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橋位於隆昌市黃家鎮廣安村,始建於明代,橫跨於三江河,呈東西走向。原為兩跨孔橋,在清代光緒五年因洪水沖毀,增建一跨,變為兩墩三孔石拱橋。現為隆昌市文物保護單位。
從黃家場鎮沿鄉間公路至廟壩途經三江橋,新建的三江橋在老橋下游十幾米遠。
三江橋就隱藏在前方這片竹林的深處
從鄉間公路沿竹林小道探訪三江橋
隨著時代的發展,三江橋的功能早已被新橋替代,其橋面至今保留著原汁原味青石板,只是苔蘚和竹葉已將大部分橋面覆蓋。
橋頭右側豎立著一塊三江橋文物公示牌,上面記載著古橋的文物型別、級別和時代。
三江橋下游竹林非常茂密,甚至基本將河面都遮擋住了。
三江橋中間高兩邊低,中間拱券大,兩側拱券略小,高4米多,歷經歲月風霜後整個橋身顯得滄桑感十足。
陽光透過竹林灑在橋身之上,光與橋彷彿在此刻將時間定格。
三江橋長20多米、橋寬約4米,踩著滿地竹葉的橋面,咯吱作響讓人感慨萬千。
透過竹林可見三江橋橋墩分水尖有鎮水獸雕刻
抵近河邊發現鎮水獸頭部已毀損,其造型看鎮水獸可能是蚣蝮,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蚣蝮是龍和鱷魚所生,龍首鱷魚身,性喜水,俗稱“吸水獸”,防大水沖毀橋樑。
這角度可以看到拱券內的石材已是滿滿滄桑,另一個分水尖上的鎮水獸也被竹葉遮擋。
飽經滄桑的三江橋早已褪去昔日繁忙和喧囂,它不僅是隆昌黃家至廟壩交通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承載著兩岸人民的記憶和鄉愁,對研究當地交通和古代橋樑工藝有一定的歷史和文物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