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路簡介:
線路位於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及靖西市,民俗風情濃郁,其中繡球、壯錦以及壯族麼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彰顯了壯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靖西市地處桂西南邊陲,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4%以上,被譽為“中國繡球之鄉”“民間藝術之鄉”。麼乜,這一源於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右江上游地區的桂西壯族地區的傳統手工藝品,是百色地區壯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在此可以探索民族精品,品嚐特色佳餚,體驗傳統節日習俗,感受傳統節慶文化的氛圍。
線路所在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右江區、百色市靖西市
行程路線:右江區福祿村——新靖鎮舊州街——錦繡古鎮——鵝泉景區
交通方式:
自駕:從百色右江區出發至福祿村16.5公里;新靖鎮舊州街距右江區福祿村136.5公里,距錦繡古鎮2.6公里,距城區壯錦大道11公里,距鵝泉景區7.5公里。
二、線路亮點介紹:
靖西壯族繡球:是靖西壯族人民世代相傳極具廣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間手工藝品,積澱了濃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是壯族人民的吉祥物,也是壯族民眾表達情感的信物。靖西繡球講究手工製作,做工精細,多以紅、黃、綠三色做底色,繡球大多為12瓣,每瓣皆繡上各式吉祥物。
靖西壯族繡球
壯族織錦技藝:壯錦有三大種類、二十多個品種和五十多種圖案,以結實耐用、技藝精巧、圖案別緻著稱,是中國四大名錦之一。2006年,壯族織錦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在靖西壯錦廠的展覽廳,遊客們可以探索壯錦的歷史淵源、製作工藝及文化內涵,在織錦技藝車間,遊客們不僅可以觀看製作過程,也可以親自動手操作織布機,深入體驗壯錦的織造過程,領略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
壯族織錦技藝
新春民俗大巡遊活動:起源於明末清初,每年春節期間舉辦,旨在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巡遊隊伍由扮臺閣方塊隊、壯劇木偶方塊隊、繡球舞方塊隊等多支隊伍組成,全面展示靖西的文化魅力。
新春民俗大巡遊活動
三、周邊產品推薦:
錦繡古鎮:定期舉辦壯劇表演、山歌對唱及壯話小品等文化活動,同時設有展示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館,供遊客參觀學習,體驗繡球縫製和壯錦編織的過程。每晚在錦繡古鎮的山歌廣場中央,篝火旁的表演活動吸引著壯族青年與遊客共同歌舞,共度難忘的夜晚。
錦繡古鎮
鵝泉景區:中國西南三大名泉之一,又名靈泉,是亞洲第一跨國大瀑布——德天瀑布的源頭。鵝泉周圍群山環繞,翠綠的竹林搖曳生姿,泉水清澈見底,白鵝悠然自得地遊弋其中,炊煙裊裊升起,田園景色宛如一幅絢麗的織錦。
煙雨鵝泉
右江麼乜:由艾草、檀香、菖蒲等天然中草藥及棉花填充成內芯,再縫製成形似人形張開四肢環抱圓球狀的香囊,是右江上游地區壯族特有的民間吉祥飾物。在右江區福祿村二十四節氣園景區的“麼乜”製作基地,遊客可以親身體驗這一傳統技藝的製作過程。
右江麼乜
四、特色美食和創意產品:
特色美食:水草煎蛋、香煎大麻鴨、五色糯米飯、田螺雞、番嘰嘟、香糯粽、拉域扣肉、蘭刀魚生、荔枝叉燒、脆皮燒肉、葫蘆腸、龍川灌鴨、假蔞夾。
土特產:百色杧果、大香糯、桂糯食品、道百歲山楂醋、大麻鴨、樂村高山老樹茶、山楂糕、龍川三寶(茶油、香米、臘腸)、福祿有機酸菜、大楞沃柑、永樂小番茄。
創意產品:繡球、壯錦、右江麼乜、瑤族烏達、右江木雕。
責編: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