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趁著地鐵S3線開通,小都去資陽捕捉了一把秋天。
哪知道,即刻就收到了沒看夠的訊息,特別是資陽市博物館,去過的朋友紛紛曬出各種絕美打卡。
彆著急,在逛博物館這件事上,小都絕對是認真的,馬上來一波加更。
誰家正經博物館,
長得像個「鈿子頭」?
資博,給人的印象首先是它的主體建築。小都曾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它長得像《如懿傳》裡面“大如”的鈿子頭。
當時小都沒仔細瞭解,還以為博物館裡有相關展品。結果過了兩天,又刷到有人說它是個船頭,也有爭論說,這分明就是一杯蓋碗茶,或者杯子蛋糕。
後來,小都終於到了現場,和同事前後腳去,他形容它是個飛碟或超級碗,但我又單方面覺得它更像是古代男子戴的某種冠冕。
還沒進門,就因為建築的形態引發了討論,這進一步堅定了小都要搞清楚它到底是個什麼的決心。於是,我開始了進一步查證。
原來,我們都忽略的另一種看法:俯瞰。據說,根據這種視角,它會似一隻落在大地的眼睛,寓意“時光之眼、歷史容器”。
它的確也如同猜測,不是純抽象的概念,而從鎮館之寶漢代銅車馬、國家級非遺安嶽石刻等提取元素,最終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樣子。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因為,官方的說明並不是唯一的絕對答案,網上七嘴八舌的想象和討論,讓這間造型奇特的博物館,以更加深刻的方式,引起了大眾的好奇。
就像之前小都之所以會走進芝麻油博物館,也是因為每次路過高架時,總會被它的尖尖頂和瀰漫在空氣裡的油香所吸引。
顏值欣賞完畢,下一步自然就是檢閱內涵。
由於當時去得較晚,錯過了負一樓的臨展,小都只有幸看了位於二樓和三樓的常設展。
一共四個廳,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四個篇章,雖然博物館給每個篇章都起了優美的名字,但小都打算以四件寶貝為核心來進行簡單粗暴的串聯。
畢竟,寶貝嘛,總是使人提神。
35000歲「資陽人」,
長蛀牙,上二休五。
來,跟上節奏,走進展廳,膽小的朋友,興許剛進門就被一件頭蓋骨嚇得心驚肉跳。一邊嘀咕著,資博也太硬核,一邊上前仔細檢視。
只見這頭骨長17釐米,寬13.5釐米,厚13釐米,上面有明顯的裂紋和修復痕跡,旁邊還放著個上頜骨。
這便是我們今天登場的第一位寶貝——來自距今約3萬至4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
要說這位朋友的現身,那可是一個傳奇。
故事發生在1951年,當時正值成渝鐵路資陽段修建時期,重慶大學教授張聖奘帶領著工作小組對鐵路沿線文物進行調查和保護。
三月的一天,站在九曲橋墩基坑的張教授感覺腳下踩到了一個東西,探身一撈,竟撈出個化石。經辨認,確認為來自古人類。
這無疑是一個震驚世界的發現。
不僅在於它指向了古人類,還在於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次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它也是我國南方首次發現有明確地點、儲存較完整的晚期智人頭骨化石。
根據發現地,它被命名為“資陽人”。
就這樣,“資陽人”跨越萬年時空,和教科書級別的周口店“北京人”、“山頂洞人”、雲南“元謀人”一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姓名。
有必要說明的是,放在資博的這顆頭骨其實是個複製品,但是展廳在呈現這一部分時,小都個人感覺非常意外。
首先,不僅用各種文獻資料再現了文物的挖掘、發現過程,還做了大量關於這位“資陽人”的研究,以及晚期智人的場景復原和影片補充說明。
