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年丁家洲戰敗之後,賈似道乘舟隻身逃到揚州,群臣當即對他發起彈劾,奏章多到謝太后都快看不過來了。
迫於群臣壓力,謝太后將賈似道貶為高州團練使,安置到循州,家產也被抄沒。
宋理宗(當時已故)的弟弟福王趙與芮一向痛恨賈似道,於是招募了殺手押送賈似道前往循州,在半路上將賈似道殺掉。
當時,有個叫做鄭虎臣的人,擔任會稽縣尉,剛好是賈似道的仇人,於是毛遂自薦,成為了押送賈似道去循州的官差。
鄭虎臣的父親鄭壎曾是朝廷官員,卻被賈似道陷害致死,他本人也受到牽連,被充軍邊疆,後來遇到大赦才得以返回。
鄭虎臣押著賈似道啟程的時候,賈似道身邊還有幾十位美貌小妾,他看不過,就將其全部遣散。
為了折磨賈似道,鄭虎臣極盡羞辱之能事,他讓手下人搶走賈似道的財物,扯掉乘坐的軟轎,並讓賈似道在太陽暴曬下步行,非但不給水喝,還讓轎伕唱歌諷刺賈似道。
賈似道哪裡受過苦,一頓折騰下來,半條命都快沒了。
八月,鄭虎臣押著賈似道來到漳州城外的木棉庵,漳州到循州不遠,再不下手就沒機會了,他便數次暗示賈似道自行了斷,賈似道不想死,就不停裝糊塗。
鄭虎臣很生氣,於是呵斥賈似道說,賈團練,你還有臉活著嗎?
賈似道知道自己得罪的人太多,面前的鄭虎臣或許是其中一個,於是大聲說,皇帝許我不死,我為什麼要死?若要我死,先拿詔書來!
鄭虎臣見賈似道不肯自殺,便決定親自動手,於是大聲對賈似道說,我為了天下人殺你,哪怕犧牲自己也沒什麼遺憾的。
說完,鄭虎臣就將賈似道拉出去殺掉了,賈似道死時62歲,一代權臣就此落幕。
八月,似道至漳州木綿庵,虎臣屢諷之自殺,不聽,曰:"太皇許我不死,有詔即死。"虎臣曰:"吾為天下殺似道,雖死何憾?"拉殺之。
賈似道死後一年,鄭虎臣就被他的黨羽派人暗殺了。
文天祥得知鄭虎臣殺賈似道後又被反殺,於是作輓聯一副,對其表示肯定:
作正氣人,都為名教肩任;到成仁處,總緣大義認真。
明朝嘉靖年間,抗倭名將俞大猷在路過木棉庵的時候,感念鄭虎臣誅殺賈似道的義舉,於是為其立碑記功,遺蹟至今尚存:
宋鄭虎臣誅賈似道於此。
賈似道歷事三朝,是南宋最後一位權臣,他死之後四年南宋滅亡,很多人將他說成奸臣,其實他的命運跟抗元有很大的關係。
一
宋朝歷史上,有太多裙帶上位的案例,這些人都是大貴族家庭,他們入朝為官,根本不需要寒窗苦讀十年。
賈似道就是如此,他出自於官宦家庭,父親賈涉雖然官職不高,只當到正五品的大理司直,但能力很強,在處理歸宋軍的時候很有謀略,曾幫助南宋收復山東十幾個州。
賈似道十歲的時候,父親賈涉去世,他靠著門蔭入仕,擔任縣令之類的官,他的崛起主要是靠他的姐姐賈貴妃。
賈貴妃是宋理宗的寵妃,差點就當了皇后,賈似道靠著她的關係,一路平步青雲,四十多歲就當上了宰相,而且兼任兩淮宣撫大使等職,掌握著極大的軍權。
賈似道年輕的時候就是個有名的紈絝子弟,行為極為不檢點,生活也很奢侈,還好色成性,經常“遊諸妓家”,還喜歡乘坐豪華大船在西湖遊玩。
有一天夜晚,宋理宗見西湖上燈火徹夜不滅,就問那是誰,隨從想都不想就說,肯定是賈似道。
第二天,宋理宗派人去核實,果然是賈似道,於是斥責了賈似道,但並未作出處罰。
像賈似道這樣的人,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對國家有用之人,但他在鄂州之戰中的表現,卻讓人大感意外。
1258年,蒙哥發起全面侵宋戰爭,當時他的計劃是,由他率一路大軍攻打四川,率一路大軍攻打荊山,兩路大軍取勝後在鄂州會師,克鄂州之後直取南宋都城臨安。
鄂州,是南宋防禦蒙古的重鎮,當初岳飛抗金,就曾長期在鄂州練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蒙哥被困在了四川,但忽必烈卻一路過關斬將,直達鄂州城下,他在城外建造了一座很高的瞭望臺,每日指揮大軍攻城。
當時,蒙軍攻勢很猛,卻被守將張勝幾次擊退,只不過城中兵力越來越少,形勢也越來越不利。
朝廷得知情況後,緊急調遣援軍,同時任命賈似道為主將,率領援軍奔赴鄂州指揮作戰。
鄂州城十分危險,賈似道不顧個人安危,從漢陽進入鄂州,蒙軍就準備挖地道進入城內,但都被賈似道率軍擊退。
為了防止蒙軍再挖地道,賈似道讓人繞城建造木柵欄,形成了一道夾城,蒙古果然無可奈何。
忽必烈看到後,不無讚歎地說,“我怎麼才能得到賈似道這樣的人才呢?”
