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下山·文鬱堂 畫廊
民宿/酒店裡開個美術館或博物館,房價是不是就能+1000?
不划算,坪效太低,展覽這些空間為什麼不拿來做客房?
光有藝術品就是藝術酒店嗎?不還得請專人打理、策展,那成本怎麼算?
真的會有人衝著藝術去住一晚嗎?
和旅宿業者聊天多了,經常聽到對藝術酒店的吐槽。
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藝術酒店,而且越來越多。
時下我們說起的藝術酒店,指的是把各品類的藝術收藏,或為噱頭,或為內容的住宿產品。
投入不少,回本遙遙無期的藝術酒店們,都在圖些啥?
既下山·文鬱堂
2017年,喜歡古建,一直在各地收集老房子的餘姚人劉潔海,在本地馬渚鎮菁江渡打下了第一根樁子。
兩棟婺派官房,一棟浙東民居,被異地重建成為耕讀堂、承慶堂和四禧堂,中間有連廊相連,雨天不會淋雨,後面是私人花園。
落成後,最初想用來養老的念頭被打消了,因為規模過大。
陽明觀堂 周邊
劉潔海想按照古建博物館的路子走,朋友提出了反對意見:無論最後是否售票,私人博物館過於封閉,反而是對古建築的消耗。
有人建議不如做酒店:有流動的人群,古建才能被啟用。
彼時,德朧集團「觀堂」品牌已在本地文化酒店這個領域小有名氣,打造了大禹、普陀山、十七房等觀堂產品,兩者碰撞,便有了如今的陽明觀堂酒店。
陽明觀堂
這樣的博物館酒店,顯得很合邏輯。類似的案例近些年層出不窮,各有心意。
杜維明是個熱愛中國文化的美國人,在華40多年裡,收藏了4萬多件中國民間工藝品,磚瓦、門窗、書櫃、櫥櫃、中藥櫃、鐵皮盒、神轎、官轎、獨輪車、馬車等等。
未必都是文物,甚至許多都只是非常普通的農家生活用品,但對杜維明來說,有意思,值得收藏。
藏品這麼多,總得尋一處存放,於是就有六悅博物館,黎裡(蘇州)日化廠的老廠房改造而成,以及六悅莊博物館酒店。
老物件有了新空間,或做擺件,或為傢俱,繼續在一個流動的空間裡發光發熱。
陽明觀堂
黃山既下山·文鬱堂兩年前開業的時候,主人鬱建明曾說過:不建議輕易在酒店開畫廊(博物館、展覽館等)。
他同時也「狡辯」:不排斥正好手裡有收藏,願意與人分享。
文鬱堂有一間畫廊,住店和非住店客人分不同入口抵達。
對於主人而言,畫廊是三千件藏品的安生之處,也寄託了期待:作為展望本地文化的一種嘗試。
既下山·文鬱堂 畫廊
曾住過瀨戶內海直島上的Benesse House,在非藝術祭的日子。
嚴格來說,Benesse House是一個集美術館、酒店、餐廳於一體的藝術專案,分為1992年開的museum,1995年開的oval,2006年開的park 和beach四部分,各有10、6、41、8個客房,設計師是安藤忠雄。
對於住店客人,酒店內的博物館免費進出。開放時間長,8點半到晚上10點。
因為有須田悅弘、杉本博司、Richard Long、Walter De Maria、Jasper Johns、BruceNauman等藝術家的作品,
雖然Benesse House房價不菲,但很值:可以免費看頂級展覽。
Benesse House
我的體驗是,博物館很好安放了早到的客人。
酒店規定的入住時間是下午3點並嚴格執行,很多旅行者都會早到。酒店工作人員會指指外頭:去博物館。
這確實是一項無可挑剔的增值服務。
Benesse House
在浙江江山的澡雪佳隱,Check in的等待片刻裡,管家會小聲建議你:
可以丟下行李,移步公區也就是展廳隨意參觀。
在畫廊閒庭信步的鬆弛與新奇,自然與在前臺乾等的焦慮不同。
飛蔦集X澡雪佳隱
不如方臨海店也叫丹楹店,得名於老宅保留著的紅色柱子。兩根最顯眼紅色柱子後面就是不如方藝術活動空間。
我去的時候,上一個展覽剛結束,100平米,空著。
那又如何?