比如,這位“資陽人”長啥樣?來,再走兩步,就會看見容貌的復原:一位50歲左右的女性,僅存的一顆牙齒顯示她患有嚴重的牙病。
在她的背後,還有一個部分,專門呈現了“資陽人的一天”,同時陳列差不多地點出土的石器、動物骨頭化石等,進行場景化展示。
也是在這兒,小都一不小心get到了兩個“破大防”的冷知識。
其一,只道祖先生活苦,沒想到他們“上二休五”。
憑藉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物產,“資陽人”每週平均工作時間不到現代人的一半,獵手們每三天出獵一次,每天採集3小時就已經足以養活整個族群。
其二,我們吃得更好,本以為開始“長腦子”了,結果腦容量在縮小。
有研究表明,與採集狩獵祖先相比,現代人類的體型下降了10%,腦容量也隨之下降了10%。
其次,還做了非常多的對比研究,說到這裡,膽小的朋友們恐怕又要閉眼了,因為這部分的“骨密度”非常高。
不僅能看到國內的古人類化石,南方古猿阿法種(露西)、直立人圖爾卡納男孩、早期智人尼安德特小孩、晚期智人克羅馬人也都“來”了。
對比也做得比較細,古人類頭骨複製品外,現場還展示了幾副骨架複製品,就連生產工具也沒放過,比如,既能看到“資陽人”的骨錐,也能看到“山頂洞人”的骨針。
同時,還結合鯉魚橋、濛溪河等資陽舊石器遺址進行有關“資陽人”的延展,整個廳不管是空間體量還是內容陳列,都非常充足。
絕美鎮館之寶,
瞧瞧“中國漢代第一車”。
告別“資陽人”,繼續往前,在尋訪第二件寶貝的路上,首先會穿越一片富庶的漢代莊園,農人們正在辛勤勞作。
旁邊的展櫃裡,勞作傭排排站,有的提著罐子,有的在做飯,有的拎著簸箕……
再往前探,將從田間地頭,來到屋前院後,不僅可以看到可可愛愛的狗子,威武雄壯的公雞和圓滾滾的小豬,還有煙火氣十足的市井生活場景。
這一部分的文物,都以陶和青銅為主,明明白白地講述了當時資陽人的吃穿住行。
喏,從平房到樓房的相關民居營建,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精緻居住環境的追求。
展櫃裡既有相對完整建築模型,也有區域性構件,比如這一排漢磚,小都就非常喜歡,特別是它們的花紋,那是相當豐富,菱形紋、瓦當紋、棋牌紋,有的還會在菱形紋裡面加上錢幣圖案,這赤裸裸的寓意,請問誰能不愛。
一隻長得奇奇怪怪的蟾蜍亂入其中,也成功引起了小都注意,據說,它是一株搖錢樹的底座,讓人忍不住想象它復原後的完整形態。
再往前,就是些飲食器具和起居娛樂小物件,比如這些大大小小的銅鏡、一把歷經歲月的木梳和迷你銅鞋便給小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時,有關“馬”的文物逐漸增多,它們不僅是陶馬、石馬,還是蓋工帽等馬車零件。看到這裡,小都心裡突然預感,下一位主角即將登場。
果然,一轉身,就在展廳的拐角處看見了精美絕倫的側影。
這,便是今天的第二件寶貝,大名鼎鼎的資博鎮館之寶,有著“中國漢代第一車”之稱的漢代銅車馬。
它於2005年出土於資陽雁江區蘭家坡,2023年底資博全面開放,闊別家鄉18年的銅車馬迴歸,引起了一大波圍觀。
為啥被稱為漢代第一車?因為在目前出土的漢代車馬中,它時代最早、體量最大、結構最為複雜、製作最為精美,請原諒小都在這裡用了很多“最”,因為它實在是太太太美了。
遠觀即驚鴻一瞥,近看直接時空凝結。
它由車、馬、馭手構成,姿態優美的馬兒呈奔跑狀態,三足站立,右前腿抬起,站在它的面前,會感覺彷彿聽見了它的呼吸,斑駁的銅鏽之下,每一個肌肉線條都活靈活現。
再看這車輪,彷彿下一秒,它就即將絲滑滾動,讓人忍不住舉起相機使勁拍。
也是那一刻,小都心中突然冒出了“動人心魄”這個形容,視覺引起的整體感官震撼,真不是假的。
它的出現,不僅體現了當時養馬之風的盛行,更展現了等級森嚴的等級制度和高超的製作技藝。
此外,這輛馬車旁邊的展櫃中,一系列的精巧青銅構件,也不可錯過。
石窟竟能3D列印?
