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廣州的山林間掛滿了紅彤彤、圓滾滾的“金果”——柿子。經過冬天的寒風吹、春天的回潮、夏天的日曬雨淋,金秋,才迎來開盡漫山遍野鮮紅香甜又軟糯的柿子。廣州的秋天雖然不太長,但楓葉變紅、樹葉變黃的景色,這裡也有。帽峰山上漫天楓林早已染紅了潔白裙襬,吸引了許多人前往一探。還有到了深秋才逐漸火熱的落羽杉,如同羽毛般輕柔飄逸,卻又熱情惹火,引人注意。
不用嚮往詩和遠方,田間的撒野、隨風飄揚的稻浪,就能讓快樂與自由直觸心底。每逢秋日,廣州的稻海饋贈給我們油畫般色彩,秋天治癒的畫面是一望無垠的金色稻海,是自由撒歡的孩童,是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而在廣州藏著這麼一個地方,它被稱為廣州郊區“小黃山”。人少景美適合拍照賞秋,奇峰異石等您攀登!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廣州郊區“小黃山”到底是在哪裡?那裡又有著哪些不一樣的風景?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牛牯嶂的那些事。牛牯嶂,又名靈山,海拔1084.3米,是增城區最高峰。因山形像只大水牛伏於泥水中,故人們慣稱它為牛牯嶂。不僅如此,而且,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廣州牛牯嶂半山腰上,散落和分佈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奇石。因此,這裡被稱為廣州郊區“小黃山”。這些奇石屬於花崗岩龜背石,分佈於牛牯嶂600米以上的山地。
以及900米以上山峰和巖壁處最為集中,而風化的球形花崗岩表面是龜背紋分佈的主要部位。牛牯嶂花崗岩岩漿是一種高密度、強粘度、高溫並具有一定揮發組分的黏稠體,其侵入就位過程中發生冷凝收縮作用,形成不同方向的原生節理構造,這些原生節理構造使巖體形成大小不同的塊狀體,成為龜背紋的形成基礎。在距牛牯嶂主峰南西側的1066.6米海拔高程點處,發現面積約180平方米的龜背石。
它們分佈於呈球狀風化的基岩傾斜面上,龜背紋裂隙多彎曲呈弧形,裂隙切割深度2~3釐米不等。該區域龜背石以四、五、六邊形為主體,區域性龜背紋由七邊形構成,各邊均以三節點呈放射狀產出。除此之外,廣州牛牯嶂稱得上是增城最後秘境。牛牯嶂幾乎全程土路,路也比較狹窄。路上樹枝雜草叢生,不適合雨天或者黑夜行走,在叢林裡穿梭行走。大豬兜水庫邊上往下走有一段盤山公路可以走,唯一的水泥路。
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才造就了這樣的美景。一路爬升到達山頂,美景一下子呈現在你眼前,一瞬間覺得所有勞累都是值得的。站在海拔1084.3米的頂峰,極目遠眺,北部山區的美景盡收眼底:東面,南崑山層巒疊嶂,如詩如畫;南面,增江如玉帶般蜿蜒流淌,展現出田園詩意;西北方向,白水飛瀑從天而降,氣勢磅礴。山頂的巨石陣更是令人歎為觀止,站在山頂巨石上俯瞰群山,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真的太棒了!
牛牯嶂形態各異的石頭在千萬年的風雨洗禮下,幻化成大象、獅子、麒麟、神龜、觀音坐蓮等形象,激發著每一位來訪者的想象力。
特別是對於工作和生活在廣州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於人少景美適合拍照賞秋,奇峰異石等您攀登!廣州郊區“小黃山”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