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擲兩枚原子彈,頃刻之間繁華的城市淪為一片廢墟,平民傷亡程度比東京大轟炸更甚。
緊接著六天後,日本天皇在終戰詔書上簽字,宣佈無條件投降。
因此普遍觀點認為,原子彈轟炸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關鍵性因素。
直到76年後,一份日本天皇寫給關中軍統帥的絕密電文公開人們才發現,原來其中另有隱情......
轟炸廣島
1945年4月30日,德國納粹元首希特勒在總理府地堡裡自殺身亡,隨後不久,反法西斯同盟軍在柏林巷戰中取得勝利,一舉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
彼時放眼世界,仍在堅挺的只有被軍國主義武裝頭腦的日本。
這場全人類的浩劫打到如今,世界各國的損失都相當慘重,為了儘快終結亞洲戰場,恢復休養生息,美蘇兩國決定以政治和軍事兩方面向日本政府施壓。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面對如此空前的國際壓力,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更加亢奮,頻頻在太平洋戰區與美軍交鋒,並下令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境內持續燒殺搶掠。
不過顯然美國已經不想再與日本糾纏下去,8月,美軍方制定在日本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相關計劃,隨後與總統杜魯門商議決定,用原子彈脅迫日本投降。
1945年8月6日,日本廣島上空萬里無雲,民眾們照常在街道上穿梭,突然高空中一架美軍殲擊機掠過,馬達運轉發出震耳的轟鳴聲。
民眾們抬頭看了看,巋然不動。此前美國空軍經常在日本上空飛過,或是執行偵查任務,或是偶爾丟下幾枚炸彈,他們早已經習以為常。
然而片刻之後,突然有一枚黑色的鐵球從高空墜落,人們還沒來得及看清到底砸在了哪裡,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迅速膨脹的火光瞬間吞噬房屋,把天都染成血紅色,路面甚至像八級地震一樣猛烈顫抖!
人們捂著耳朵尖叫,四處逃竄,可是高樓大廈相繼坍塌,水泥石磚胡亂砸下來,連最堅挺的防空洞都陷了一半,他們根本無處躲藏,只能被滾滾黑煙裹挾著,一個接一個倒在血泊裡。
這場轟炸持續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給廣島地區帶來的傷亡卻一直持續著,由於房屋和道路坍塌,救援裝置和大型機械無法進入,許多平民在苦苦等待十幾個小時後喪生。
除此之外,空氣,土壤,水源都被原子彈核輻射汙染,不少傷員在飲水之後皮膚灼燒,內臟機能受損,在痛苦哀嚎中去世。
據粗略統計,原子彈轟炸廣島後傷亡總數約24.5萬餘人。
昔日人口密集的繁華城市,一瞬間化作哀鴻遍野的廢墟。
這就是原子彈小男孩的威力。
六天掙扎
美國原本以為,廣島轟炸後足以震懾日本政府,催促他們儘快投降。
可惜軍國主義分子已經殺紅了眼,並不把平民的傷亡放在心上,他們甚至利用此事煽動輿論,將廣島的遭遇上升到國家和全人民的層面,在國內宣揚對美仇恨論和報仇主義思想。
一時間,日本國內仇恨情緒高漲,被軍國主義蠱惑的年輕人紛紛走上街頭遊行示威,戰鬥到底的思想達到了空前的統一,日本天皇和軍國主義分子精神大振。
沒想到為別人做嫁衣,美國政府勃然大怒,當即下令於8月9日,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
三日前的人間煉獄再次上演,長崎和廣島一樣,頃刻之間分崩離析,據統計,此次轟炸,長崎傷亡總數高達23萬餘人。
兩枚原子彈,兩天的時間,竟給日本造成了將近50萬的傷亡。
日本政府擔心,如果不按美國的意志儘快投降,恐怕在數天之後,美國可能還要投第三第四乃至更多枚原子彈。
於是8月14日當夜,日本天皇召集心腹大臣擬定《終戰詔書》,並在八月十五日當天,透過廣播向全國甚至全世界宣佈無條件投降。
這是日本天皇第一次透過廣播向民眾發出聲音,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抗爭到底的美夢就此破滅,在天皇宣佈投降後的第一時間,在太平洋戰區以及中國戰區的大量日軍紛紛放下武器,向當地同盟軍投降。
因此後世總認為是這兩枚原子彈起到了給日本最後一擊的作用,直到76年後,一封8月15日之前日本天皇緊急寫給關東軍總司令的密電揭開,人們才發現,在短短六天時間裡,日本天皇和政府與中美蘇三國之間,還產生過一段暗潮湧動的博弈。
