,一路上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宋徽宗驚慌失措,連忙將皇位傳給了太子趙桓,也就是宋欽宗。自己則逃到了鎮江。宋欽宗任用李綱來主持東京保衛戰,並且一度擊退了金軍的攻勢。
在這種情況下,金朝希望儘快結束戰爭,於是“遣吳孝民來議和”。宋欽宗連忙派重臣出使金營,與金朝將帥進行談判。之後,金朝提出了退兵的要求,“索金帛數千萬,且求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宰相、親王為質”。這件事引起了朝野激烈的爭論,大多數人表示反對。但宋欽宗為解汴梁之圍,還是同意了,“命張邦昌副康王構使金軍”。
二、無意履約
北宋與金朝的這次和議內容,與南宋時期的“隆興和議”頗為相似,金、宋為伯侄的關係,宋朝每年向金朝交納歲幣,不過北宋要把河北、山西等地割讓給金朝。宋欽宗雖然同意了這份協議,但卻沒有履行的打算,這只是他的權宜之計罷了。但之後的問題出現了,既然無意履約,就應該加強戰備,做好再度爆發戰爭的準備,甚至可以先發制人。
當時,北宋已經集結了二十餘萬勤王的軍隊。因此,老將种師道提出趁著金軍撤退的機會,“勸帝乘半濟擊之”,可是宋欽宗沒有同意。之後,种師道又提出建議,“請合關、河卒屯滄、衛、孟、滑,備金兵再至”。然而朝會議論的結果卻是“大敵甫退,不宜勞師以示弱”。北宋朝廷不想履行和約,卻還解散了各地前來勤王的軍隊,根本沒有做好再戰的準備。
三、誘降惹禍
金軍撤兵後,與北宋維持了一段短暫的和平,期間金朝派出使者,要求北宋履行原來約定。可是,北宋朝廷卻做出了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直接讓金朝發動了第二次軍事行動。原來,金朝的使者名叫蕭仲恭,原是遼國的官員,還是遼天祚帝的表弟。北宋朝廷覺得蕭仲恭與金朝有著滅國之恨,就想利用蕭仲恭來策反降金的遼將耶律餘睹。
蕭仲恭假意答應,但回到金朝後,就將北宋的密信交給了金太宗。這下徹底激怒了金太宗,他認為北宋毫無誠信可言,於是在1126年八月,再度發起了對北宋的戰爭。由於北宋方面根本沒有認真備戰,所以金軍很快又打到了開封城下,而且不再同意議和,並執意廢掉趙宋皇帝。北宋君臣無意履約,還主動“惹事”,再加上沒有備戰,最終釀成“靖康之變”。
參考資料:1.《宋史》;2.《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