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西安美食有幾個?
可能排名不一樣,但估計都是這幾個,大差不差。
第一個就是泡饃。
經典的就是泡饃,其實我最愛的還是泡饃。
泡饃真是一個奇妙的食物,湯汁的味道進入到饃裡,又不把饃完全泡“弄”,吃起來有層次感。
說的“煮”饃,其實是“泖”,就是把熱湯舀進碗裡反覆幾下,這樣不至於把饃泡散,而且饃一般是“死麵”,沒有發酵的,比較硬。
回民的牛羊肉泡饃那個饃舀掰成“蠅子頭”,葫蘆頭就無所謂了,核桃大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碼子泡”,就是街面上比較少。
泡饃是不能每天吃的,就是有錢,關中人沒有吃的是面。
最出名的就是這個Biángbiáng面,這個字除了關中,估計沒有人認識,來,跟著我以前連讀“比昂比昂面”。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
幸虧咱吃麵不要寫發票,這個字電腦是打不出來的。
涼皮是天然的方便食品,但高速服務區的涼皮真是吃不成,就是西安本地的涼皮也慢慢的吃不成了。
其實涼皮就是釀皮,沒錯,就是和甘肅一帶的釀皮,那個有糧食的味道,陝甘一家麼。
不好意思的說:我這個西安土著,都不吃街上的涼皮。
機制涼皮,有啥吃的!
網上有人爭議:河南和回民胡辣湯哪個好吃。
這是一個偽命題,這兩樣根本不是一回事。
回民的叫做“肉丸胡辣湯”,嚴格的來說也是泡饃的一種。
這個胡辣湯講究的是吃完都不洩,一口一口的鮮。我一直不明白:有人吃回民的胡辣湯不要肉丸,——不要肉丸吃啥肉丸胡辣湯。
我估計很多陝西人都把這個“甑”字打不出來:關中話叫做“jing糕”,但是這個甑字唸作“zeng”。
甑(zèng),是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其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於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
這個甑口闊二尺六,鍋深二尺八,鑄鐵而成,陝西老話稱此種鍋為“甑”,蒸好甑糕的鐵甑,外面被煤煙燻得烏黑,就直接搬出來往食攤上一架,頗像一隻碩大的黑鼓。
甑糕一次做好賣完為止,軟甜粘勁味道醇厚,我碰到就會買的。
可是奇怪,除了回坊那個賣的比較貴的店,這個甑糕也只有遊走在鄉鎮集市上才有,吃一次還是比較看運氣的。
甑糕的歷史悠久,據說唐韋巨源“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鳳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脈相承。
我實在不願意把水盆當做泡饃,泡饃真的是吃饃,而水盆是吃羊肉喝湯。
東府人嘲笑西安人:吃個水盆還弄那麼多的粉絲。他們吃水盆講究的是清湯。
可我就是覺得水盆裡有粉絲不顯得寡淡:畢竟,羊肉那麼貴,一碗湯,就那麼幾塊肉。
兩耕齋閒話:閒來喝茶,夢裡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