兩枚原子彈的轟炸雖然造成了不可逆的傷亡,但這些平民的血並沒有讓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引以為戒,8月9日之後,天皇曾與內閣大臣秘密商議,想借助中國東北的關東軍與美軍抗爭到底。
大臣認為,目前關東軍在中國東北仍舊佔據主動權,完全能夠控制該地區的治安和形勢發展,如果美國持續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真的要將日本進行物理消除的話,日本政府大可將核心機構和主力簽到關東軍所在的中國東北。
以中國東北的廣大區域,美國的原子彈恐怕一時半會兒也轟炸不完,而且那畢竟是中國的土地,就算美國真的敢轟炸,中國政府考慮到自身的安全,恐怕也會予以制止。
這是一招借力打力,用中國牽制美國。
況且,東北地區夾在中國腹地和蘇聯掌控的外蒙古之間,而日本與蘇聯兩國早就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美國如果想對東北地區進行地面作戰,還要徵得中蘇兩國的同意。
而且,蘇聯目前的軍事重心還集中在歐洲,一邊清掃納粹殘餘力量,一邊與美國爭奪德國的劃分權利,想必短時間內抽不出時間來干涉中國東北問題。
只要蘇聯對日本的行為表示預設,那日本仍舊可以延續。
天皇聽完之後信心倍增,他連夜給關東軍總司令發了一封密電,要求對方加固關東軍對東北地區防務的同時,時刻觀察蘇聯紅軍的動向。
另外在電文中,天皇也提出了自己的一點隱憂。
三方壓力
隨著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捲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廢除了君主制,即便如一些老牌歐洲國家,雖然將王室保留下來,但也都採取君主立憲的政策,君主成為國家的吉祥物。
但日本天皇的性質有所不同,由於明治天皇曾經一手促成明治維新,託亞入歐改變了日本的發展格局,因此在日本近代化改革的浪潮中,天皇家族倖免於難,甚至在保留崇高地位的同時還擁有較高的政治軍事決策權。
可以說,日本裕仁天皇也是侵華戰爭的幕後黑手。
天皇判斷:就目前美蘇兩國瓜分世界,尤其是瓜分戰敗國的趨勢來看,日本將來恐怕會淪為美國的附屬,萬一美國為了更方便管理日本,徹底廢除天皇制度,那麼裕仁天皇將會作為侵華戰爭的戰犯送上斷頭臺,他對此深表擔憂。
不過裕仁天皇沒有想到的是,這封電報根本沒有送到關東軍總司令的手上,而是被美國間諜中途截獲。
杜魯門看到天皇的擔憂以及他們對蘇聯的希冀後決定逐個擊破,他現實派代表與日本商議,同意在戰爭結束之後保留天皇制度和天皇本人,但同時也要廢除天皇干預政治的權利。
與此同時,蘇聯紅軍從西歐戰場抽離出來,向中蘇邊境集結,被撕破蘇日兩國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與日本關東軍正面交火。
日本關東軍雖然強悍,但遠不是蘇聯紅軍的對手,再加上蘇日條約被撕毀後,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一絲希望也開始破滅,一瞬間士氣低迷,連連戰敗。
就在美蘇兩國相繼向日本施壓的同時,中國方面也開始行動起來。
蔣介石當局對東北地區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一味順從美國的主張,但毛主席卻在這場美素聯動中看明白了一件事:美國和蘇聯之所以聯手驅逐關東軍,其本意並不是為了幫助中國,而是為了實現自身在東北權益最大化。
他們想取代日本佔領東北!
國家分裂是毛主席不能容忍的,他立刻下令工農紅軍北上,一定要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在東北站穩腳跟,並在戰爭結束的第一時間要求關東軍向中國軍隊投降!
這是一場時間的較量,紅軍戰士日夜不休趕往前線,並與關東軍展開激烈戰鬥,拼盡全力爭取把紅旗插進東北。
中美蘇三方几乎在同一時間向日本施壓,日本關東軍毫無抵抗之力,日本政府也逐漸明白,大勢已去,只得宣佈無條件投降,而關東軍也在八月十五日之後分地區向蘇聯紅軍,中國工農紅軍和國民黨軍投降。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而中國也趕在美蘇之前,保住了東北三省的主權。
回顧這短短几天,美國投擲原子彈的確在日本投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蘇聯紅軍的壓力,以及中國軍民頑強拼搏,不畏犧牲的抗戰,也是這場戰爭制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