不如方臨海店
上一個剛剛撤下的展覽是班蘭傢俱展,主人陶子自己挑的款。
前不久,朋友帶著日本畫廊的工作人員來,想舉辦日本茶器手藝人的展,這些手藝人都還沒離開過日本。
陶子一聽就被點燃了。
對她來說,藝術可以治癒人,藝術空間能讓眼睛可見的一切都更有意思。
不如方臨海店
今年春天在宜興開業的春山在望挖了一個地下空間,作為美術館。
一層是男主人的藏品,書畫、紫砂、陶瓷、傢俱、竹雕等,順著旋轉樓梯下樓,便是展覽空間,正在展覽的是畫家楊勇的作品。
春山在望的主人最早在宜興經營餐廳,原本以為「同樣是服務人,做酒店應該也差不多」,卻發現因為停留時間增加了無數倍而使得服務模式完全不同。
於是就有了茶館、美術館,都是為了增加客人的體驗感。
春山在望
最多人關心的還是賺錢問題:這些展覽/藝術,真的能帶來訂單嗎?
「是會有一部分客群,為了某個潮流IP的藝術展,來訂房體驗,運營中我們確切感受到藝術+酒店能相輔相成。」
北京前門隱世疊院兒衚衕民宿在2019年進行了品牌結構調整,以美術館為定位,聯合創始人何佩珊提到。
隱世疊院兒衚衕民宿
「曾經臨時接待了一位上海客人,聽說了古建和王陽明展覽後特地開車前來。看完展覽,覺得酒店也不錯,當即訂了一晚住宿+晚餐。」陽明觀堂業主代表韓溶滋也講過類似個案。
聽了一圈諸如此類「順便」的故事,但也聽得出,都是少數案例,主流客源還是住宿導向。
「雖然不乏衝著古建而來的客人,但客群依然小眾。如今的經濟形勢下,105間房依然是不小的壓力。」
陽明觀堂
是以,陽明觀堂酒店選擇兩條腿走路。
以小橋為界,橋外是「晴耕」,60畝地裡種了6、7種果蔬,稻子成熟時,放眼望去,一片金燦燦,為親子家庭提供了更自然的環境。
橋內講「雨讀」,古建外殼下,注入王陽明等本地文化。
陽明觀堂
為隱世辦展持平收支的是衍生品。
年輕藝術家設計的潮流 IP,比如喬喬兔、仙想想,和古色古香的前門衚衕形成了反差萌,IP帶來流量,也能帶動衍生品的售賣。
「不壓庫存,賣得也不錯。」成為隱世信心的來源。
隱世疊院兒衚衕民宿
對於陶子來說,藝術空間100方,不算太大,不至於產生過多關於坪效的爭論。
不如方也不排除會根據展覽成本等,對非住店客人收取一定的費用。
「可能是個下午茶餐位費,以示互相尊重。」陶子說。
澡雪佳隱的主理人表示,最近連續接了幾場與藝術跨界相關主題的品牌活動,都是看中了澡雪佳隱的美術館空間和藝術氛圍。
「品牌活動通常會包場,收益自然比賣日曆房可觀。」
飛蔦集X澡雪佳隱
中國各地,各種美術館酒店/民宿去過不少,從一開始的興致勃勃到現在幾乎麻木。
大多時候,「藝術」只是幌子,幾幅畫或幾個展品就能與藝術掛鉤?
