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了鬧了,法國農民又開始鬧了!最近,法國農業危機的話題成了國家熱門。
他們堵車,他們潑糞,他們破壞超市,他們進軍巴黎!
很多人認為,工業和超市的暴利是導致農民困境的罪魁禍首。然而,真相總是比表面看起來的要複雜得多。
這邊的農民說自己農產品被賤賣了,那邊的消費者在抱怨產品太貴,最後連中間渠道商都說自己並沒有多賺。
小編撓頭了,啥意思,錢呢?
要想搞明白這個問題,首先,咱們得聊聊法國的環保規範。這聽起來是件好事,保護環境嘛,誰都支援。
但這些規範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再加上農產品的價格並沒有體現出這些增加的成本,農民們自然覺得自己辛辛苦苦的工作得不到公正的回報。
大家平時會非常自然的認為是“中間商”在賺差價,“那些工業界和超市不就是在賺大錢嗎?”
但菲利普·戈茨曼,一個懂行的大型零售行業專家,卻不這麼看。
他告訴我們,這種普遍的看法其實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如果法國農產品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廉價,那法國的食品價格應該非常有競爭力。
但實際上,根據資料顯示,法國的食品價格比鄰國要高得多。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首先,法國農業以高品質自居,但這背後是高成本的代價。
舉個例子,法國的肉類價格比其他歐洲國家高出30%。我們都知道,法國人對食物的品質要求可是很高的,但隨著收入的變化,準確說就是購買力下降,那些昂貴的價格標籤開始變得有點承受不起了。
法國農業把自己定位為高階,但又被固定成本壓垮,找不到客戶。
有趣的是,雖然大家都覺得超市和分銷商賺了不少錢,但事實上,法國這塊,他們的利潤率其實並不高。
平均利潤率大約只有2%,這比其他歐洲國家都要低。這就說明了,農業危機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分銷商的“暴利”,而是生產成本的提高,以及市場對高品質產品需求的不足。
接下來,戈茨曼還指出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國家層面的規範給農民帶來的負擔。
比如說,在法國,一個普通工人買水果和蔬菜的花費可能是西班牙工人的三倍。這些規範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法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至於那個被大家議論的Egalim法律,即《農業部門平衡商業關係和健康可持續食品法》,戈茨曼認為它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他說,在一個統一的歐洲市場中,只有全歐洲範圍內的策略才可能有效。
然而,並不是所有歐洲國家都願意接受這樣的策略。
人們還聽說,法國加布裡埃爾·阿塔爾部長承諾要簡化農民的工作流程。
但是,戈茨曼提醒我們,這些措施並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那就是“折騰”。
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政府要求養雞場主連續兩次改變生產雞蛋的方式。
這花費了大量資金,給他們帶來了巨大困難。除了錢之外,甚至還有一個政治問題:這些生產變化始於南方,那裡是法國農場平均規模較小的地區。
因此,它們難以承受必要的轉型過程中所需的沉重投資,工業也是如此。
南部的工業企業平均規模太小,無法應對競爭的現實。戈茨曼覺得南部這些小規模農場必須合併集中才能應對這樣的生產變化要求。
但是誰家好人好端端的去把自己農場和別人合併呢?小而美才是南法標籤啊!
最後,戈茨曼對法國公共財政的現狀表示了擔憂。他認為,政府缺乏解決稅收和社會負擔問題的財政能力。
不過,他也提到了一個值得讚揚的地方,那就是農業界的適應能力。他說,只要政策穩定和一致,農業界就有希望取得進展。
戈茨曼提醒人們,雖然有些農民的生活水平還可以,但農業收入的不平等問題正在加劇。
農業正變得越來越技術化,農民們需要更多的技能和知識來適應這種變化。
他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這一點:如果在同一地點有兩家理髮店,一家的營業額是另一家的30倍,那麼營業額較低的理髮店可能不得不關門。
但在農業領域,這種市場邏輯卻常常被忽略。
Ref:
https://www.lepoint.fr/politique/colere-des-agriculteurs-dire-que-les-industriels-et-les-supermarches-se-gavent-c-est-factuellement-faux-28-01-2024-2550893_20.php
文|Tutti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