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劉詢被視為西漢的中興之主,在他統治時期,西漢的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然而,皇帝畢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即使英明的皇帝也是一樣。在漢宣帝統治後期,他開始貪圖享樂,“頗修武帝故事,宮室、車服盛於昭帝”,並且變得剛愎自用,甚至殺掉了一位著名的諫官,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司隸校尉
這位被殺的諫官名叫蓋寬饒,此人是魏郡人,早年間因精通經術,在當地擔任郡文學之職。後來,蓋寬饒透過孝廉、方正的舉薦,並在對策中成績優秀,從而擔任諫大夫之職,“行郎中戶將事”。別看蓋寬饒官不大,膽子卻不小,他一上任就彈劾了衛將軍張安世以及張安世的兒子、陽都侯張彭祖。不過,他卻因此被貶為衛司馬。
蓋寬饒雖然被貶,但仍然兢兢業業,親自去慰問將士,“遇之甚有恩”。到了年終的時候,漢宣帝慰勞三軍,將士們為報答蓋寬饒的恩情,“皆叩頭自請,願復留共更一年”。漢宣帝非常高興,當即提拔蓋寬饒為太中大夫。後因工作出色,漢宣帝又讓蓋寬饒擔任司隸校尉。蓋寬饒雷厲風行,“刺舉無所迴避”,“公卿貴戚及郡國吏繇使至長安,皆恐懼莫敢犯禁”。
二、公正廉潔
雖然整個京城的王公貴戚都懼怕蓋寬饒,但他卻是一個清官,“為人剛直高節,志在奉公”。蓋寬饒的經濟狀況很不好,他每月的俸祿只有數千錢,其中的一半要獎勵給那些向他“揭發檢舉”的人。他雖然貴為司隸校尉,但自己的兒子居然經常步行前往北方邊境戍守。這樣清廉的官員在哪個時代都不多見。
史書上說蓋寬饒“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貴戚人與為怨,又好言事刺譏,奸犯上意”。其實不然,蓋寬饒是一個是非非命的人,眼裡不揉沙子,看到不平之事就要出來說話,而且漢宣帝統治後期的問題確實不少,大多數王公貴戚也不是什麼遵紀守法之輩。由於蓋寬饒這種性格,導致他在官場上的升遷非常不順,“同列後進或至九卿”。
三、上書惹禍
當時,漢宣帝“用刑法,信任中尚書宦官”。對此,蓋寬饒上書,“方今聖道浸廢,儒術不行,以刑餘為周、召,以法律為《詩》、《書》”,他還引用《韓氏易傳》中的話,“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若四時之運,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則不居其位”。漢宣帝看後勃然大怒,認為蓋饒寬是“怨謗”之舉,“下其書中二千石”。
群臣討論的結果呈現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寬饒指意欲求禪,大逆不道”;另一種認為,“寬饒忠直憂國,以言事不當意而為文吏所詆挫”,為此諫大夫鄭昌甚至上書表示,“司隸校尉寬饒居不求安,食不求飽,進有憂國之心,退有死節之義”。然而,漢宣帝不予理睬,將蓋寬饒交給有司處置。蓋寬饒不願受辱,“引佩刀自剄北闕下”,人們都為他的死感到惋惜。
參考資料:1.《漢書》;2.《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