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盈利難
過去,China Travel 火了一年,第一批吃到螃蟹的是入境導遊,有月入5萬的,也有月入15萬的,一時風頭無兩。
與此同時,第一批以團隊形式創業入境遊的公司也在悄悄醞釀。
給人感覺,帶老外吃喝玩樂,就是最火的賽道一樣。
“我們公司2月份籌建,6月份成立,從9月份正式開始帶團,訂單就排到了今年10至11月,還有大使館向我們推薦客戶,這個結果已經大超我們預期。”說出這句話的時候,Winnie嘴角上揚,自信與喜悅溢於言表。
說來有趣,公開資料介紹中的Winnie,可謂是Buff疊滿。
10年時間,解鎖六門語言,就職於全球500強,工作走過五大洲;後放棄高薪,裸辭進修香港大學研究生;並在此期間榮獲“2024年度福布斯環球聯盟國際化領軍人物”;本身還是個擁有50w粉絲的小網紅。
或許也正是這些經歷,讓她極具國際視野,又富有“野心”。於是,尚未完全畢業的她,就組建團隊,創立China Explorer Tour。
那麼,入境遊掘金發展到公司階段,這種新財富密碼,究竟是真相還是謊言?
01
近日,集團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全球合作伙伴峰上表示,入境遊還有上萬億的增長空間。
然而,入境遊市場的潛力雖大,但畢竟公司運作不同於個人,產業涉及到產品研發、營銷推廣、銷售轉化、客服跟進與維護等,鏈路之長,對全域性業務的把控是一個非常高能力的測試。
尤其是銷售轉化,是公司存活的關鍵。看我眉頭緊鎖,不等我問,Winnie就解釋道:
“別忘了我也是有粉絲的人哦,品牌建設和媒體運營剛好是拿手好菜。我們C端主要在Facebook、YouTube、ins、Linkedln等海外社媒投放,基本複用了國內成熟矩陣的策略。綜合每月大概有300-500個詢盤,篩選後有效詢盤是100個左右,最後成交大概20-30個。B端則做了自己的品牌網站。我們在海外的主體是組團社,國內也有自己的地接資質,客戶可以透過網站直接預訂或郵件聯絡我們。”
對於她們的轉化率,筆者粗略一算,在6%-6.6%之間。
什麼概念呢?桂林唐朝國際旅行社Z總告訴筆者,國內諸多做Online的同行,能做到10%的轉化率就非常厲害了。
至於落地承接這塊,從事入境遊事業8年的Lesley最有話語權。
據Lesley介紹,不管是在B端還是C端,老外成團後,一半交給當地團隊,一半是自己直接採購,包含出團帶團,並且將產品分為經典線路和主題線路。前者一般跨省,包含了北京、上海、西安、重慶等熱門目的地城市,適合第一次來中國的老外玩;後者深入一個省份,探索本地生活方式。比如貴州、雲南、四川、甚至五臺山等小地方,非常受第二次來中國,或者本身就是帶著主題來的老外歡迎。
“經典線路目前仍然是被老外問得最多的行程。不同之處在於,我們的線路70%-80%是常規行程,20%-30%則新增了和傳統旅行社不一樣的美食和文化等體驗。”
“而毛利最高的,是付出人力成本更多的主題線路,一般是3-8天的行程,包含禪修、美食主題、少數民族文化體驗等。由於比較小眾,且需要深入挖掘當地旅遊資源,傳統旅行社一般不做。我們也不會全部上架到網站,而是定向推薦給客戶。”
趁說話間隙,筆者翻看了一下她們的網站。以貴州的一條主題線路(5-Day Hidden Gem – Guizhou Retreat: Caves, Culture, and Culinary Delights)為例,五天定價每人870美元,包含了洞穴探險、徒步、苗族的長桌盛宴和刺繡、獨家茶館、星光盛宴、侗族的手工捕魚、非遺與歌舞等,很多都是她們挖掘的隱藏資源。
見我還想刨根問底,Lesley笑了笑說:“這條線路包含的洞穴露營目的地,早在2020年開始我就給當地推薦客戶,2022年後親自源源不斷帶老外過來。讓我出乎意料的是,如今當地經濟漸漸起色,人們終於可以不用再背井離鄉去打工,看到他們因為老外的到來有活幹、有錢掙、臉上笑開了花的樣子,說實話,讓我覺得做這件事很有意義。”
02
值得注意的是,China Explore Tour創始團隊,可不是草臺班子,而是一群有專業有學識的旅遊服務者,這也是很多傳統旅行社所缺失的。
除了Winnie和Lesley,還有幾乎探索完所有中國省份的老外行程顧問、熱衷於中國文化的老外攝影師和深諳中國傳統、歷史、哲學的文化顧問。
中外結合之下,讓她們得以用西方視角設計出一條條有中國味兒的線路,在短短四個月,就帶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團,收穫老外一眾好評和推薦。
但開公司做生意講求利潤率,筆者好奇她們現在的盈利狀況,便弱弱地丟擲了心中的疑問:“那你們這樣帶老外應該賺了不少錢吧?”
