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荷苑
編輯:風荷苑
四川彝族,一個離現代文明尚有不少距離而被熱議的民族,因為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認知與外面的文明產生了嚴重的碰撞,使得人們對他有不少的看法。也越來越多的走進了人民的視野。人們對他的看法普遍一致,就是難以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那麼為什麼他們生活在現代,生活習慣卻還停留在差不多原始社會呢?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文明的風難以深入這個民族的內心?
首先地理位置的封閉性,無疑是阻礙彝族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彝族主要聚居於四川西南部的涼山地區,這裡地勢險峻,交通不便,與外界的交流極為有限。這種地理環境,使得彝族地區難以接觸到先進的文化和技術,也限制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可能。地理環境的偏僻,阻斷了與外界的交流,他們還習慣保持原汁原味的生活。
教育落後也是彝族地區面臨的一大困境。受制於地理、經濟等多種因素,彝族地區的教育資源十分匱乏,許多地方的學校設施簡陋,師資力量薄弱。這導致彝族地區的孩子們接受教育的機會有限,難以透過教育改變命運,也無法充分認識到外部世界的發展和變化。
教育的落後很難改變他們的認知,比方說他們習慣了蹲地吃飯,一排的臉盆裡裝著菜和飯,大家都拿勺子直接在臉盆裡撈起來吃,沒有桌子、更不用凳子,甚至當地政府捐贈的桌子和椅子都被他們拆了當火燒。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流傳下來的風俗已經習慣了不想改變。
當然,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視。彝族有著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有些觀念可能與現代文明存在衝突。例如,一些傳統的彝族社群重視家族和地緣關係,可能對個人權利和自由選擇有所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當地的文明發展和進步。
當然彝族人民也有不少走出大山到沿海地區打工的,但是他們的價值觀和當地的融入不了,他們習慣自由自在不喜歡受束縛的生活,依然我行我素,跟工廠裡的嚴格要求相差甚遠,很難做好崗位上的事兒。
所以文明對他們來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只有更多的彝族人去外面工作生活,慢慢的改變自己的價值觀,然後回去建設當地生活。文明的風就吹進了落後的地區。
要想讓彝族漸漸的文明發展起來,還需要政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交通設施,以打破地理限制,促進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
其次,大力發展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培養更多具有現代知識和技能的人才。
此外,尊重和保護彝族文化的同時,也要引導彝族同胞摒棄那些與現代文明不相適應的觀念和習俗。使得文明的風吹入這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