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阿瓦迪夫卡已經被打成了人間煉獄,堅持“死戰不退”的烏軍後方指揮中心也不得不下令,讓城內固守的烏軍撤離到“更有利的位置”,並派遣亞速第3突擊旅進行掩護。
此外,在距離阿瓦迪夫卡約40公里的謝利多夫地區,1500名烏軍抵達,其他戰鬥人員也從瓦迪夫卡的兩翼集結部隊,準備從外圍發動反擊。
然而俄軍還是快人一步,在凌晨時分打響了第一波戰鬥,數枚搭載了集束炸彈彈頭的彈頭伊斯坎爾德彈道導彈,直奔烏軍集結地點而來,僅第一輪的襲擊時間就長達20分鐘。
約1個小時後,烏軍倖存者開始收集和運送傷員到附近的宿舍區,正當醫護人員準備進行救治時,第二波集束炸彈“卡點”來襲,造成數百人死亡。一段時間後,俄軍再次發動第三輪覆蓋性打擊,至少有200-300人被當場炸死。
要知道,單枚集束炸彈的彈頭重約500公斤,三波洗地式的轟炸,十幾枚集束炸彈近8噸的彈藥量,足以讓集結的1500人失去援助的戰鬥力。
而在阿瓦迪夫卡城內,俄軍已經成功奪取阿瓦迪夫卡南部的前蘇聯防空導彈營基地和澤尼塔陣地,並開始向周邊覆蓋式清掃,約200名未能撤離的烏軍被火力封鎖,最終走出掩體投降。
儘管烏軍派遣了亞速第3突擊旅趕來支援,但俄羅斯也不是沒有準備。第一批抵達的7個野戰旅已經和亞速第3突擊旅交火,雙方在用烏軍僅存的陣地焦化廠激戰。隨著時間推移,局勢開始呈現碾壓狀態。
因為俄軍預期在這裡投入的是第2、第41集團軍,前鋒交戰、後方支援,亞速第3突擊旅根本頂不住這樣的火力壓制。
有了巴赫穆特絞肉機的教訓,俄軍的作戰方式也不斷改進,不再是頂著火力最猛烈的陣地突襲,而是利用烏軍兵源不足的弱點,以小隊的形式分兵突進,形成多點破面的效果。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裝甲部隊不需要抵達一線,只需要在射程範圍內提供火力掩護。如果在俄烏衝突的第一年,這樣的戰術效果一般,因為當時烏軍的彈藥充足,反而會造成俄軍死傷慘重。
但現在的烏軍彈藥匱乏,不論是近距離突破的俄軍小隊,還是後方坦克的火力壓制,都無法兼顧。這樣一來,烏軍手裡的反坦克導彈就起不到效果,常規彈藥又消耗不起,只能眼睜睜看著俄軍蠶食陣地。
從現在的局面來看,阿瓦迪夫卡的淪陷已經是時間問題,上萬駐守烏軍打又打不過,跑了跑不了,以至於外界已經不再關注這座“鋼鐵要塞”的命運,開始推測俄軍下一步的軍事動向。
按照西方的推斷,阿瓦迪夫卡至少能夠撐到今年4月,但俄軍“拔釘子”的速度太快,如果阿瓦迪夫卡在未來一個月內淪陷,屆時東歐冬天已過,俄軍的鋼鐵洪流將派上用場,向頓涅茲克地區進發。
除了核心陣地的雙子城外,烏軍後勤中心紅軍村、捷爾任斯克方向都是俄軍接下來的進攻重點。
此外,頓涅茨克地區被癱瘓的機場、鐵路、公路等,在俄軍佔領後也將被快速修復,俄軍的物資、裝備、人員都能源源不斷的抵達這裡,以這些重要軍事目標為據點,更快速的集結部隊,為下一步戰爭打好基礎。
總的來說,烏軍的節節敗退只會讓俄羅斯快速站穩被攻佔的區域,普京已經明確強調,在可能出現的俄烏和談中,俄羅斯不會在領土問題有任何讓步。這意味著,被俄軍打下來的地區,未來大機率將屬於俄羅斯,烏軍的敗退,就是領土的失去。
按照澤連斯基的說法,戰爭還要繼續打很多年,那麼按照現在這個速度,烏克蘭的領土能夠撐多少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