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陝西。
我可太喜歡逛西安環城公園了!
抬頭就是幾百年的城牆,低頭就是護城河。明明地處鬧市,廣闊的環城林帶卻隔絕了城市喧囂,讓這裡顯得寧靜、愜意。
天氣暖和的時候,健身的、跑步的、遛鳥的、下棋的……公園裡到處都是悠閒遛彎的西安人。這段時間天氣冷了,來的人少了,也更適合一個人放空溜達。
有一次逛環城公園,我偶然間發現,城牆根下竟然有一個為紀念日本人而建的紀念園。回來問了一圈,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這個日本人紀念園位於西安文昌門到南門這一段的環城公園內。當時西安剛下過一場小雪,樹木、城牆落了雪,別有一番韻味。我從文昌門進入環城公園,向南門方向邊走邊拍,被西安這幅清冷而寧靜的冬日畫卷深深吸引。
雖然來過環城公園很多次,但這一段倒是頭一次來。誰讓咱西安的環城公園這麼長呢?畢竟上了西安城牆走一圈都得13.74公里。
當時我剛從文昌門進來沒幾步,就看到路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吉備真備紀念園”幾個字。第一眼還真沒看懂啥意思,一共7個字,我就只知道後3個字的含義。
當時我也沒多想,繼續溜達著賞景拍照。直到看到了一個被短籬笆圍成的小花園,園中同樣矗立著一塊石碑,上面清晰地寫著:“吉備真備紀念碑”。
在這塊石碑的旁邊和後方,密密麻麻地刻滿了小字。這時,我才恍然大悟,這位“吉備真備”應該是個人名,從名字來看,很可能是個日本人。
當時我就“震驚”了,作為一個人文旅行愛好者,經常走街串巷逛西安。自認為自己對西安城裡的景點、古蹟都很熟悉,即使沒去過的,但應該都聽說過。
這次的偶遇,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想要深入探索古都西安,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啊。
遺憾的是,當時小花園的門鎖著,我無法一窺石碑上的細節。回家之後查了相關資料,發現這位“吉備真備”確實是一位日本人。那麼,這位日本人究竟有何來歷呢?西安為什麼會為它建一座紀念園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穿越回唐朝,去認識一下這個日本人吧!
吉備真備是一位日本遣唐使,他曾兩度跨越海洋,來到長安,並在這裡居住了十餘年。
眾所周知,唐朝在它當年那個時代,基本就是“宇宙的中心”的角色。世界各地的國家都對唐朝的文化仰慕不已,紛紛派遣使者來到長安進行交流和學習。日本更是不遺餘力,先後派出了13批規模宏大的“遣唐使團”,其中人數最多的一次達到了600人之眾。
大家去興慶公園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看到一座阿倍仲麻呂紀念碑。這個阿倍仲麻呂也是個遣唐使,他的中文名字叫“晁衡”,因為和詩人李白是好朋友,被李白寫進了詩裡(沒錯就是那種著名的悼亡詩《哭晁卿衡》),為大家所熟知。
相比之下,吉備真備的名氣就“小”多了。不過在當時,這個人也為日中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備真備最為卓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首先,他巧妙地利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創造了“片假名”,這一日本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被廣泛使用。因此,他被譽為“日語之父”。其次,他將在中國學習與研究的成果帶回日本,尤其是將中國的行政制度引入日本,為日本建立了都道府縣的行政體系。除此之外,他還將中國的音樂、醫學、圍棋等文化帶回了日本,特別是他帶回的《樂書要錄》在中國已失傳,但在日本儲存下來,成為研究唐代音樂的重要資料。
1986年,由日本友人的資助,在西安南門外東側的原唐國子監遺址上,修建了這座吉備真備園紀念園。雖然這是為紀念一位日本友人而建的紀念園,但它也如同一扇時光之門,引領我們穿越回那個輝煌的盛唐時代……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