1:1復原「東方維納斯」。
下一個展廳,小都來到了“中國石刻之鄉”——安嶽。
剛進門,就被沉浸式的光影包裹,讓小都感受深刻的是,它並不是那種純粹的光影技術,空間牆體上應該本身就有一些石刻元素,所以看起來比較立體。
再繼續往裡,會發現,博物館直接將安嶽的絕美石窟“搬”進了展廳。
首先迎接我們的,是幾個來自唐宋年間的石刻造像,雖然存在殘缺,卻絲毫不影響美感,每一個細節,都值得細細打量。
觀音的寶冠、菩薩的眼眸、文吏的帽簷、釋伽牟尼的形態、武士的衣結……而在它們背後,則是來自安嶽的臥佛復刻。
轉過一個彎,一尊貼金彩繪石刻水月觀音坐像守候在角落,給予空間恰到好處的起承轉合。
它的斜對面,便是小都要著重介紹的第三件寶貝紫竹觀音像。
相信很多去安嶽看石刻的朋友,都瞭解過這件寶貝。它位於毗盧洞第19號窟,高3米,作為全國罕見的北宋石刻藝術珍品,它不僅姿容美妙,頭上的寶冠、身上的薄裟衣裙也為人所稱道,或許正因為此,被人譽為“東方維納斯”。
而展廳裡的這尊,採用3D列印技術,按照紫竹觀音像1:1復原,可以說是“東方維納斯”資博“分斯”。
同樣吸引小都的,還有展廳末尾處的一大波圓雕羅漢石刻頭像,怎麼說呢,相比於剛剛看到的觀音像和菩薩像,它們看起來有幾分怪異,但是卻又一種特別的吸引力。
左青龍右白虎,
願你擁有「抓財手」。
接下來,將請上我們的最後一位寶貝,也是小都在最後一個展廳最喜歡的寶貝——淺浮雕石刻。
喏,左青龍右白虎,注意看兩位神獸的小爪爪,一手抓財,一手抓寶,咱就是說,已經拍下來作為屏保。
這對寶貝來自南宋,於2019年出土於資陽南津鎮松林村,可以說是非常新鮮的文物資料,它的鄰居是同時期出土的一對武士石刻,也非常精美。
它們不僅體現了當時石刻藝術的神韻與風采,更展現了流淌在資陽一帶的文脈與精神。當然,這部分所展示的,也不僅是石刻。
比如,再往前,就會與造型獨特、釉色豐富的宋三彩俑打個照面,尤其是這對匍匐俑,又讓人喜提表情包。
再比如,同樣來自宋代的灰陶抄手硯、銅圍棋盒、湖田窯青白釉瓷鳥食槽都再現了當時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
展廳裡還展示了來自清代的精緻文玩。
清朝的貴族們都在盤什麼串?這件銅胎掐絲琺琅珠串可還行?
以及,金釵鈿合、陶瓷雅韻、筆墨丹青你更愛哪一款?
時間有限,逛不完,根本逛不完。
● ● ●
最後,小都完全是掐著點走出了博物館,天色已經灰暗。
看下來整體感受就是,相比於那種超大型的博物館,資博展出的文物不算特別多,但重在精。
首先,不少寶貝放在全國都屬於優秀的那種,不乏“第一”和“唯一”;再次,它使用場景化的策展方式,將文物講得非常透,細節多,但展陳動線簡單明瞭。
小都覺得,這其實是對文物的一種尊重。
所以,真心還是比較推薦各位抵達資陽的朋友給博物館留點時間。
資陽市博物館
開放時間:9:00-17:00(16:3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
進館方式:實名預約/身份證刷卡
場館地址:資陽市雁江區車城大道三段6號
● ● ●
編輯丨小都
圖源丨牙尖兒、彭主任、Rain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影片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式丨YOU在場小程式 | YOU在場小紅書
合作新增微訊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