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是西漢時的戰神級人物。他猶如一顆幸運星,帶來頻傳的捷報,為漢朝對匈戰爭打入一劑強心針。
他十八歲時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後大勝而歸,獲封冠軍侯;十九歲時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萬人;此後,追擊匈奴軍直至狼居胥山與姑衍山,“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曆代武將的終極夢想。
誰也想不到的是,這顆迅速升起的明星,卻會匆匆隕落。24歲時,他突然不明原因地暴斃。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對其死因都諱莫如深。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霍去病的死亡呢?
對此,有多種說法:瘟疫致死、仇人所殺、族人內訌等等。
但若將霍去病之死,與衛青被打壓,及之後丞相公孫賀被滅族聯絡起來,或許可發現一絲蛛絲馬跡:其或是被捲入了換太子的國本之爭中。他的死,實為巫蠱之禍拉開了序幕。
霍去病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有一個場景:匈奴人在撤退到漠北之前,謀臣中行說建議單于將死於瘟疫的牛羊丟到水源地。霍去病帶著軍隊去喝了帶病菌的水,就感染瘟疫而死。
這種說法流傳很廣,一度成為霍去病死因的標答。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漢武帝曾經真的這樣說過一次。
漢武帝晚期,發生了“巫蠱之禍”,太子劉據死亡。事後,漢武帝釋出了《輪臺罪己詔》。
《罪己詔》中,他將漢軍的幾次重大失敗,都歸因於匈奴的陰謀。其中寫道:“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匈奴將死羊死牛丟到水中,用來暗算漢軍。
似乎這樣就和前面的論斷對上了。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有不小的漏洞。
其一,沒有其他病例。倘若真是傳染性極強的瘟疫,肯定會出現大規模傳播、大規模死亡,而不會只有霍去病一人中招。但問題是,史書上並沒有當時出現過大規模疫情的記錄,也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將領因感染瘟疫而死亡。
其二,時間對不上。《漢書》上記載,霍去病是在漢武帝元狩四年出兵,元狩六年去世的。這樣霍去病從出征到死亡,間隔了足足兩年多時間。顯然,瘟疫的潛伏期不會這麼久。
這就證明了漢武帝在《罪己詔》中所提的不見得是瘟疫;即便是這樣,也不是霍去病最後出征的那一次。
由此可以推斷出,霍去病肯定不是病死的。
聯想到西漢初年,扳倒呂氏時,一度想搶在漢文帝之前奪取帝位的齊王劉襄,及其弟弟劉章,也是在兩年內不明不白地去世。《史記》同樣語焉不詳。
那麼,霍去病有很大可能是被人害死的。
古代大規模瘟疫
有種觀點認為,霍去病可能是被李家人或者衛家人害死的。
理由是這兩家人都與霍去病結下了不小的樑子。
一、李敢家人報復之說
霍去病為替衛青報仇,將李廣的兒子李敢殺死。李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李當戶是李陵之父,他和次子李椒都先於李廣而死,唯留幼子李敢。
李敢認為衛青對其父李廣之死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便打傷衛青。衛青沒有聲張此事,但他的外甥霍去病得知後,憤然在甘泉宮狩獵時用暗箭將李敢射殺。此時,漢武帝正寵信霍去病,便包庇霍去病之罪,對外稱李敢是狩獵時被鹿撞死的。
《史記》中跟著寫了一句“居歲餘,去病死。”這便讓人不得不懷疑李敢之死和霍去病之死,是否有某種因果關係。
但事實是,李敢死於公元前118年。當時,李家就剩下李當戶的兒子李陵和李敢的兒子李禹。李陵出生於公元前134年,李禹出生於公元前130年,兩人分別為16歲和12歲,應該都還不具備報仇的能力;畢竟,讓兩個少年去幹掉霍去病這個久經沙場的戰將,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久經沙場的霍去病
二、衛家人的報復之說
霍去病在戰場上接連獲勝,使其得到比衛青更多的恩寵。
後來在征討匈奴的戰役中,漢武帝直接令衛青和霍去病各自率領五萬騎兵。由此可見,當時霍去病的風頭大有超過衛青的勢頭。
《史記》中寫道:“舉大將軍(衛青)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霍去病),輒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衛青手下的門客大多離去,轉而投奔到霍去病那,這臉被打得啪啪直響。有人據此推測,衛家人擔心霍家影響其地位,遂對霍去病下手。
但這一點似乎也難成立。衛家和霍家的興盛,都是源於衛青的姐姐、皇后衛子夫,兩家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算矛盾再大,根本利益還是一致的。
並且霍去病在死前一年,還不計後果地為衛青殺了李敢。如果兩家人已經勢同水火,霍去病會那麼幹嗎?