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後來,蒙軍進攻湖南、江西一帶,宋理宗命賈似道突圍至黃州,賈似道又冒險抵達黃州,很快就構建了一道牢固的新防線,江西、湖南一帶軍民士氣大振。
後來,蒙哥戰死釣魚城下,忽必烈急於回國爭奪汗位,於是撤軍而還,鄂州因此得以解圍,宋理宗很高興,於是讚揚賈似道說:
奮不顧身,吾民賴之而更生,王室有同於再造。
靠著鄂州之戰的功勞,賈似道在朝堂威望大增,被封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衛國公,由此成為一代權臣。
二
1264年,宋理宗去世,由於他沒有兒子,所以他弟弟趙與芮的兒子趙禥繼位,是為宋度宗。
宋度宗智商明顯低於常人,而荒淫好色則甚於宋理宗,他沒什麼才能,於是對擁立自己為帝的賈似道十分依賴,他拜賈似道為太師,總攬軍國大事,平時稱呼賈似道為“周公”。
在此之前,賈似道為了解決國家財政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改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但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人,激化了南宋內部矛盾,甚至造成大將劉整投降蒙古。
因此,賈似道開始遭到官僚地主們的反對,再加上他本人生活奢侈,所以許多人罵他為奸臣。
賈似道感到很厭倦,於是幾次向宋度宗提出辭職,宋度宗害怕失去他,哭著喊著挽留他,後來乾脆讓賈似道十日一朝,賈似道這才勉強答應留下。
據記載,賈似道掌權期間,根本無心朝政,而是整日在西湖葛嶺的豪宅中享受恣意生活,他將一大批歌妓、尼姑、舊宮女弄到豪宅中,日夜喝酒淫樂,有時候還通宵達旦地在西湖遊船上與妻妾們玩耍,因此人們都說“朝中無宰相,湖上有平章”。
1267年,元軍圍困襄陽,這時的賈似道意志消沉,沉迷享樂,根本無心戰爭,他表面上多次說要去前線抵抗蒙軍,卻暗中指使親信上書,建議宋度宗讓他留在京城運籌帷幄。
師臣(賈似道)出,顧襄未必能及淮,顧淮未必能及襄,不若居中以運天下。
賈似道不去前線,朝廷對襄陽的支援卻在繼續,但隨著局勢的惡化,以及南宋軍隊內部矛盾逐漸的激化,襄陽逐漸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1273年,樊城丟失,襄陽也彈盡糧絕,守將呂文煥無奈之下只得選擇投降元朝(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持續了5年多的襄陽之戰宣告結束。
第二年,元軍又攻克了鄂州,將建康圍困起來,臨安也變得岌岌可危。
為了逼迫賈似道上前線督師抗元,太學生們組織了聲勢龐大的抗議活動,無奈之下,押只得在臨安設定都督府。
1275年,劉整去世,賈似道感到很高興,因為他知道此人的厲害,便決定奔赴前線抵抗元軍。
那時,宋度宗已經去世了,繼位的宋恭帝趙㬎不過是個孩童,由謝太后臨朝攝政。
謝太后很欣賞賈似道,於是命賈似道率軍13萬抗擊元軍,這是南宋最後的精銳了。
抵達蕪湖之後,賈似道派人向元軍主帥伯顏求和,表示願意稱臣納貢,但被伯顏拒絕。
不久,賈似道就得知孫虎臣所部七萬人在丁家洲戰敗的訊息,一時間宋軍人心惶惶,畏戰心理非常強烈,紛紛潰逃,賈似道打算收攏潰軍,但根本沒人聽他的。
