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有多愛喝咖啡呢?
對於他們來說,咖啡不僅僅是一種飲料,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次社交活動,更是休閒放鬆的時間看。可以說,咖啡文化是法國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無論是在優雅時尚的巴黎咖啡館,還是在古色古香的鄉村咖啡館,你都能看到法國人享受咖啡的畫面。
法國咖啡的歷史
法國咖啡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最開始的時候,咖啡並不是一種坐下來慢慢品嚐的飲料,而是在街頭的推車上出售的。
到了1686年,巴黎第一家真正的咖啡館成立,它就是標誌性的普羅可布咖啡館(Café Procope)。它在1872年短暫關閉了一段時間,一直到1920年代才重新開業。
普羅可布咖啡館不僅是法國第一家有固定喝咖啡場所的店鋪,也是第一家真正的“東方咖啡館”。它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和精英人士,因此聲名大噪。
在那個時代,光顧的顧客決定了一家店是否成功。普羅可布咖啡館從不缺少有影響力的顧客。我們熟悉的盧梭、丹尼斯·狄德羅和伏爾泰等名人都經常光顧它,大大提升了咖啡館的形象價值,讓它成為了巴黎文化和政治的熱點場所。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法國咖啡館是17世紀和18世紀啟蒙運動和文化革命的中心,也是反主流文化和藝術自由的堡壘。直到法國大革命時,咖啡館仍然是思想和知識傳播的神聖殿堂。
不過,隨著數字資訊時代的到來,咖啡館文化慢慢衰落了下來。在過去的20年裡,很多咖啡館都關門歇業了。
造成這一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可能有2008年頒佈的禁菸令、數字時代的興起、以及大眾對高品質手工咖啡的冷落。
原本法國人習慣是一邊喝咖啡一邊抽菸,當家用咖啡機興起後,禁菸令開始生效了。於是,越來越多的法國人開始在家裡喝咖啡,繼續隨心所欲地享受咖啡和香菸。
現在,人們也不再需要在咖啡館裡獲取資訊和八卦,他們只需要傳送電子郵件、簡訊或者在瀏覽社交媒體,就可以瞭解自己想要的資訊。
也就是說,你不再需要跑到咖啡館,動動手指就可以獲取各種資訊,那麼自然有了選擇。咖啡館過去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場所,但現在卻成了一種浪漫主義歷史的“遺蹟”。
至於手工咖啡,其實崛起還是有希望的。法國人對優質咖啡的需求還是不小的,高品質的以及透明化的供應鏈,仍然是很多法國人的追求,即便是要花更多錢。因此,法國咖啡館文化的復興和重塑還是指日可待的。
法國咖啡的種類
法國人喜歡“精緻”,但是在咖啡豆這件事上卻有了例外。
他們偏愛口感粗糙且帶著苦澀的羅布斯塔咖啡豆,這種咖啡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時期,當時咖啡豆都是免稅進口到法國的。因為一些大的咖啡品牌的主導,至今羅布斯塔咖啡豆仍然是市場的主流。
法式咖啡通常很濃,而且分量也很少。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咖啡型別:
Café:最常見和普通的濃縮咖啡。
Café au lait:一種加熱牛奶的濃縮咖啡,接近於拿鐵咖啡。通常裝在一個較大的杯子裡。
Café noisette:一種帶有少許熱泡沫的濃縮咖啡,類似瑪奇朵。
Café crème:一種帶有更多泡沫的濃縮咖啡,類似卡布奇諾。
Café allongé:濃縮咖啡加熱水,類似美式咖啡。
Café filtré:滴濾咖啡。相對比較少見的咖啡。
法國咖啡的禮儀
其實,法國的咖啡禮儀很多都是來自義大利。傳統上,早上才會喝淡咖啡或加奶油或牛奶的咖啡(比如拿鐵或歐蕾咖啡),並搭配早餐和一些糕點。
而一天中的其餘時間最常喝的還是濃縮咖啡,通常都是作為下午的提神飲料或者飯後飲料,並不會和食物一起飲用。
但有一點法國人和義大利人不同。他們喝咖啡不只是為了喝咖啡,不會為了節省錢就在吧檯邊快速喝掉一杯咖啡完事。法國人有個愛好,那就是“觀察世界”。
因此,他們會一邊端著咖啡杯小口品嚐,一邊與人閒聊或者觀察路人。他們經常在咖啡館裡泡上幾個小時,最後也只是喝了一杯咖啡。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不是咖啡的數量,而是體驗喝咖啡這個過程。
還有一點,大多數法國咖啡館或小酒館都會提供食物。如果你只是喝咖啡而不吃飯,就不要坐在那些已經擺好盤子和餐具的桌子邊——它們是專門為那些想要用餐的人保留的。
小酒館起源於一種啤酒吧,通常提供酒精飲料以及食物,但是現在咖啡館和小酒館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越來越模糊。
如果你想要快速享用一杯濃縮咖啡,那麼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咖啡吧。這些咖啡吧通常是可以吸菸的,也會提供菸草和彩票。這些咖啡吧很接地氣,只是缺少了大型咖啡館或小酒館的那種浪漫氣息。
對了,還有一個就是很多法國以外的人覺得奇怪的一個現象就是:他們在家裡經常用碗喝咖啡。
法國人用碗喝咖啡是普遍的一個現象,特別是早上喝牛奶咖啡的時候,碗是常用的容器。寬大的碗口很適合把糕點、餅乾、烤麵包或果餡餅等浸入其中,這也是碗比小杯子適合的一個原因。
另外,碗口更大,可以更快冷卻飲料。同時,用碗喝咖啡通常是雙手端著的,可以讓你更專注於喝咖啡這件事,而不是一隻手端著杯子一隻手去做其他事。
總結
法國的咖啡文化反映了法國人的生活方式——悠閒、精緻、享受、社交。放慢腳步,品味當下,這是法國人對於自身和生活的一種解讀。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