顯然,霍去病之死,和李家人、衛家人都關係不大。
意氣風發的霍去病
霍去病去世前幾年,漢武帝曾與其有過一段對話。
上嘗欲教之吳、孫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上為治第,令視之,對曰:“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
表面上,霍去病對答得氣壯山河。尤其是其所說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更是成為流傳千古的勵志名句。
但從漢武帝與霍去病的對話中可以看出,漢武帝隱隱透露出打算結束漢匈戰爭的想法。因為漢匈戰爭消耗之大,已經讓大漢王朝不堪重負。
首先,這場戰爭,已使當時全國人口大減。《資治通鑑》記載:“武帝之末,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霍光知時務之要,輕勞薄賦,與民休息……”戰爭使西漢全國人口已經少了一半。
其次,財政已入不敷出。《史記•平準書》記載:(這場戰爭)“年耗上百億。”但當時,國家的收入卻遠少於此。《太平御覽》中寫道:“漢定以來,百姓賦斂一歲為四十餘萬萬。”可見戰爭消耗的費用,是每年國家收入的數倍。
衛青和霍去病有一次出征塞外,出塞時清點馬匹數量是14萬匹,但戰後回到塞內時已不到3萬匹。一場戰爭,將馬匹消耗得僅剩個零頭。
這種情況下,戰爭如果再繼續,國家社會經濟就會陷入崩潰。
漢武帝要讓霍去病學兵法,就是想讓霍去病好好休息,閉門讀幾年書,從此遠離戰爭一線;而給霍去病修建府邸,就是讓他安頓下來,年紀不小了,別總在外風餐露宿的,回家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踏實日子吧。
可霍去病的回答,雖說豪情滿懷,但卻隱隱透露出一個資訊:以衛青、霍去病為首的鷹派已經開始不太聽指揮,有點尾大不掉了。
從形勢上而言,如果漢武帝不當機立斷對衛青、霍去病下手,等他們坐大,那就危險了。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既然衛青、霍去病是皇親國戚,漢武帝為何偏偏要跟他們過不去呢?
因為漢武帝想換太子。
漢武帝晚年,皇后衛子夫年老色衰,李夫人漸漸得寵。
漸漸強勢的衛氏族人讓漢武帝深感忌憚,生怕太子劉據會成為衛氏傀儡,衛子夫成為第二個呂后。
而在當時,李夫人正得寵,且所生的兒子劉髆也漸漸成年。加上本就不喜歡劉據,漢武帝很可能就動了換太子的心思。
但劉據在衛氏族人的保護下,很難撼動。要動劉據,就先要將衛青、霍去病等人一個個清除掉。
一系列的打壓便拉開序幕。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死後,衛青長子宜春侯衛伉因犯法被免去了侯位。
霍去病死後兩年,他的封國斷絕了繼承人。
霍去病死後四年,衛青去世。
霍去病死後五年,衛伉的兩個弟弟,陰安侯衛不疑、發乾侯衛登二人都因進獻祭祀黃金缺少份量而丟了侯位。
在霍去病死後第26年,即公元前91年,對衛氏家族的終極打擊開始了。
當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與漢武帝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並且在甘泉宮皇帝專用的馳道上埋藏偶人以詛咒武帝。隨後,公孫賀父子被抓捕,並且都死在獄中,隨後被滅族。
要知道公孫賀的妻子是皇后衛子夫的姐姐。霍去病、衛青死後,公孫賀便成了太子劉據主要的支持者。公孫賀一死,劉據再也沒有招架之力,成了刀板上的肉。
於是,意在除去太子的巫蠱之禍就這樣開始了。
從霍去病,到衛青,再到公孫賀,這是一條思路清晰,循序漸進的打擊鏈條。最終指向的目標,就是太子劉據。而有實力發動這一系列攻擊的只有一個人,那便是漢武帝劉徹。
而這個計劃得以實施的前提,便是清除掉霍去病和衛青在軍隊中的勢力。
試想一下,如果霍去病沒死,巫蠱之禍時他正值4、50歲的壯年,掌握著西漢最為精銳的一支軍隊,最終誰滅誰就不好說了。
自從衛子夫失寵,漢武帝產生換太子的想法後,霍去病的命運實際上就已註定。
可惜霍去病一代名將,在戰場上猶如天神下凡,所向披靡,卻在一場換太子風波中早早隕落。
巫蠱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