丁家洲之敗,純粹是因為大將夏貴臨陣脫逃所導致的,夏貴之前在湖北遭遇失利,擔心賈似道在丁家洲取勝,自己將被治罪,於是臨陣脫逃,導致孫虎臣沒有戰船支援,最終敗給元軍。
這還不算完,夏貴見到賈似道之後,又騙賈似道說,現在大軍已經不敢與元軍作戰了,你應該返回揚州招募潰兵,把皇帝帶到海上去,我將死守淮西。
諸軍已膽落,吾何以戰?公惟入揚州,招潰兵,迎駕海上,吾特以死守淮西爾。
賈似道信以為真,便與孫虎臣一起坐船返回揚州,一路上收集逃兵,卻反被逃兵大罵,無奈之下他只得進入揚州。
丁家洲一戰,南宋精銳要麼被殲滅,要麼作鳥獸散,總之損失殆盡,需要有人為此負責,大臣們便紛紛上書彈劾賈似道。
賈似道心裡苦,自己在前線出生入死,別人卻在後方吃香喝辣的,還要指責自己,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於是上書為自己辯護。
謝太后很理解賈似道的處境和難處,但礙於群臣的壓力,雖然沒有殺掉賈似道,但將賈似道貶黜到循州,結果在半路上被鄭虎臣殺死。
鄭虎臣是趙與芮指使的,趙與芮之所以這麼恨賈似道,是因為他的兒子宋度宗被賈似道控制,並且他認為賈似道身為宰相,卻是誤國誤民的奸臣。
三
賈似道在南宋當了二十一年權臣,其實他的力量是弱小的,因為他無法阻止南宋的頹勢,也阻止不了,因為南宋面對的是強大的蒙古。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只知道賈似道大權獨攬,排斥異己,私生活也不檢點,但殊不知他為了挽救南宋,也做出過很多努力。
比如,賈似道在宋度宗時期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換作是別人,恐怕沒幾個人敢這麼幹,因為太得罪人了,對自己卻沒什麼好處。
賈似道為何要改革?因為南宋從建立時就缺錢,經歷了幾十年戰爭之後,就更加缺錢了,軍費開支和官員俸祿都成問題。
沒錢怎麼打仗,誰還替你賣命,所以改革是必須的,就比如公田法,其核心思想就是阻止土地兼併,打擊大官僚大地主,增加朝廷收入。
公田法推行十二年,確實使朝廷的收入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為南宋續命。
但是,公田法卻讓賈似道得罪了一大幫官僚地主,他們恨不得殺了賈似道,為了對抗公田法,他們使盡渾身解數,比如隱匿田產,最終成功將損失轉移給百姓,結果百姓也開始反對公田法,對賈似道恨之入骨。
賈似道之所以被殺,就跟推行公田法進而得罪大地主階級有關,當初彈劾他,建議謝太后殺掉他的那幫人,大多都是公田法的受害。
還有打演算法,也就是對軍隊進行財務稽核,這是為了使防止軍隊出現剋扣糧餉、虛報軍額、經商盈利等行為,從而挽救財政危機。
打演算法毫無疑問也是得罪人的,當然賈似道在推行這一改革的時候,飽含了一些私心,比如藉機排除異己,還逼反劉整,但這些人如果是清白的,賈似道又怎麼害得了他們呢?
再比如關子銅錢法,一舉扭轉了當時錢輕物貴的經濟局面,對挽救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具有很一定的效果,卻也是得罪人的,導致許多有錢人手上的貨幣變成廢紙,於是也對賈似道進行攻擊。
總之,賈似道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並沒有給自己謀求太大的利益,反而讓他得罪了太多人,他如果真的那麼自私,完全不用這麼幹。
由此引申出一個話題,賈似道到底是不是奸臣?