更別說公區的嘈雜喧囂,哪有一絲藝術館的模樣。
飛蔦集X澡雪佳隱
一個春日晴好的日子,沿著一條開滿鮮花的青磚小路,進入江山澡雪佳隱的大堂。
第一感覺是靜,交談都是輕言細語,腳步聲也刻意放輕。
大堂左邊的工作臺,像極了美術館檢票處;
右邊是一個紀念品商店,管家介紹說是7家飛蔦集在中國各地收集的風物,有非遺,有美食。
飛蔦集X澡雪佳隱
澡雪佳隱的公區也是畫廊,一個迴廊式的空間佈局,讓人邊走邊看;
不同飽和度的白色漸進鋪陳出屏氣凝神的氛圍,讓人安心看畫。
遠景是江郎山,近景是高低錯落的油菜花地,沒有鋪天蓋地大開大合的落地窗,反而用大幅牆面遮蔽掉很多風景,只留一扇小窗,不定期展出油菜花、藍天白雲、狂風暴雨等流動畫作。
飛蔦集X澡雪佳隱
這不是偶然的。
澡雪佳隱最初的定位就是美術館,是飛蔦集旗下美術館民宿品牌。
也因此,青山周平的設計裡一直都有「美術館」使命。
住宿疊加藝術,如果只是藝術品的堆砌,很難達成真實的藝術觀感。藝術空間的呈現很重要,或許早在建築設計的第一筆,就決定了成敗。
飛蔦集X澡雪佳隱
隱世在調整為美術館民宿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英文名:inart。
不過,中文名沒有變,甚至「不敢」在名字裡加博物館、藝術館等字尾。
「這些個‘館’似乎總意味著民宿的體驗感不好。」何佩珊不想被人避雷。
何佩珊提到了隱世轉型的優勢:
除了本來的建築風格以及擁有建築師裡的策展資源外,她認為衚衕+當代藝術是能製造反差感的,為藝術民宿增添了想象空間。
隱世疊院兒衚衕民宿
以住宿空間為本體,做好自己的產品才是王道,其他的配套,都只是錦上添花。
鬱建明也說過類似的話:
「初心如果是為了商業系統的完善,純粹想提升空間調性,還不如踏踏實實做服務和體驗。」
既下山·文鬱堂
藝術和住宿,是兩條賽道。
藝術和酒店民宿的結合也不是簡單的 1+1,何佩珊梳理過一些必備要點:
▫️不論走當代還是傳統路線,都需要主理人有一定的美學教育基礎,才能解釋及傳遞「藝術+酒店」的整體理念;
▫️除了審美,還需要一定的學術支援,考驗主人的知識面;
▫️如果希望藏品或展覽的作品能成為營收之一,藏家的圈子也成了必須;
隱世疊院兒衚衕民宿
挑作品也是難點。
從成本和收入角度看,國際藝術家作品具備一定的知名度,但借展和策展成本高;
對比青年藝術家,知名度和價格都不高,不過作品可以二次開發成為文創產品的話,也會在考慮範圍內。
這麼難,這事兒到底誰做?
隱世疊院兒衚衕民宿
陽明觀堂在開業初期有過困惑:
和藝術館的流動性以及活動導向不同,酒店的古建需要講解,才能形成良好互動——誰來講呢?
如果為古建單獨設立一個講解員的崗位,很難界定工作量和KPI;如果是兼職,穩定性和專業度無法保證。
直到無意中覓得良人:來應聘保潔的當地人符老先生很熟悉餘姚文化,也願意分享。
從最初背稿子,到現在輕鬆自如,「符老先生講古建」也成了固定專案,帶領住店客人hotel tour,把牛角、冬瓜梁、銀杏木講得靈動有趣。
酒店總經理感慨:住宿空間做本地文化,關鍵還是得有一個「對的人」。
陽明觀堂
夏雨清請來老友左靖作澡雪佳隱美術館的主理人,有多年策展和鄉建經驗的左靖曾為碧山村和大南坡等鄉村增添了藝術氣息,
澡雪佳隱寄託了追求生活的本質的心境,是一處田園生活的人文烏托邦「藝術家」的家。
飛蔦集X澡雪佳隱
鬱建明將酒店的運營交付給既下山團隊。
畫廊是另一條線,有他就行。他笑說「自己就是最大的成本,只不過可以忽略不計。」
隱世幾乎成了年輕藝術家的平臺,聽起來這倒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
每4個月就會更新一次展覽的頻率,已使得隱美術館正在成為年輕人辦展的首選目標。
「經常接到年輕藝術家的諮詢,最近有幾家出版社也很感興趣。」
陶子沒有另請團隊,她自己就是主理人、策展人。
「藝術的美好在於多樣性,而且觸達人心的方式也沒有限制,這種美好當然要自己親自下場。」
既下山·文鬱堂 畫廊
⚪️
陶子的話讓人想到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的觀點:
人人都是藝術家。
藝術,並不是放在客廳或者博物館裡的作品;
「人人都是藝術家」也是指一切社會與文化的事件,對話和思維的過程,是日常生活的「精神化」。
不如方臨海店
博伊斯認為,創造力不是藝術家的特權,藝術也不只是藝術家的作品,而是一切人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產物。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和世界的創造能力。
當藝術生活化,或許我們能以更平視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策展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博物館記錄的從來不只是皇親國戚的生活,更多的是百姓日常。
我們去到一個地方,住進一個酒店/民宿,對藝術的期待,其實並沒有設限。
既下山·文鬱堂
圖片來源:陽明觀堂、春山在望、飛蔦集X澡雪佳隱、文鬱堂、隱世、不如方、Benesse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