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中國軍隊投入22.5萬人分三路向高平、老街、諒山發起了進攻。其中高平首發部隊42軍投入60000餘兵力擔任主力部隊,越軍346師則投入15000餘人,不過,高平之敵雖然沒有我軍數量之多,但越軍高層卻狂妄道:
“就算中國軍隊過來幾萬人,也難以撼動高平。”
讓越軍始料未及的是,僅僅7個小時,我解放軍首發部隊42軍就拿下高平,直接亮出了我們的“殺手鐧”。
越軍憑什麼這麼自信呢?我軍的“殺手鐧”到底是什麼?
一、飛將軍“李廣”
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高平首當其衝。在高平省北部地區,越軍投入346師及其配屬地方團,總兵力約19000餘人,當然這還只是正規軍的力量,另還有山地部隊20000餘人,這些山地部隊由民兵部隊、特工部隊以及公安屯組成。
高平作為越方北部重要城鎮,其地勢險要,山高林密,作為一處天然屏障守護著諒山、太原兩個重要省份,如果我軍想要往南打,不得不端掉這裡的越軍。
這裡的越軍修建了無數明暗碉堡,密密麻麻隱蔽在叢林之中,根本難以發現。再加上之前法軍佔領高平時,在這裡設定了大量的塹壕、坑道以及堅固工事,隨著越軍接手之後,再次在上面堅固完成防禦,其攻擊力不容小覷。
越南當局曾經誇下海口:
“高平至少能夠防守3個月,解放軍想要拿下高平,不付出幾萬人的代價根本不可能。”
在越南當局看來,當年法國軍只在這裡駐紮了5000人,就讓越軍折損數萬人,更不要說,現在他們有數萬人,解放軍想要突破這裡,難如登天。
當時守衛在高平的越軍346師被稱為“高北師”,作戰能力十分強悍,在抗美、抗法期間,以善打防禦而聞名,其中346師下轄245、667、851三個步兵團和188炮兵團。在師長黃扁山看來只要高平不失,那麼諒山就可以安枕無憂。
然而,高平當面我軍首發部隊是解放軍42軍,其中參與攻擊高平的有124師、126師和162師,而125師則被調去清剿後方殘敵。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42軍擔任主力部隊,奉命從東南方向攻擊越北重要城鎮高平,與兄弟部隊一起圍殲防守高平的越軍346師。
為了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42軍配屬的3個師外,還配屬了炮兵團以及軍屬坦克團,總兵力約60000餘人。雖然我軍兵力是越軍的幾倍,但是越軍方向不僅有正規軍,更有民兵部隊,雙方力量幾乎不相上下。
2月17日,42軍從126師抽調步兵和工兵分隊,與軍屬坦克團組成穿插部隊,目標直指東溪,以切斷高平守軍外逃的退路。
在越北山嶽叢林投入裝甲突擊隊,完全出乎越軍意料,而這一操作也達到了首發部隊一戰定乾坤的效果。
穿插任務下達後,42軍坦克團在原本只有一條牛車才能透過的小路上,根據當地嚮導的指引,克服重重困難,經過3個小時的時間終於搶佔東溪,完成穿插任務。
有意思的是,當時我軍坦克到達東溪,越南平民和東溪守軍以為是自己人,還不停的向我軍招手,直到我軍坦克向越軍目標發射,所有人不由嚇得哇哇大叫,開始四散奔逃。
“天啊,他們來的也太快了,我們都沒有任何準備。”
一名越南老百姓著急忙慌的喊道。
不過,我軍的目標是越軍工事以及正規軍,無辜平民不在其中。
彼時,42軍前衛坦克營剛剛佔領東溪,越軍增援部隊便立即沿4號公路快速逼近,於是我先頭坦克立即駛入高平大橋,準備對敵實施阻擊。關鍵時刻,尖刀連連長何思源一馬當先,開著62式輕型坦克快速向大橋方向駛去。
越軍坦克也意識到,何思源是想要炸燬高平大橋,於是快速向其開炮,連續三發炮彈,不是沒有命中,就是打到了橋邊的橋墩,最後一次不知道打到哪裡。
而這時,何思源的炮彈卻越來越精準,連續幾發擊中橋墩相同位置,終於隨著一聲巨響,高平大橋轟然折斷,墜落到了河流之中。
親眼目睹這一切,越軍中將黎猛不得不感慨道:
“此人不亞於飛將軍李廣呀。”
62式輕型坦克沒有先進的火控系統,行進期間也不具備發射能力,能夠完成如此高難度的動作,戰士臨危不亂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絕對是關鍵。