四
賈似道身上的許多特質,確實看起來像奸臣,但在南宋末期那個腐爛透頂的時代,許多被稱之為忠臣之人身上,行為道德可能還不如賈似道。
賈似道出身貴族,是皇親國戚,更是位高權重的宰相,他身上有些缺陷其實是很正常的,只不過他所處的時代和他的身份,將他的缺陷放大的。
在南宋,其實並沒有太多人對賈似道的私生活做點評,也沒人說他是權臣。
所謂權臣,是皇帝都奈何不了的,賈似道並未達到這個高度,要不然謝太后一句話,怎麼就將他貶黜了呢?
事實上,南宋人對賈似道的評價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鄂州之戰後,輿論對他主要持褒獎態度;第二階段是丁家洲之戰後,輿論對他多持貶低態度。
在鄂州之戰當中,就連忽必烈都說賈似道有督戰之功,南宋國內許多人都寫詩讚揚賈似道,以宋理宗和劉克莊的詩最具代表性,賈似道作為“中興名臣”的姿態,開始出現在南宋政治舞臺。
但在丁家洲之戰後,以原本依附於賈似道的陳宜中為首的一幫大臣,開始對他進行漫天進攻,欲殺之而後快。
賈似道死後,《宋史·賈似道傳》更是將賈似道說得一無是處,沒有一處正面評價,有的只是打擊異己、欺君罔上、生活奢侈、擅權專政、意圖謀反等負面評價。
為何古人對賈似道的評價,會出現如此大的轉變?其實跟南宋局勢的變化,以及賈似道的所作所為有關。
鄂州之戰後,南宋的局勢明顯向好,於是賈似道得以以功臣的姿態開始執政,在大家都紙醉金迷的時候,賈似道卻進行了一系列得罪人的改革。
隨著改革的深入,以及南宋局勢的惡化,那些被賈似道得罪的人就開始蠢蠢欲動了,丁家洲之戰失利後,開始對賈似道發起總攻,既是為了報仇和推翻改革,也是為了給南宋在戰爭上的失利找一個替罪羊。
而史書之所以對賈似道的記載偏向於奸臣,主要是因為他執政時得罪了太多讀書人,而修史者多是理學派人物,理學對道德的評判標準又很高,非但賈似道不符合道德標準,就連發起開禧北伐的韓侂冑也不符合,也被說成奸臣。
再一個就是,元代修史者在編纂《宋史·賈似道傳》的時候,參考的都是經過宋人刪改、編造過的資料,這些資料都是賈似道的敵人留下的,“遇事不問是非,均加貶抑”,賈似道的形象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奇怪的是,在《宋史·理宗紀》當中,卻記載了許多關於賈似道的功績,比如賈似道在擔任理財和軍事方面的重要職務時,都有著不俗的表現,比如抑制物價,打擊宗室、外戚和宦官,等等,而且做法都很高明,能力是非常強的。
這與《宋史·賈似道傳》的記載很衝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宋理宗是皇帝,賈似道的功績就是他的功績,儘管賈似道得罪了不少人,但沒人敢貶抑宋理宗,只能如實記載在與宋理宗有關的史料中。
賈似道在戰爭中的表現,其實是被極大貶低了,南宋對蒙古的軍事失利,可不是賈似道一人能左右的,南宋的失敗是大勢所趨,賈似道努力過,但失敗了。
當然了,寫這麼多不是為了給賈似道洗白,而是讓大家充分了解賈似道這個人,可能不是史書記載的那麼不堪。
那麼,賈似道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只能說,賈似道是個不完美的人,他出現在歷史關鍵時刻的關鍵位置,他曾試圖努力把南宋帶出深淵,卻因為自身缺陷以及時代限制,導致他功敗垂成,淪為人人喊打的奸臣。
賈似道有愛國的一面,也有奸臣的特質,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沒有出賣國家,他至始至終都在維護南宋的利益。
比如鄂州之戰,經過各種史料對比,可知賈似道確實有約和行為,但在忽必烈退兵之日,如果能達成合理的議和,其實是一件好事,但造謠者卻說賈似道賣國求榮、虛報戰功。
實際上,賈似道在鄂州之戰時,不顧個人安危,臨陣不亂,從容指揮,最終力挫敵人,這份功績不容抹殺。
當然了,賈似道最終敗給了蒙古人,也敗給了自己人,那些喊著要殺他的人,真正敗壞國家的大有人在。
那麼,賈似道是忠是奸,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