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藍雨
編輯|R
1950年10月初,我國偉大領袖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策。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大部隊在彭德懷總司令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浩浩蕩蕩朝著朝鮮戰場挺進。
彼時在戰場上春風得意的美軍獲取到情報後,認為朝鮮請來的這支友軍不足為懼,頂多相當於二流朝鮮軍。
麥克阿瑟將軍甚至放話:“我每天都期盼中國軍隊能來,每天都跪地祈禱!”
然而雙方短兵相接後,美軍屢屢遭到了中國志願軍的吊打,最後美軍不得不低頭認輸。
直到這時,美國才後悔:最大的失誤,就是認為中國志願軍的戰鬥力量僅僅相當於二流朝鮮軍。
(抗美援朝)
志願軍服裝佇列不夠正規
美軍之所以認為志願軍是二流朝鮮軍,是因為他們認為朝鮮人民軍實力還算可以,中國人民志願軍肯定不如朝鮮人民軍。
讓美軍作出如此判斷的依據,主要來源於2個方面。
首先,從儀容儀表方面看,朝鮮人民軍的確比志願軍看上去更正規、更唬人。
朝鮮人民軍是一支蘇式部隊,部隊服裝也採用了統一的蘇聯軍服風格。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前,朝鮮人民軍為了提升士氣,還專門組織了一次全軍換裝。
換裝之後的朝鮮人民軍穿著鋥亮筆挺的軍服軍靴,看上去整齊劃一,其氣勢就像我國國慶閱兵式那樣令人驚歎。
相比之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服裝就遜色了很多,因為從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決策到志願軍開拔,中間只有幾天的時間。
(志願軍)
在這樣短的時間裡,我國根本來不及為出國作戰的志願軍們定製嶄新的軍服。
再者,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國內經濟還沒完全恢復過來,的確也沒有那麼多經費給志願軍置辦赴朝作戰的行頭。
所以,進入美軍視線的志願軍,是一副服裝老舊、儀容不統一、軍步不整齊的形象。
此外,志願軍不管是從等級制度,還是士兵關係方面,都是一片和氣的景象,這在美軍看來簡直就是管理鬆散。
從這些表層情況來看,志願軍的確遜色於美軍和朝鮮人民軍,所以美軍判斷志願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懼。
(美軍)
志願軍武器相對落後
其次,志願軍“寒酸”的軍事裝備,也給美軍造成了一種“窮家小戶”的感覺。
單從裝備上來說,不光是美軍完全超過了志願軍,就連朝鮮人民軍的裝備都把志願軍甩出了幾條街。
比如朝鮮人民軍每個師團都有40門大口徑的火炮,而中國每個師只有6門普通山炮。
朝鮮人民軍有T34坦克150輛,飛機100多架,但志願軍卻連一架飛機,一輛坦克都沒有。
在武器配備方面,朝鮮人民軍用的是統一的制式武器,但志願軍用的大多是從國民黨和日軍那裡繳獲的武器,以及一些國產武器。
(志願軍)
單單是志願軍的一個連隊,各種品牌、型號、產地的武器就有幾十種,有的連隊甚至每個人手裡拿的武器都是不同型號不同品牌。
以上種種,都讓美軍給志願軍貼上了“雜牌軍”的標籤。
但在雙方短兵相接後,美軍赫然發現,中國志願軍才是他們的噩夢!
志願軍士氣驚人
前面已經說到,志願軍在武器裝備、服裝儀容、後勤補給方面都遠遠比不上美軍、朝鮮人民軍。
既然在這些硬體方面比不上別人,那志願軍就只能靠著士氣、戰術等方面的優勢來征服美軍了!
首先來說說士氣。
根據美國一些將領回憶,在戰場上,只要志願軍的衝鋒號響起,所有志願軍不管是將領還是普通士兵,都不要命似地往前衝。
(志願軍衝鋒號)
幾次交鋒過後,僥倖活下來的美軍官兵大多對志願軍的衝鋒號產生了陰影,他們將其稱之為“地獄奏鳴曲”。
在一些戰役中,即便美軍擊退了志願軍的主力,那些剩下計程車兵也堅決不肯投降,許多英雄都選擇舉個手榴彈或炸藥包與美軍同歸於盡。
這種驚人計程車氣和骨氣,讓美軍非常不理解,他們也只能一遍遍感慨:“中國志願軍真是不怕死啊!”
獨創戰術牽制美軍
再來說說戰術,雖然志願軍士氣高漲,但他們的衝鋒也不是毫無章法地蠻幹,而是非常講究戰術配合。
我國獨創的“三三制”、“一點兩面”、“四快一慢”等戰術,令美軍迷惑不已的同時吃盡了苦頭。
(志願軍)
其中,志願軍最常用的是“三三制”戰術,這是一種三人為一組的陸地作戰戰術。
志願軍在衝鋒陷陣時,三人組成一個小分隊呈梯形推進,這三人中一人負責進攻,另外兩人負責支援和掩護。
三人互相配合幾乎不存在戰鬥死角,不僅如此,他們還非常靈活,可以根據班長的指示隨時變換隊形。
這種零散而又有序的戰術,令美軍非常頭大,明明漫山遍野都是志願軍,可是他們的重火力卻壓制不住。
除此之外,志願軍強大的偵查能力也讓美軍自嘆不如,因為志願軍非常擅長在夜間展開偵查作業。
一旦志願軍偵查到美軍的火力集中點,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摧毀,哪怕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
(坑道作戰)
除了這些戰術,志願軍還有一種坑道作戰戰術也非常厲害。
當時志願軍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有制空權,每次美軍的轟炸機一來,志願軍的戰略部署都會被打亂。
1951年冬季後,志願軍有了坑道工事的掩護,在戰場就更加遊刃有餘了。
坑道的掩護能讓志願軍躲過第一輪的轟炸,最大限度的儲存自身兵力,對美軍步兵予以重創。
就拿上甘嶺戰役來說,當時美軍一共發射了230枚炮彈,但依然沒能拿下志願軍堅守的陣地。
在第五次進攻之前,中美雙方進入停火談判階段。但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利特卻妄圖透過火力壓制,迫使志願軍在談判桌上讓步。
1953年1月24,美軍出動88架飛機對志願軍陣地進行持續3小時的轟炸。
隨後,美軍又發射出126門火炮對著“丁字山”瘋狂轟炸,範弗利特自以為這次攻擊一定會讓志願軍招架不住。
(上甘嶺戰役)
但志願軍似乎早已習慣了美軍的轟炸,各個連隊依託坑道工事,充分發揮寸土必爭、永不言棄的戰鬥精神,擊退了美軍的數次進攻。
戰鬥結束後,美軍和志願軍的傷亡比竟然是77:11,而這次戰鬥經過媒體報道後,美軍可謂顏面盡失。
主張此戰的美軍將領範弗利特,也因此被迫終結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結語
朝鮮戰爭落下帷幕後,美軍不止一次地進行復盤總結。美軍將領幾乎一致認為,他們失敗的原因是低估了中國志願軍的實力。
而中國人民志願軍,也透過此戰弘揚了中華之國威!
時隔70載,今天的中國軍事武器裝備早已比肩美國,但中國人民解放軍依然士氣高漲、英勇無畏,若有敵人膽敢來犯,定叫他們有來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