戰後,何思源也因為英勇的表現榮立一等功,尖刀連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坦克連”稱號。
二、7個小時拿下高平
在前衛坦克營行進途中,因為沒有協同到位,與步兵團拉開距離,前衛坦克營提前進入了東溪與敵軍進行作戰,連續打退了越軍多次反撲,好在下午2時左右,我軍126師378團抵達東溪,此時,在我軍步坦協同打擊下,越軍346師快速集結高平進行防禦。
很快,126師佔領東溪,並沿4號公路向北攻擊,與此同時,162師支援125師搶佔復和,完成對高平合圍之勢,由於其他穿插部隊還沒有到達具體目的地,於是,許世友決定由42軍單獨向高平發起總攻。
高平地區的敵人不單單是正規軍,還有一大部分民兵力量。再加上法國人留下的工事體系,可以說攻克高平的難度相當高。
抗法援越期間,陳賡、周希漢等人曾經在這裡作戰過,可以說深有體會,如今高平之敵是法軍時候的4倍之多,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42軍可不是被嚇大的,他們心理素質過硬,對於與越軍交手,早已經躍躍欲試,畢竟這可是一場正面對決,孰勝孰負一目瞭然。況且42軍還有一項獨特的“殺手鐧”——坦克。
顯然,42軍坦克團在戰場上的表現已經爐火純青,不僅將坦克當做自行火炮使用,還對敵火力進行挨個“點名”。
這無疑是我軍坦克團與步兵協同作戰的高超之處,每當步兵發起衝擊遭遇敵人火力阻擊,後方的坦克就會對越軍火力點一個個的拔點,然後敵人火力不敵,我步兵師便會蜂擁而上。大大的加快了我軍的進攻速度。
除此之外,高平山地上的打擊目標也能被我坦克團覆蓋,雖然坦克開不到山頂,但是坦克手一般都會將主炮儘量放平,然後打擊對面山頭上的目標,這樣的效果簡直出奇的好。
有時候越軍的火力點設定在半山腰,坦克主炮俯角不夠,戰士們便自行捉摸,拆掉坦克炮上的一個零件,這樣坦克主炮就能夠俯瞰到半山腰,從而摧毀敵人目標。
坦克炮團的威力震驚越軍高層,他們唏噓不已:想不到解放軍的坦克也能如炮火一樣厲害。
在步坦協同的密切配合下,高平總攻僅僅用了7個小時的時間就完全攻佔高平。
2月24日傍晚,42軍攻陷高平,殲滅越軍346師大部,眼看不敵中國軍隊,師長黃扁山帶領殘軍鑽進密林。據悉,黃扁山是在20天后獨自逃回了河內。彼時,東線指揮再次下達命令,全力清剿高平之敵。
隨著高平攻克,許世友指揮55軍攻陷諒山,而42軍負責清剿部分殘敵,到3月5日,中央下令撤軍,42軍各師才相互掩護,撤回國內。
對越作戰期間,42軍可以說是打滿了全場,在奪取越北重要城鎮高平之際,殲滅越軍346師6901人。這些數字並非實際被殲人數,部分越軍殘敵帶走的屍體和傷員無法統計。越軍346師投入高平總兵力8500人,按照這樣的推算,346師幾乎被全殲。
在346師遭遇全殲之後,越軍338師打算北上支援,到戰爭結束,338師也沒有下場,看來對方還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下場也是於事無補。
此次高平一役,雖然中間有很多曲折,我軍也從原來的7個師增兵到了11個師,打了整整28天,但是作為首發部隊,42軍作戰能力毋庸置疑,他們用機智和英勇戰勝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撲。
戰後,有人認為,高平之戰完全沒有必要大動干戈,畢竟我們投入在高平的兵力佔到了整個東線作戰(19個師)的58%,也佔到東西兩線參戰兵力的38%,如此耗費巨大的人力,只為搶佔高平,是不是有些不值得,為什麼不能夠繞開呢?
事實上,對於這一點我軍指指揮部也考慮過,但是高平作為一個突出部,始終無法繞開,而且越軍得到我軍真傳,一旦繞開必然會對我軍使用游擊戰,攔截我軍後方部隊,到時候麻煩更大。
總而言之,42軍坦克營成功的完成了穿插阻擊任務,他們的英勇作戰精神值得所有人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