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吳京昴
舊日本陸軍是一支體量不大,但是野心極大的軍隊。從戰爭最開始這支軍隊就被設定為需要同時準備三個完全不一樣的戰區的作戰(東北對蘇的寒帶/亞寒帶作戰,對中國的大陸作戰/治安戰,對英美的太平洋島嶼戰與熱帶作戰)。三個完全不同的作戰環境需要不同編制、不同訓練模式、不同裝備的部隊,但是日本很窮,養不起足夠的部隊,更供應不了足夠的武器,甚至運輸船舶的保有量一直不夠,無法隨心所欲的調動部隊。那麼一個又窮,野心又大的軍隊就會變得“精打細算”。整個二戰期間日軍的跨戰區調動次數和兵力都是二戰參戰各方陸軍之最(德軍的東西兩線調動很難稱之為跨戰區調動,因為東西線作戰環境差異遠小於中國大陸與太平洋戰場)。由於日軍很窮,沒有能力組建高大全式的“萬精油”部隊,每一支作戰部隊在組建時都必須精打細算,日軍大本營編制課幾十名高階參謀天天都在高強度計算部隊編制,做到不浪費一個人,不浪費一門炮。每一支組建的部隊都有極強的針對性。一支部隊跨戰區調動時又要進行復雜的編制調整,以期達到部隊效能的最大利用化。
擁有大量舟艇部隊是日軍部署在華中的治安師團的顯著特點
以治安師團這個編制為例,實際上治安師團的具體編制還有更精密的劃分,有執行華北治安戰的山地作戰專用治安師團(以駐晉南的第62師團,駐山東的第59師團為代表),特徵是編制內的額外加強馱馬輜重部隊,可以執行復雜山區內的為期一週以上的獨立掃蕩任務。有執行華中治安戰的湖沼地帶專用治安師團(以駐蘇北的第64師團,駐蘇南的第60師團為代表),特徵是編制內獨有的舟艇機動中隊,可以執行乘坐汽艇進行復雜河汊湖泊地帶的掃蕩任務。有在菲律賓組建的太平洋地區熱帶專用治安師團(以駐馬尼拉的第100師團為代表),特徵是擁有雨林地帶專用工兵部隊,裝備大量伐木器材與新式火焰噴射器。可以執行熱帶雨林內的反游擊戰。敵後戰場的各路游擊隊在面對這些輕火力強大,編制高度貼合戰場環境的治安師團時,遇到的壓力甚至可能比正面戰場遇到的野戰師團還要大。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在1942年至1943年期間,在正面戰場宜昌前線的日軍第13師團使用的編制為特設山炮師團,雖然是野戰師團編制,但是一個步兵中隊只裝備6挺歪把子,6門擲彈筒。整個師團居然沒有九二式步兵炮與四一式山炮,裝備的是日俄戰爭期間的古董——三一式山炮和老掉牙的十一年式步兵炮。那麼相比起同時期山東敵後戰場擁有清一色九六式輕機槍、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的第59師團,儘管第13師團擁有相對強大的師團屬炮兵火力,但是步兵火力是嚴重不足的。
第13師團步兵第104聯隊史關於該聯隊武器的換裝記載,截止1943年7月前都在用三一式山炮這種博物館級別的老古董
日軍師團也是二戰參戰各國中種類最多,最為複雜的編制種類,甚至在1937—1945年出現的日軍師團編制種類比組建的師團個數還要多,僅以第27師團為例,抗戰期間總計使用過6種編制,分別如下:
1938年6月21日根據《昭和13年軍令陸甲第34號》組建,組建之初的目的為投入武漢會戰的複雜山地進攻的中核兵團,故使用編制為三單位制野戰山炮師團
1938年8月24日根據《昭和13年軍令陸甲第58號》,新設第27師團兵器勤務隊
1939年11月11日根據《昭和14年軍令陸甲第41號》改編,目的為武漢會戰結束後,抗戰轉入相持階段,第27師團在河北地區主要是執行佔領地警備任務,故編制由野戰部隊降級為警備部隊,改編為1938型警備山炮師團(該編制特點是大幅削弱輜重部隊與炮兵部隊,增強步兵部隊)
1940年7月13日根據《昭和14年陸支機密第94號》改編,執行第二次在華部隊兵力縮減案,縮減炮兵部隊的觀測隊與輜重部隊。
1941年5月22日根據《昭和16年軍令陸甲第15號 》改編,目的為更好的適應平原地區的治安戰,裁撤馬匹,增加卡車,故改編為1941型平原地帶專用警備山炮師團。(該編制特點是輜重聯隊人數和馬匹數量極少,裝備有100臺卡車)
1943年5月1日根據《昭和18年軍令陸甲第36號》改編,目的為對蘇戰備強化,被大本營選定再次由警備部隊升級為野戰部隊,改編為1943型中國派遣軍甲種野戰山炮師團。
1944年2月15日根據《昭和19年陸亞機密第78號》改編,為了更好的執行一號作戰中的長距離進攻任務,故大幅增加輜重部隊、野戰病院兵力,改編為一號作戰專用進攻山炮師團。
在山東進行反游擊戰的第59師團,可見部隊編制內的馱馬輸送部隊
所以在討論日軍師團的戰鬥力時需要注意,同一個師團在不同時期使用的編制有天壤之別,透過一些實際戰例來對比1938年武漢會戰時期的第27師團戰鬥力與1941年在河北進行治安戰時期的第27師團戰鬥力其實意義不大。因為這兩個時間點第27師團的編制、裝備、各級火力強度完全不同,執行的作戰任務種類也完全不同。
日軍如此精打細算的調整編制,固然可以很好的發揮不同部隊的作戰效能,但是在跨戰區調動時極易翻車。以關東軍精銳常備師團第1師團為例,該師團一直是進行以蘇聯為假想敵進行作戰訓練的寒帶專用部隊。1944年7月突然接到大本營命令轉調菲律賓與美軍作戰,該師團7月底接到調動命令,8月初將編制改編為熱帶專用編制,9月中旬陸續抵達上海進行熱帶與兩棲作戰訓練,10月中旬船運菲律賓馬尼拉。一個月的應急熱帶訓練對於一個師團而言顯然是不夠的,日軍大本營計劃是等待第1師團抵達菲律賓後再進行後續的熱帶作戰訓練,不料10月下旬第1師團剛剛抵達菲律賓,美軍就發起了萊特島登陸戰,匆忙投入熱帶戰場的第1師團由於嚴重缺乏防蚊蟲訓練與雨林地區生存訓練,發生了大量熱帶病減員,嚴重影響了該師團戰鬥力。相比起同樣由關東軍轉運太平洋戰場的第14師團,由於該師團進行了相對充分的熱帶作戰訓練且第14師團的編制更適合熱帶島嶼作戰,故而在貝里琉島之戰中重創美軍,表現出了遠優於第1師團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