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
樂毅,是戰國時燕國名將,深得燕昭王器重。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燕昭王去世後,燕惠王即位。惠王當太子時,就與樂毅有矛盾。齊國大將田單聽說了,便派人去燕國用反間計。燕惠王本來就疑心樂毅,果然中了齊國的反間計。樂毅懼怕被殺,於是投奔了趙國。
樂毅投奔趙國後,寫了一封歷史上很著名的《報燕王書》,力陳自己為何離開燕國投奔趙國,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書中言辭懇切、情真意切。樂毅說:我聽說古代的君子,與人斷交絕不口出惡言;忠臣被迫離開祖國,也不去辯解洗雪自己的名聲。我雖然不成器,也曾多次從古代君子身上得到教益。謹請大王明鑑。”
這封信有很強的感染力。燕惠王被感動了。於是仍封樂毅的兒子為昌國君,而樂毅也為修好睦鄰而往來燕國,最後死於趙國,諡號望諸君。
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發是:永遠不要做那個掀桌子的人。江湖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你看,樂毅是燕國功臣,卻得不到燕惠王信任,無奈只得出逃奔往趙國。如果換作別人,早就和燕惠王翻臉了。你NND,老子立這麼大的戰功,你卻不信任我。我投奔趙國後一定引兵攻打燕國!但樂毅修養很高,並沒有開撕做那個掀桌子的人。結果得到燕惠王的理解,仍封樂毅的兒子為昌國君。
試想,如果樂毅翻臉,第一個被殺的必定是他留在燕國的兒子!
所以說,君子絕交,不出惡聲,是有道理的。但要做到這點,又何其難啊!人往往是慪不下心中那口氣!
【原文摘要】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唯君王之留意焉!”於是燕王復以樂毅子為昌國君,而樂毅往來複通燕,卒於趙,號曰望諸君。
【譯文大意】
我聽說古代的君子,與人斷交絕不口出惡言;忠臣被迫離開祖國,也不去辯解洗雪自己的名聲。我雖然不成器,也曾多次從古代君子身上得到教益。謹請大王明鑑。”於是燕王仍封樂毅的兒子樂為昌國君,而樂毅也為修好睦鄰而往來燕國,最後死於趙國,諡號望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