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如何有效發展旅遊業新質生產力是業界需要深入思考和解決的重大課題。筆者認為,未來可以從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結構創新四個維度提升旅遊業新質生產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科技賦能可以使旅遊業發展中的資訊觸達、供求匹配效率得到顯著提高,產品呈現、創意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同時能夠使旅遊業發展實現時空可穿越、歷史可再現,讓個性化需求支撐規模化市場,讓特色化產品形成廣泛性影響。
科技已經成為旅遊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受到相關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工業和資訊化部與文化和旅遊部聯合釋出的《關於加強5G+智慧旅遊協同創新發展的通知》、國家資料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資料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檔案,將進一步影響科技賦能旅遊業發展。特別是透過連線資料孤島,推動文化和旅遊場所共享公安、交通、氣象、證照等資料,可以有效推進旅遊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顯著提升旅遊供給的針對性,從而更好地服務市場需求。
在未來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可以重點圍繞智慧化生成、移動端傳播、沉浸式體驗、場景化消費等層面展開。
具體而言,可以著重考慮圍繞加快建設國家文化大資料體系,推進文化和旅遊領域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發展;在解決好文化文物資料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權屬規範基礎上,釋放資料要素創新發展潛力;充分用好社交媒體,在主流消費人群中實現產品和服務的精準化推送、裂變式傳播;透過聲光電、工程機械、虛擬呈現等技術手段,在舞臺設計、氛圍營造、情緒引導等方面打造更加沉浸化的體驗模式和更加場景化的消費空間。
二是向制度創新要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
更好地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尋求科技創新之外的更多路徑,其中制度創新是關鍵之關鍵。比如,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必然涉及要素管理和開發利用之間的關係。因此,積極落實《“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提出的“健全中央和地方旅遊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強化文化和旅遊部門的行業管理職責”,就顯得尤為重要。
過去一年,我國旅遊業呈現強勁恢復發展勢頭。入境市場要實現復甦並進入良性、快速增長通道,就需要從制度創新角度切實破除制約入境旅遊發展的諸多障礙,以增強我國入境旅遊的整體吸引力。
國家移民局提出“進一步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相關堵點”、我國近期持續推出單向和互免簽證政策、與移動支付環境最佳化密切相關的金融制度調整等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外國人入境的便利性。這既充分體現了我國加大對外開放的決心,也必將極大地提振入境旅遊市場發展信心,有助於推動形成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協調發展的現代旅遊市場體系,釋放市場內在潛力,整體提升旅遊業的新質生產力。
三是向模式創新要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新產業、新模式和新動能。
發展旅遊業新質生產力,必須重新審視過去的旅遊要素邏輯、旅遊投資邏輯、旅遊發展邏輯。儘管近年來旅遊行業出現了不少現象級產品和業態,但是這些新產品、新業態的規模還不足以支撐起旅遊業整體性發展。
除了繼續重視旅拍對景觀空間沉浸式體驗、演藝對文化資源創新性呈現、民宿對鄉村資源高能級利用、街區對城市消費集聚性引導等外,對於這些已有業態的動態發展和未來空間,需要未雨綢繆進行研判,在行業模式創新方面更是要進一步探索。
發展旅遊業新質生產力,就要積極推動資源依賴型思維向業態創新型思維轉換。未來,旅遊業發展恐怕不能僅停留在資源層面上,而是要重視低設施依賴的業態和輕量化投資的專案。在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要積極拓展文旅融合之外文體旅、文商旅、農文旅等融合發展新空間;要從依賴壟斷性資源向開發創新性產品轉變,創新開發適配資源、形式多樣、符合需求的多元玩法。
“玩法才是內容”,只有玩法才能吸引遊客參與式體驗、沉浸式體驗;“玩家就是生產力”,只有從平臺思維出發,才能吸引更多玩家參與,鼓勵玩家探索新玩法,形成玩家帶大家、小眾帶大眾的發展模式。要在空間思維引導下,將更多新玩法與舊資源有效組合,讓有趣、好玩的業態在持續迭代的動態適應中為存量資源提供新動能,為增量資源開闢新的方向,為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四是向結構創新要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需要好資源的吸引力、好場景的誘惑力、好玩法的滲透力、好服務的黏著力、好機制的持續力,也需要好企業的競爭力。
發展旅遊業新質生產力,需要用包容性增長思維,鼓勵小企業發展,這是最具活力的群體;需要用國際化發展思維,培育頂天立地的大企業,這是不可或缺的實力擔當。要清楚地意識到,旅遊業新質生產力不可能是零敲碎打、單兵突進,而一定是在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前提下,強基培優所形成的結構力、四鏈融合所形成的融合力、鏈主引導所形成的鏈化力等有力支撐下自然而然的結果。
文化和旅遊部印發的《國內旅遊提升計劃(2023—2025年)》提出,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建設。要讓這項工作在發展旅遊業新質生產力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就需要在世界級資源之外,更多地關注世界級的體驗設計,因為沒有世界級的體驗設計很難形成世界級的影響和形象。世界級的體驗須有頂級的理念、頂流的產品。要想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還應該打造世界級的敘事能力,深入研究旅遊發展過程中的敘事模式,用好數字化手段、平臺,探索旅遊敘事的新渠道、新方法。
有了世界級的敘事能力,才能真正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透過旅遊傳播的中國聲音才能被世界聽見、聽清、聽懂。只有這樣,世界級的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才能真正做到“近者悅,遠者來”,才能在“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不斷釋放更大價值。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
來源:中國旅遊報2024年2月6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