接過話茬,Winnie會心一笑,“哪有這麼簡單,每條線路的設計都需要成本,設計出來還要進行線上投流測試、線下帶團踩點測試,而且品牌推廣也要花錢。但我們總體會控制在盈虧平衡之間,前期開啟市場佔有率,才是我們的第一目標,穩定盈利預計在今年底明年初開始。”
目前,市面上並沒有大的入境遊融資事件。她們前期自己也很猶豫,到底要不要大幹入境遊。因為和很多投資人聊過“入境遊值不值得做這個話題”,這些投資人對入境遊投資還處於觀望狀態,最終還是決定摸著石頭過河。
“好在我們前幾期帶團試驗,效果大超預期。雖然做高階旅遊,但老外很驚訝,很喜歡。他們覺得跟著我們,不僅可以體驗豐富多樣的中國美食,更能深入遊玩中國,瞭解當地生活的方式和文化,鼓勵我們一定做下去。”
“好事成雙,半年運營下來,B端也開了花。一些境外高階旅行大社主動與我們談獨家代理,想上架我們的產品。目前,日韓剛擴大免籤,我們也在商談日韓本地的BD。”
03
同年9月,90後過兒,也看上了入境遊這塊“肥肉”,辭去國內最大OTA海外事業部互動設計師一職。
回到重慶老家後,他在Reddit上調研,發現老外對入境中國遊玩這回事,還存在很大的資訊差。比如,他們想去重慶、桂林、廣州遊玩,只知道這些目的地,卻不知道如何訂票、制定路線、坐車……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過兒在Reddit、Facebook、ins上獲客當導遊下場調研。在帶了十幾組老外遊玩之後,印證了老外確實和自己網上了解的一樣。
“我決定組建團隊,結合AI做一個類似老外版的馬蜂窩旅遊APP,讓老外可以便利搜尋類似‘day tour or local guide’的行程規劃,這也是投資人對我們的期待。”
面對市場空白,過兒也很奇怪為什麼沒有類似的產品出現,大部分做入境遊的,都是想直接做旅行社帶客,包括馬蜂窩本身近期也沒有針對入境遊做這塊業務的打算。但在他看來,中國應該成為一個老外常見的旅行目的地,而不是一件高難度的事。
(過兒和澳大利亞的越南裔遊客)
廣之旅A總在看到有不少這樣的年輕人願意加入入境遊行業後,認為這是好事。畢竟傳統旅行社入境遊從業人員年齡偏大,部分資深人士面臨退休,後繼乏人。
“但入境遊是否是真正的風口,還有待時間的印證。這些新力量,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也是入境遊網際網路平臺,但是路會很長,我認為成功機率並不大。因為從事入境遊,營銷是一方面,產品和銷售需要長時間的沉澱。而且網際網路的中高階客人,更多透過網站和郵件進行聯絡和溝通。C端來的老外,更多的是年輕人、揹包客,收入較低。”
唐朝國際Z總的看法同樣也很客觀:
第一,入境遊現在確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援,進入發展機遇期。第二,中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產品構建體系的層次也非常多,可以獨立成為一個旅遊目的地板塊。第三,對於這些初創團隊,特別是有才幹,有激情的年輕團隊進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但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入境遊鏈條很長,不是一個短平快的事,且歐美客人對品牌的忠誠度相對較高,沒有長時間的沉澱市場,初創品牌的拓展難度也是較大的。
企查查資料也顯示,國內現存出入境旅遊相關企業15.46萬家,其中,2019年全年註冊4.16萬家,為近十年註冊量高峰;2023年全年註冊量為2.76萬家,2024年則已註冊約2.18萬家。近兩年增長相對平緩,說明並沒有大量新增企業進入。
綜合來看,入境遊行業雖前景廣闊,但因其產業鏈複雜且長,以團隊形式進行創業道阻且長,需要做好短期盈利難,長期靠沉澱的打算。
我們繼續對旅遊市場保持關注。